基于“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
——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为例
2016-07-06李泽宇
李泽宇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831100)
基于“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
——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为例
李泽宇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831100)
摘 要:本文围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改革,以“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主线,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课程成绩优秀率达24%,学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关键词: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与畜禽流行病预防、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与分析、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家畜环境卫生等课程共同组成专业课程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加过相应的实践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动物疫病防治方法,掌握我国实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背景、内容、方法与措施、评估与管理,了解新疆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为以后的工作及进一步学习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该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教学模式改革为主线,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构建“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教学模式
根据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的特点,遵循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共同探索并构建了“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图1 “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课程教学模式图
该模式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工学交替,春秋两季动物防疫”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打破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学生先在生产企业进行体验式学习,返校后以专题形式开展学习,以任务为导向,课程结束后完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方案的制定,将理论知识作为一种补充与跟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第一、强化实践导入,提升感性认识。在学习本课程前,安排学生在企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进行为期一段时间的生产实习,增加学生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动物疫情监测体系等的感性认识。
第二、科学构建模块,做好顶层设计。将调研所得的岗位核心技能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行政性文件及职业资格标准等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充分发挥专业及课程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使课程的模块化设计科学、系统。
第三、周密安排专题,提高课程实效。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课程组精心设计专题及课业单,在生产实习、自我学习等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第四、课内课外同步,校内校外一体。坚持课程教学的第一课堂与学生参加协会活动的第二课堂同步实施,实现课内课外同步;充分发挥行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校内发展到校外,积极参与到昌吉州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当中,实现校内校外一体。
二、重构课程内容
课程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本课程针对的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三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归纳分析,引入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内容,确定以专题化为主要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共同确定了三大模块、八个专题。第一个模块为无规定疫病区的基本情况,包括3个专题,即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概论、国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践、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概要。第二个模块为无规定疫病区在我国的实践,包括4个专题,即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与管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主要法律法规介绍、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三个模块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规划的制定,包括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规划制定实践1个专题。各专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既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又与工作岗位的关联度紧密。(详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一览表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在我国的实践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知识:掌握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标准及各指标内涵;了解国家对19种特定动物疫病的处置标准,尤其要掌握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的处置标准。2.技能:能用所学知识熟练解释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标准及各指标内涵;能按照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的处置标准和规范要求,对照新疆的具体情况,用所学知识思考新疆的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与管理1.知识:掌握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评估指标与内涵;了解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评估程序。2.技能:能用所学知识对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单位进行科学评估。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主要法律法规介绍1.知识:掌握国家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自治区及昌吉州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2.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动物疫情做出科学判断;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动物疫情进行正确处理。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知识:掌握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掌握新疆畜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新疆畜牧业情况;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新疆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计划的制定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规划制定实践1.知识:掌握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规划的要点。2.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综合分析新疆畜牧业情况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地区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规划。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课程教学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方法有:
1.调研法
按照课程的实践导入的教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参加教学实习之前,给每位学生发放课程生产实习实践任务单,要求每位学生针对所实习的单位进行课程调研,并完成该地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情况调查表(如表2、表3)。
表2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生产实习实践任务单
表3 某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情况调查表
2.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用国内外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成功的案例与学生共同分享。如在学习国外发达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时,引进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案例;在介绍国内的先进经验时,引用了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和海南岛5个区域的案例进行讲解。
3.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以完成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实际项目为载体,通过前期的课程调研、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查阅的资料,为指定的地区拟定一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方案。明确提出,方案应当包含:该地区近三年来的基本情况、具体创建目标、创建内容、保障措施等内容。
(二)教学手段改革
1.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理论教学中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教学课件中运用了视频音频技术和动画技术,加强理论课授课的直观效果。如介绍国内外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经验时,通过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以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讲解。
2.实施网络技术手段教学
通过学院搭建的网络课程平台,建立了网络课程,将本课程的教学课件、典型案例、相关视频资料、国家有关文件等均在课程相应栏目中展出。通过网络可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更直观,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
四、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了以前笔试的单一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单项得分与总评得分相结合。成绩组成为:平时成绩(25%)+综合项目作业成绩(25%) +讨论(20%)+建设方案(30%),且建设方案得分不得低于单项的60%(即18分)。具体算法如下:
平时成绩(25%):由学生出勤(50%)+上课提问(25%)+课内表现(25%)组成。
综合项目作业(25%):每一个专题前有学生自主学习课业单,每一个专题结束,每小组结合专题内容提交一份调研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评分,最终以几何平均数作为最终作业成绩。
讨论(20%):由各小组长根据组员在完成综合项目作业时的参与度和表现评分。
建设方案(30%):利用所学的内容,结合新疆动物疫病防控实际,为新疆某地区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制订一份建设方案。建设方案的审核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根据其文本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定,若该单项不及格,本课程需要补考。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成绩优秀率达24%,学生满意率逐年提高,据调查,2011级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率为84.2%,2012级学生满意率达91.5%,2013级学生满意率达96.6%。
参考文献:
[1]李春雨,裴春生,李秀敏.浅谈对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认识与把握——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药理》建设为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29-31.
[2]赵维宁,郑增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12):1-3.
[3]向林远.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思考[J].养殖与饲料,2012(8):67-69.
[4]王昱,刘环,李应国等.欧盟猪瘟区域化防控实践综述[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5):23-26.
[5]秦玉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评估[J].山东畜牧兽医,2014(8):66-67.
(责任编辑 王傲冰)
Curriculum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actice Introduction, Large Module and Special Subject"——Taking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Epidemic Area” as an Example
LI Ze-yu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ji, Xinjiang 8311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Epidemic Area”, sett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actice Introduction, Large Module and Special Subject" as the main line. After re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odel, the course has developed a lot. During the two years of practice, the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bviously improved with students' excellent rate of 24%.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students of 2011 was 84.2%, while the rate reached to 91.5% and 96.6% in 2012 and 2013.
Key words: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Epidemic Area”;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16)02—0011—05
收稿日期:2016—02—18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NZYSK2013015。
作者简介:李泽宇(1977—),女,四川射洪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