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2016-07-05官月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促进阅读个性化

官月

【摘 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它是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积淀、审美情趣以及性格性情的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关键词】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阅读

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先来理解一下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它是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积淀、审美情趣以及性格性情的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为促使学生走向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开辟合理路径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创设空间,促进学生自觉参与个性化阅读

当文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教师始终要牢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我们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讲述故事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我们不需要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向学生并让他们一一作答。我们首先需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不遗余力地让他们正确地、深入地阅读课文,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其次我们应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内容和组织方式都是存有差异的,他们在阅读中产生的兴趣点、切入点和难易点也是不同的,因而给学生一个安全、自由的体验表达的空间,认同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并“因人而异”是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如在学习第一组课文时,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视频功能,让徐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播放视频,然后自主阅读,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自能体验个性化阅读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我们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化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个性化阅读决不是泛自由化式的阅读。由于学生自我经验、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等方面的差异,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难免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理解或问题。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除了要多一些尊重、交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外,更多的应是加强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交流,以便了解学生的感悟文本方式、水平,并及时给予引导纠正。我以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精设趋于一定程度统一的阅读交流话题。

话题的设计需要教师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在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

2、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主动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文中不懂的词语、不理解的句子,甚至可以是一个标点的用法都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内容。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閱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这其中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批判老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而此时教师要注意正确面对学生抛来的问号,肯定学生基于一定道理之上的、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的表现,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释,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与能力定然会取得质的飞跃。但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天生就会提问或质疑的,他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激励,才能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

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主质疑。将产生的问题交由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能解决的问题课前相互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结合课文内容相机解决,部分有失偏颇的问题留待课后个别解决。尽量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惑必解”。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越来越愿问,越来越会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

3、着力涵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看待事物好坏、辨别是非曲直以及甄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受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不足以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完全独立、自主地体现出来。如前面提到有学生在学习《九色鹿》一课时,认为“调达看到重金悬赏捉拿九色鹿的皇榜而告密是人之常情。”而“九色鹿轻易相信刚从水中被救起的调达说的话显得很草率。”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不容迟疑地站出身来,在课堂上履行自己作为教学主导者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这样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至于引导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可以建议学生换位思考;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判别……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结论式矫正,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感人”。

4、倾力锻塑学生多元、鲜明的思想。

相对于可以通过记忆、练习便能够掌握的知识而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与能力无疑将真正决定他自己的未来。但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让知识击溃思想而占领高地,让思考取代思想而看似繁华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语文课堂是浸润学生人文思想,激扬学生独立思想意识的沃土。个性化阅读将当仁不让地成为塑造学生多元、鲜明思想的最佳途径。让有着不同经历、年龄、性格、情智的学生借助相同的媒介——文本,与文本作者透过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教师的思想之间相互交织、碰撞、点燃……必然会点燃耀眼的智慧之火,充满无限的生机活力,激扬灵动的个性生命。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尊重多元性,弘扬个性化,只有放手让学生阅读,才能实现课堂阅读的百花齐放。当然,教师在允许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的同时,应时刻不忘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应及时扶正错误,随机纠正“新鲜的错误”,不能等闲视之。实现个性化的阅读目标,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我们要努力做到多元解读紧扣文本,个性飞扬杜绝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远离胡思乱想,这些便是我们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探索教学之路上所要不懈追求的方向与境界。

猜你喜欢

促进阅读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