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米沙坦以及硝苯地平应用于ICU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比较

2016-07-05王锐锋吴金华

关键词:米沙坦阵发性硝苯地平

张 塞,王锐锋,吴金华,瞿 蔚

(罗田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湖北 黄冈 438627)

替米沙坦以及硝苯地平应用于ICU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比较

张 塞,王锐锋,吴金华,瞿 蔚

(罗田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湖北 黄冈 438627)

目的 对比替米沙坦以及硝苯地平应用于ICU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ICU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5例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D超及心脏各波群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LVDd、IVST、LVPMT、LVMI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各波群改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硝苯地平,替米沙坦能够在起到良好降压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左房功能,降低房颤风险。

ICU;替米沙坦;硝苯地平;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并发症风险明显升高,而对房颤症状进行积极的控制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悸症状,且有助于防止血栓栓塞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ARB类药物应用于房颤的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就对ICU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利用替米沙坦以及硝苯地平的治疗效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ICU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心功能NYAH分级为Ⅰ~Ⅱ级,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可发现房颤,自行可转复活至少2次心电图记录可诊断房颤[1]。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8.2±3.5)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7.3±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用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替米沙坦40 mg治疗,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次治疗,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以及检测方法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Dd、IVST、LVPMT、 LVMI指标,连续进行3~5个周期的心动周期测量,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是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LVDd、IVST、LVPMT、LVM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的LVPMT、LVMI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的四个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mmHg)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月 治疗后6月观察组 45 158.4±12.9 143.9±13.2 139.4±6.8 101.2±4.3 95.4±7.4 85.7±7.3对照组 45 159.8±14.2 144.2±15.4 141.5±13.2 102.4±5.3 95.5±8.8 84.9±11.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

组别 n LVDd IVST LVPMT LVM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37.3±2.7 32.5±2.1 13.4±1.9 9.4±1.6 13.4±1.6 8.1±1.2 139.8±19.5 101.6±19.1对照组 45 36.9±2.9 34.4±2.4 13.4±1.7 11.8±1.2 13.4±1.7 12.5±1.3 137.1±21.2 123.1±18.4 t值 1.385 3.275 0.952 4.210 1.073 5.112 1.749 4.3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高血压病容易并发发颤、左室肥厚、左房容量负荷上升,并出现左房扩大[2]。在此基础上则出现房颤,超声心动图检查亦可发现特异性表现,心房的快速小幅度的收缩,且不规则。二尖瓣的E峰与三尖瓣的E峰对比有明显的差异。

阵发性以及持续性的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以及结构重构、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均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因素[3],而在出现房颤是机体的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缩短了心房肌的不应期,导致房颤时出现电重构[4]。

本研究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前后的LVDd、IVST、LVPMT、LVMI等指标后发现,替米沙坦在治疗后指标较硝苯地平均明显下降。因此推荐替米沙坦降低高血压房颤的发生率。

[1] 万里燕,李宏杰,商 然,等.ACEI和ARB预防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0,07(6):325-330.

[2] 申 洁.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089-2091.

[3] 张 博,饶辰飞,展丽娟,等.ACCF/AHA发布新版指南对复杂冠心病治疗策略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43-346.

[4] 周炯峰,李晔晔,宋志红,等.高血压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7):644-645.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4.1;R541.75

B

ISSN.2095-6681.2016.35.067.02

猜你喜欢

米沙坦阵发性硝苯地平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双层片处方工艺研究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应用效果研究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