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目标性监测的效果

2016-07-05王鲜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围术期

王鲜菊

【摘要】 目的 探讨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目标性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

5月~2015年5月250例Ⅰ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250例Ⅰ类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抗菌药物, 研究组实施了目标性监测干预, 观察对比两组抗菌药联合用药的分布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二联用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前用药时间>2 h、术后用药时间≥3 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创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在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目标性监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3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已成为全球性医疗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以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情况最为严重。因此, 探寻一种有效的措施促进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十分必要[1]。本文对本院250例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实施了目标性监测, 收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250例

Ⅰ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120例, 女130例;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55.6±7.3)岁。选择2013年4月~2014年

4月本院250例Ⅰ类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20例, 女130例;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55.6±7.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抗菌药物, 研究组实施了目标性监测干预, 具体方法包括:组建目标性监测小组, 由药学部领导对小组成员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知识进行强化培训。院感科每日到相关科室对前1 d实施手术的患者病历进行核查, 明确手术部位, 认真记录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与患者的主管医务人员沟通, 并参与感染患者的换药治疗, 督促医师将创口分泌物送检, 全面落实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药物检测结果调整用药, 认真分析每例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因。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抗菌药联合用药的分布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感染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抗菌药联合用药分布情况对比 研究组二联用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三联用药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感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前用药时间>2 h、术后用药时间≥3 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创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Ⅰ类切口又可称为清洁切口, 其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但是受手术器械、环境、患者间接触的影响仍有感染的可能性, 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性传播。因此, 采取一种科学的方案强化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十分必要。

目标性监测是针对医院高危感染人群所实施的一种干预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重点的措施对高危因素及高危群体实施监控与跟踪, 继而形成一个全面的抗菌素药物管理模式,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对250例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实施了目标性监测, 通过对本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应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在既往抗菌素应用过程中存在下列几项问题:①认为术前任何时间应用抗菌素的效果相同, 而未严格遵循术前30 min~2 h

这一用药原则;②未对药代动力学给予充分的认知, 患者两次

用药间隔过短;③未按要求严重使用抗菌药物, 且在疗效不佳时盲目的选择联合用药。针对上述情况, 目标性监测要求患者术前用药时间, 继而保证术中切口暴露时, 药物恰好在局部组织内达到最佳浓度, 以此抵抗细菌入侵。此外, 目标性监测方案根据医院感染科所记录的相关数据对患者进行抗菌素预防性应用, 以此提高药物的针对性与敏感性, 降低联合用药的发生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二联用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前用药时间>2 h、术后用药时间≥3 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这与许多报道结果相符[2, 3]。可见, 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强化Ⅰ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降低联合用药率。从感染控制效果来看, 研究组手术创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目标性监测能够保护机体处于正常的菌群状态, 及时了解患者的创口情况, 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敏感程度高的抗菌药物, 避免了用药的盲目性, 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碌, 徐潜, 王卫华, 等.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3):583-585.

[2] 朱萍儿, 余慧, 盛惠娥, 等.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8):421-423.

[3] 郜爱琴, 任粉玲.目标性监测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20(6):2689-2691.

[收稿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术期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