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及胃息肉的临床价值
2016-07-05王圣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及胃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及胃息肉患者进行APC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6例患者出现上腹痛或烧心感, 大多症状轻微, 均能耐受。结论 APC是隆起糜烂性胃炎和胃息肉的一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少, 不良反应少, 疗效确切, 使用安全且经济实用, 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胃镜;氩离子凝固术;隆起糜烂性胃炎;胃息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51
隆起糜烂性胃炎和胃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APC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多种疾病的内镜下治疗, 使许多疾病的治疗免于外科手术。自2013年以来, 本科应用YHA300氩气刀系统, 在胃镜下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和胃息肉,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5年收治3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及胃息肉患者, 男15例, 女17例, 年龄40~82岁, 平均年龄58.2岁。隆起糜烂性胃炎18例, 病灶数目为1~9个16例, ≥
10个2例。胃息肉14例, 共有息肉56枚, 均为扁平息肉, 直径0.2~1.0 cm, 平均直径0.5 cm。术前均行胃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1. 2 仪器设备 采用日本Olympus V70型电子胃镜和山东玉华生产的YHA300氩气刀系统, APC探头直径2.3 mm, 长度2.2 m, 利用此管可插入胃镜活检孔道对病变组织产生凝固效应。其高频电能的产生是因氩气通过离子化传导经过钨丝电极所致。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对年龄较大患者行心电图检查, 排除胃镜检查禁忌证。术前准备按胃镜检查的常规要求, 予以空腹8 h, 患者均未口服药物。所有患者胃镜下治疗前均口服达克罗宁胶浆, 该药具有喉头麻醉和润滑作用, 同时能祛除胃腔内黏膜表面泡沫, 使视野清晰。对难以配合或不能耐受胃镜下检查治疗者, 给予静脉麻醉, 行无痛胃镜下治疗。患者均进行医患沟通, 签定内镜下治疗知情同意书。
仪器及无痛胃镜下麻醉准备:接通电源, 检查线路, 术前打开氩气钢瓶的阀门, 注满氩气, 氩气流量设定为2 L/min, 功率设定为50 W, 常用电凝指数为A50, 在患者治疗前调试氩气刀效果, 使用湿肥皂接触导管前端, 踩蓝色标记电凝板, 在导管的前端出现蓝红色火光, 并可看到少量无味烟雾。15例
行无痛胃镜下治疗患者, 给予心电监护, 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予以静脉麻醉, 采用异丙酚联合地佐辛均效果良好。
1. 3. 2 操作方法 胃镜下治疗使用设备为山东玉华生产的YHA300型氩气刀系统, 功率为20~40 W, 氩气流量为2 L/min,
通过胃镜检查直达病灶部位, 经胃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导管对病灶进行凝固治疗, 使氩离子凝固导管的头端距离隆起糜烂性病灶及胃息肉上方3~5 mm处, 脚踏开关, 凝固间隔1~3 s/次, 反复进行, 直至病灶表面发白、泛黄, 有时可出现黝黑样改变。根据病灶大小、数目和部位确定凝固次数, 最终使隆起糜烂性胃炎、胃息肉病灶完全灼除为止。在氩离子凝固治疗过程中, 对部分患者因息肉偏大或病灶数目过多, 导致操作时间过长, 应抽吸胃腔内烟雾, 确保视野清晰, 避免引起胃胀气。
1. 4 术后处理 治疗结束后应细致对胃腔进行观察, 以防病灶遗漏, 注意黏膜下有无气泡及渗血等情况发生。应反复抽气使气体抽完后退镜。所有患者均住院留观, 卧床休息, 禁食24 h, 给予补液、质子泵抑制剂及黏膜保护剂等处理, 住院1~3 d, 有明显不适者适当延长住院时间。禁止剧烈运动1周,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及硬性食物, 并控制进食量, 嘱患者大便时不宜过度用力, 保持大便通畅, 以防腹内压增加, 造成氩离子凝固术后形成的焦痂过早脱落而引起出血, 并建议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 6个月内复查胃镜。
2 结果
2. 1 胃镜下APC治疗效果 患者进镜均满意, 都能顺利发现糜烂性胃炎或胃息肉病灶。对所有病灶使用氩离子凝固治疗, 治疗过程中胃蠕动消失, 胃扩张良好。32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 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灶及胃息肉病灶凝固均彻底, 病灶表面发白或变为深黄色, 甚至出现黝黑样改变。
2. 2 术后并发症 32例患者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6例患者出现上腹痛或烧心感, 大多症状轻微, 均能耐受, 1~2 d后症状缓解, 2例患者通过应用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 2 d后症状完全消失;3例患者诉有腹胀, 数小时至1 d后症状均消失, 无需特殊处理。
3 讨论
APC具有新型可控制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 同时具备激光和高频电的特点, 从而成为隆起糜烂性胃炎及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方法。利用高频电流, 通过氩气离子化, 将能量由探头导向靶组织, 使病灶组织产生凝固, 蛋白变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是不与组织接触, 凝固深度具有自限性, 一般在3 mm内, 从而减少了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同时也避免了探头与组织粘连导致组织撕拉伤。另外氩离子束能自动进入到需治疗的病灶组织表面, 并且能有效地处理病灶。氩气几乎可到达病灶的各个部位, 并且对组织不产生碳化作用, 有利于组织修复[1], 氩离子凝固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较少, 不致于影响视野的观察, 从而缩短了操作时间, 减轻了患者痛苦, 患者普遍容易接受。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别的胃炎, 多出现于胃窦, 胃体次之[2]。该病临床治疗目前仍是一个难题,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其可能的病因与HP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过敏等因素相关[3]。易发生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有导致癌变倾向。目前隆起糜烂性胃炎被广泛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 其治疗方法多采用内镜下灼除[4]。对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治疗, 采用微波、激光、热凝电极等。隆起糜烂性胃炎单纯采用药物治疗, 仅能消除HP, 或使糜烂愈合, 但病灶并不能达到消除[5]。本研究显示APC取得满意疗效。因氩离子凝固术为非接触性技术, 治疗时不必接触组织, 从而避免粘连及穿孔等现象发生, 同时氩气流所具有的散发性特点, 使治疗速度加快, 与微波、激光和热凝相比, 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与分辨率的提高, 微小胃息肉的检
出率也明显提高。胃息肉是一个描述性的诊断, 通常是指来源于上皮的胃肿瘤, 其隆起物自胃黏膜表面突向胃腔。胃息肉可伴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其癌变率因病理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在1.6%~20.0%[6]。胃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 在治疗前均应行活组织检查, 将符合适应证的患者纳入胃镜下APC治疗范围。本组14例胃息肉均为炎性或增生性, 呈扁平状, 基底较宽, 均≤1 cm, 均在胃镜下完整灼除。治疗过程中, 不宜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连续凝固, 避免造成组织损伤, 增加穿孔几率。通常将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伸出内镜头端至少2~3 cm, 不应与病灶组织直接接触, 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一般位于病灶上方3~5 mm处, 以防与治疗组织产生黏连, 加大出血风险。
对有恐惧心理或不能耐受胃镜下治疗的患者, 无痛胃镜下治疗可达到理想效果。无痛胃镜静脉麻醉由经验丰富的专人麻醉师完成。15例难以配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使用异丙酚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 均使患者顺利完成胃镜下治疗。异丙酚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物, 易于苏醒, 由于异丙酚镇痛效果较弱, 故需较大剂量才能发挥作用, 从而增加了循环功能抑制, 甚至呼吸抑制的风险。地佐辛主要激动κ受体发挥镇痛作用, 且对μ受体有部分拮抗作用, 因此很少发生呼吸抑制, 两者联合应用减少了异丙酚的用量, 从而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7]。
APC于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于临床[8], 在外科手术止血中应用了该技术方法, 后来由于出现了特殊的导管, 自90年代开始, 在胃肠道内镜介入治疗中达到广泛应用。本科自2013年以来, 应用该技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和胃息肉取得满意效果, 均获成功, 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腹痛、烧心和腹胀等症状, 可能与APC术后造成胃黏膜下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通过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的使用, 均能使这些症状得到缓解。大部分患者不需要特别处理, 其症状会很快消失, 通常缓解时间为1~2 d。
综上所述, APC对隆起糜烂性胃炎及胃息肉的治疗效果满意,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简便易行, 使用安生, 疗效可靠, 患者痛苦少, 不良反应少且经济适用。因此, 在临床上APC对隆起糜烂性胃炎和胃息肉的治疗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业祥, 周汉新, 余小舫, 等. 接触法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研究. 中国医师杂志, 2005, 11(8):1043-1045.
[2] 夏扬潮, 韦天灵.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 微创医学, 2009, 4(3):238-239.
[3] 张林, 侯艳红, 吴凯, 等. 氩离子凝固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疣状胃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5):737-739.
[4] 冯莉, 吴云林, 付极, 等. 雷贝拉唑在成熟型疣状胃炎氩离子凝固术后的疗效观察. 中华消化杂志, 2004(2), 24:116-117.
[5] 王圣华. 内镜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研究. 中国内镜杂志, 2006, 12(2):185-190.
[6] 徐世琴, 王小明, 黄林, 等. 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疗效观察. 四川医学, 2012, 33(8):1416-1418.
[7] 李查兵.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术的临床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35):75.
[8] 程艳秋, 杨昌霞, 张春彦.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3):187-189.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