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段说写结合策略
2016-07-05常富杰
常富杰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低年级说写训练是习作的基础和开始。广开“材”路,让说写训练的形式活泼起来;巧用积累卡,将生活收进“积累”的锦囊。习作教学起步时,用好积累卡,为习作教学开一个好头。
【关键词】习作教学;说写训练;积累卡
一、小学低段说写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好的一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习作教学亦然。低年段的听说训练和初步的说写结合是习作的基础和开始。如果不抓好这个开始,难免会导致中高段学生的“厌写心理”和千篇一律的“雷同文”现象。那么平时我们的低段听、说和写的训练存在哪些问题呢?
(1)低年段学生刚刚从幼儿班升入小学,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童言无忌,但我们在说写训练时往往没有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只是过分强调按照句式把话说规范,却没有给他们更多的个性发挥的空间。
(2)小学低年级习作训练的传统方式是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虽然这种方式为儿童提供了说话、写话题材,静止的画面也便于儿童反复观察,但是,看图的认识功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图画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不是事物本身,所以同实际的事物总是有一定的距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往往难以把表象同真实的对象相联系,甚至产生不应有的曲解。其次,这种单一的看图习作训练方式不利于促进说写训练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再次,单调的训练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3)积累是表达的基础,学龄初期学生的生活阅历很少很浅,入学以后,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强调阅读积累的重要性。这样做固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典范的文本,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建立与扩大个人跟周围世界的关系中,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中实现的。学龄初期的儿童更应当有较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如果我们把小学生封闭在教室里,不给他们提供广泛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只是让他们纸上谈兵,那就势必局限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说话和习作少了真情实感,只有统一的规范,没有了属于自己个性的鲜活生动。
二、广开“材”路,让说、写训练的形式活泼起来
在操作的形式上,我们认为除了看图说话、写话外,还要广开“材”路,把训练的触角伸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要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儿童进行说写训练。具体形式可以有:
1、将说写训练与观察各种事物相结合
即教师要经常组织儿童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而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知识,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如春天带学生到郊外走走,吹吹春风,拂拂春水,听听麦苗的节节拔高和燕子的呢喃,看看路旁的野花将绿草点缀,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觉把春天留在心里。但要注意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观察能力不强,掌握的词也较少,为此,老师选择的观察对象要尽量单纯,观察活动要力求与阅读课相配合,并鼓励学生在说话时恰如其分地使用学过的词语。
2、说写训练与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相结合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学科,我们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用。所以凡是儿童实际生活中需要的言语交际活动,诸如转述、打电话、问路、借东西、买东西等,都可以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列入说写训练计划。它的主要训练方式是为学生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即把每次说写训练都看成是社会生活中的一次观察的言语交际活动。
3、说写训练与游戏和活动相结合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应该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经常配合节日和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一些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说写训练则相机安排在活动之中。如学生平时最喜欢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师自编或学生自创的一些智力游戏,还可以结合安全等教育的需要,模拟生活场景,演一些诸如看红绿灯过马路的游戏等,让学生在玩得兴趣盎然的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过程方法和感受加以梳理,不知不觉中达成了积累。
三、巧用积累卡,将生活收进“积累”的锦囊
生活有多广大,语文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广大。我们在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进行丰富多彩的读写训练活动的同时,无疑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将观察和体验的所得收进学生“积累”的锦囊中,在这一点上,积累卡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一步,利用积累卡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我们在设计积累卡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类别设定不同的观察项目和目标,使学生可以按照这些项目和目标有的放矢地从多个角度对对象进行立体式、多维度的观察和体验。
第二步,利用积累卡进行说的训练和交流。每次活动后,让学生按照积累卡对应项目所列的要求,将观察的所见、所闻有自己的语言加以显现,然后可以互相进行交流,老师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表述加以适当评点,一定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说细,尽可能把自己观点说出来。
第三步,将观察体验所得用文字的形式写到积累卡。
这一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1.每一项如何填写都要为学生提供参考的范本,并进行详尽的分析点评,使学生有范本可依,减少难度。
2.积累卡的填写可以一天一张,几天一张,也可以一个星期集中观察积累其中的一类,总之,根据学生的生活所得而定,根据教学的训练要求灵活而设。
3.积累卡的填写可长可短,可详可略,要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年级而异,不会写的用拼音表达,短的可以是几个词语,长的可以是一则观察日记或一篇活动习作,不要强求一致。
4.积累卡的填写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文字是最主要的形式,除此以外,还可以画,也可以在旁边附上手工作品。可以一个人填写,也可以小组合作观察,一起从多角度补充进行环形填写,这样就使卡的填写成为展示个性的平台,交流、探究和合作的场地。
5.积累卡填后要注意反馈和交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个载体,学生记录是否准确、有效,需要老师修改和反馈。作为个人弥足珍贵的独特体验,学生在拥有成功感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多种形式的交流也成为必要:课堂上的抽取范例读读,小组内互相交流,也可以将卡贴到班级园地上传阅,这样让学生既有自豪感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又促进了他们进一步积累的兴趣。
生活是丰富的,习作是个性的。习作教学起步时,用好积累卡,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真正属于自己的素材,拥有大量自身独有的感受,使说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习作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作者叶圣陶
[2]《言语交际习作训练》,作者于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