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叶包美人”

2016-07-04钟穗

饮食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薄饼苏州人酱料

钟穗

“荷叶包美人”,很缠绵的一个名字。但熟悉该吃食的“老苏州”都知道,早年时,它有一个甚为恐怖诡异的称呼——“荷叶包死人”。

“荷叶包死人”?真是一语惊四座,多匪夷所思的一个名字。初闻此名的外乡人,即便没被它吓一跳,也必定大大不解,苏州人居然会用如此一个名称来命名一种点心?所谓“荷叶包死人”,“荷叶”指薄饼,“死人”则指油条,说白了就是薄饼包油条,它与煎饼果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名之由来,相传南宋时,苏州人为了表达对秦桧构陷岳飞的愤怒,直接将油条唤作“死人”或是“小死人”。在苏州城里,常可听到这样的聊天:“早上吃格啥么事?”“吃了个‘小死人。” 这样一个名称,能为广大百姓接受并喜好,足见苏州人的爱憎分明。

“荷叶包死人”是笔者很喜欢的一种早点。记得当年读书时,街上每天都会按时出现一辆小推车,车上置一由柏油桶改制的炉子,上面搁一块光滑的铁板。摊主是位中年阿姨,在那里笑意盈盈,动作轻快地做饼。每有客来,那阿姨先会舀起一勺事先备好的面浆,淋在铁板中央,而后用三只手指捏住一个“丁”字型的竹爿,将面浆灵巧地那么一转刮,就摊出一张薄薄的圆饼。随即用一个铁批子铲起薄饼,迅速将其翻个面,待反面也成熟之后,用小刷抹上“独门秘制”的甜面酱(嗜辣的顾客还可要求再刷一层辣酱),最后横着放上一两根油条,将薄饼卷起,前后不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一个“荷叶包死人”就做好了。

制作“荷叶包死人”,刮面浆这一步是整个过程中最具技术含量的,它全赖制作者的手上功夫。同样的一勺面浆,在那位阿姨手里,摊得又大又薄又圆,而在有些水平不济的摊主那儿,可就“惨不忍睹”了。饼厚且小不说,坑坑洼洼还有破洞,等到涂上酱料后,酱便会从破洞里渗出来,吃起来狼狈不堪。此外,火候也是关键。火候掌握得好,摊出的饼,色呈微黄;否则中间黑两边白,只能勉强入口而已。点心这东西,做好了是打牙祭,做得不好只能说是充饥。

捧起刚到手冒着热气的“荷叶包死人”,大大咬上一口。有别于杂粮饼的干硬,“荷叶包死人”的面皮是软滑湿润又不失嚼头的,那股天然麦香配着油条的香脆,以及甜中有辣,辣中带甜的酱料,口感丰富,余味不绝。较之现在满大街的蛋饼,多出一种清香,少了一份油腻。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越咬越香。

如今,随着路边愈来愈多的手抓饼、韭菜煎饼、杂粮饼的小摊,早年的“荷叶包死人”反从视线中消失了,成为又一个只能停留在“老苏州”记忆中的美味。

前阵子,笔者去阊门访友,偶在一家豆浆店里,见到了久违的“荷叶包死人”,只是改了个美称,谓之“荷叶包美人 ”。欣喜之下,火速进店叫了一个,再配上一碗冒着热气,豆香浓郁的咸豆浆,舒心贴胃之余,不禁又想起当年那位阿姨和香气弥漫的小摊。封存已久的老味道,瞬间便回来了。

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薄饼苏州人酱料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健康原生态“加”饭酱研发及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
Pancakes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肠粉
张建霖
可呈现立体三维图形的酱料碟
方便卫生的酱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