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探讨

2016-07-04童妮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摘 要: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就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 会计凭证 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因而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意识单薄、岗位设置不当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等,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正常开展。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还需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等,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事业单位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就是事业单位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能够有效进行所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更准确和完善的信息支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所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通常应做到权责分明、组织精简,使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权力,使各部门之间能够配合更紧密,防止贪污和徇私舞弊等情况发生,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内部控制意识单薄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流于形式,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实施,只注重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忽略了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从而导致挪用公款、徇私舞弊以及贪污等情况发生,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损失。部分事业单位把会计电算化作为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只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却忽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把会计电算化设备当成摆设,导致资源的浪费。

2.内部控制安全性较低。传统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数控的修改比较繁琐,不仅需要对会计明细账、总账以及会计凭证等进行修改,而且还很容易留下修改过的痕迹,修改的地方很容易被察觉,追责也比较容易。但是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计算机可以根据会计凭证自动生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所以人们只需要对会计凭证进行修改,即可修改所有会计数据,而且不会留下任何修改的痕迹,所以也给了试图修改会计数据的人可乘之机。另外,事业单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安全性,所以一旦财务软件出现问题,事业单位的数据处理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计算机系统被恶意侵入时,很容易导致会计资料丢失和泄露,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由会计人员来完成,因而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正式的学习过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只懂得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所以一旦出现故障,很容易导致会计数据流失,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损失。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有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但是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和内控制度了解较少,很难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4.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不同,国家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是有限度的,由于会计人员不足,经常会出现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导致一人多岗和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等问题发生,有的部门甚至还存在一人同时单位出纳和会计的职务,这些做法都是严重违反会计制度要求的。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视。要有效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必须增强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只有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落实好各项内部控制措施。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作为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保障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使内部控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另外还应加强事业单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加强日常操作的管理,使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减少人为差错和舞弊情况的发生。

2.严格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各项操作管理。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控制管理,减少会计流失的情况发生。做好会计软件和会计数据的保密工作,防止他人对会计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避免数据流失,所有采用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资料都应做好备份,以防不测。事业单位还应注意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杀毒和维护,保障计算机财务软件能够安全、高速运转。如果需要对正在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维修或更新等处理,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在维修或更新的过程中必须安排有关人员对其进行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性。事业单位会计资料不得随意外借和复制,如果需要外借,必须详细登记外借内容、外借时间、外借人、外借原因以及返还时间等,在资料返还时还应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转,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养,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也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和会计电算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水平,鼓励会计人员参加电算化会计师资格考试。事业单位应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在培养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软件维护和分析能力,为事业单位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优秀的会计队伍。在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时,应综合考虑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加强会计人员的日常考核。

4.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能与权限。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首先应明确各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岗位分离,保障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建立严格的岗位分离和权责分离制度,保障各项会计工作正常开展。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为预算控制、数据分析、电算审核以及系统的維护与管理,所以事业单位应明确电算化审核记账、电算化维护、核算、出纳、档案管理等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使各项工作能够责任到人,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5.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进行检查和评价,使事业单位能够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所以事业单位首先应对会计人员的职能分工情况进行审计,使单位不同岗位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和相互牵制,权责分明。然后还应对会计业务的各项数据和文件等进行审计,对于条件相对较好的事业单位还可以在会计信息系统化中嵌入适当的审计程序,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审计,使审计结果更为可靠,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

四、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益,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事业单位应加强单位内部控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注重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培养,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能与权限,不断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避免出现财务舞弊等状况,保障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柯懿,王晓云.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完善[J].品牌(下半月),2015,04(29):170-171.

[2]李静.会计电算化下的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研究[J].财会学习,2016,04(18):226+228.

[3]周金成.试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06(25):226.

[4]吴学颖.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事业单位内控的分析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25):207.

作者简介:童妮(1978—)女,籍贯:江西省萍乡市,职称:会计师,最高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关于会计凭证审核的思考
高校会计凭证档案数字化建设及安全管理
会计凭证装订浅谈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