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错合畸形正畸后牙尖交错位咬合的特征性研究

2016-07-02王媛媛孟庆芳范雅儒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牙尖中心点合力

王媛媛,赵 玺,孟庆芳,范雅儒

(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乌鲁木齐 830002)

成人错合畸形正畸后牙尖交错位咬合的特征性研究

王媛媛,赵玺,孟庆芳,范雅儒

(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错合畸形经过正畸后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特征及变化,为成人矫治结束前精细调整及矫治后保持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6例通过正畸后获得个别正常牙列形态的成人错合畸形患者,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使用T-ScanI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结束即刻(T1)及矫治结束后12个月(T2)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合力中心点COF位置、闭合时间(TO),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成人错合畸形患者矫治结束后12个月,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力中心点COF位置距灰色椭圆中心点距离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时间较矫治结束即刻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保持12个月期间牙齿生理性调整,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改善。

关键词:T-ScanIII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 成人错合畸形; 咬合接触

随着口腔新技术、新材料及生物力学的发展,正畸治疗在成人错合畸形的矫治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人追求牙列整齐美观和改善口腔颌面部功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成人正畸治疗后虽然牙齿前后排列、咬合关系得到改善,但由于成人软硬组织改建总体较慢,牙齿移动到新的位置,尚未适应重新建立的咬合状态,牙周组织、肌肉、神经系统、关节尚处在改建未完成的不稳定状态。对于不稳定状态的咬合特征临床多采用咬合纸、咬合蜡片、咬合线、咬合膜片检查(Dental Vresal-Oeeluzer)进行正畸术后疗效的评价[1],但这些方法仅仅是对静止状态下牙齿咬合接触特征进行分析,无法对动态的咬合变化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T-scan Ⅲ系统观察成人正畸结束后咬合接触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动态变化,了解成人患者自身对正畸后新的咬合状态的适应情况,为临床成人矫治结束前对咬合关系进行精细调整和矫治后保持器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6-8月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固定矫治结束的成人患者16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2.1岁。受试者均对试验内容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健康状况良好,无颌面部外伤史,面部左、右侧基本对称,矢状及垂直骨面型基本正常;(2)恒牙列,除正畸减数以及第三恒磨牙外,无缺失牙;(3)安氏I类尖牙关系,前牙覆合、覆盖基本正常,牙列排列整齐;(4)无牙周病,无颞下颌关节绞锁、疼痛及张口受限等症状;(5)全天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

1.2测试工具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Tekscan Ⅲ,美国),T-Scan Ⅲ传感器、手柄、电缆、信号转换器、计算机。

1.3方法1.3.1质量控制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按照操作说明完成。向患者讲解测试意义后,签订知情同意书。

1.3.2操作方法嘱受试者双目平视前方,放松,练习从下颌姿势位(MPP)自然咬合至牙尖交错位(ICP)。根据口腔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传感器,插入手柄后放入患者口内,传感器与上颌平面平行并紧贴上牙列合面,尽量将传感器覆盖整个牙弓。将T-ScanⅢ分析系统设置为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模式,嘱受试者使用最大合力咬合于牙尖交错位,调节灵敏度。每人测试3次,每次间隔3 min,记录结果,求平均值。

1.3.3测量项目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软件分别于矫治结束即刻、矫治结束后12个月在牙尖交错位测量以下项目:(1)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2]:左侧咬合力百分比减去右侧咬合力百分比的差值,以绝对值表示。T-Scan软件自动记录左、右侧咬合力量的相对大小,以百分比表示,差值越小,则左、右侧合力差异越小,双侧咬合力量越平衡;双侧咬合力量相等时,差值为零。(2)合力中心点COF的位置:在MIP时合力力矩的平衡点,计算实际测得的COF位置距灰色椭圆中心点的距离(单位为mm)。其可反映全牙列左、右及前、后咬合的平衡状况。正常情况下COF应位于灰色椭圆形内。(3)闭合时间(occlusion time, OT):从ICP咬合接触过程中的第一个接触点时间至达到稳定的牙尖交错位的时间[3]。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16例患者矫治结束即刻和矫治结束后12个月的各项测量项目进行配对比较。若数据符合正态性,则采用配对t检验;若数据为非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16例成人错合畸形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均对矫治效果满意,未感不适。矫治后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矫治结束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15例患者进行颞下颌关节检查未发现疼痛、弹响及开口受限等症状,1例患者矫治结束戴透明保持器出现颞下颌关节酸胀感,后更换为标准霍利保持器,关节症状缓解,并在之后随访中未发现不适。

2.216例成人患者矫治结束即刻与矫治结束后12个月测量项目的比较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患者矫治结束后12个月,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力中心点COF位置改善,接近灰色椭圆中心点,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距灰色椭圆中心点距离减小,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图1);OT时间较矫治结束即刻减少,接近或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0.05) (表1、图2)。

表1 16例成人患者矫治结束即刻、结束后12个月测量项目对比(±s)

注: 与矫治结束即刻比较,*P<0.05。

3讨论

成人错合畸形通过正畸结束时,原有相对稳定的咬合关系已发生重建。虽然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关系得到改善,但研究发现一些患者拆除矫正器后牙列左、右侧的咬合接触点及咬合力分布不对称。患者并没有反映有咀嚼的问题。分析原因:(1)一般矫治时间仅2 a左右,期间牙齿不断改变位置或角度,同时由于避免食用过硬食物,牙齿无法得到充分磨合以致于尚未适应新的咬合关系;(2)矫治中调合受到咬合纸厚度、医生临床经验、咬合检查方法等因素的限制;(3)成人牙周环境相对处于静止期。在牙齿承受正畸力后,成人滞后2 w达到生长期儿童同样的“增殖”状态且透明样变期延长[4]。对于成人而言,矫治完成后,肌肉及神经组织尚未适应新建的咬合环境,牙周组织及关节尚处在改建未完成的不稳定状态。与青少年相比,成人保持时间较长[5]。

a: 矫治结束即刻

b: 矫治结束后12个月图1 患者矫治结束即刻、结束后12个月合力中心点和轨迹的变化情况

a: 矫治结束即刻

b: 矫治结束后12个月图2 患者矫治结束即刻、结束后12个月闭合时间变化情况

成人患者正畸结束后常常选择透明压模保持器,与标准霍利保持器相比,透明保持器虽然美观,但其包绕牙齿合面,妨碍牙齿垂直向调整,影响了患者自身对新的咬合状态的适应。本研究中患者均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发现保持12个月后,患者咬合接触点分布均趋向对称。提示患者通过上、下牙齿咀嚼磨耗、生理性垂直向调整改善了咬合接触点分布。当ICP咬合时,牙齿除了受到强大的轴向力外,还存在少量弱的侧向力,轴向力使牙齿被压入牙槽窝,垂直距离减小,使未接触的上、下合接触[6]。

有研究认为正常合人群牙列两侧的合接触点及合力对称分布[7-8]。同时,Wictorin等[9]发现在连续咀嚼过程中,并不是100%双侧同时咀嚼,单侧咀嚼占70%。Mioche等[10]通过观察人类进食情况,发现约66%的咀嚼发生在单侧。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矫治结束后12个月,有双侧咀嚼习惯的患者左、右侧的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差值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减小,个别矫治前就有偏侧咀嚼习惯的患者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增加。咀嚼运动通常应该同时发生在双侧,但常因习惯或一侧龋齿的疾病导致患者疼痛而长时期不敢使用该侧咀嚼,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患者双侧咀嚼力不对称,矫治后保持阶段仍偏重一侧咀嚼,该侧咬合改建适应快,导致左、右侧的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差值较矫治结束时增大。本研究中1例成人患者存在长期偏侧咀嚼习惯,矫治结束时,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差值大,咬合接触早期前牙出现大量的咬合接触,且合力中心点COF明显靠近中,远离灰色椭圆中心点。考虑美观,患者选择初戴透明压模保持器,3 d后患者右侧颞下颌关节早上酸胀不适,白天缓解。遂复诊,患者述睡觉时紧咬牙,更换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1 w后复诊患者述睡觉时未出现紧咬牙情况,关节未见不适。可能由于透明压模保持器咬合接触主要在后牙区,形成咬合高点,患者夜间睡觉时下颌后坠,后牙有咬合接触不适,出现紧咬牙生理性调节。这种状态的长期持续可导致肌疲劳、疼痛、颞下颌关节不适等症状。标准霍利保持器合面未被覆盖,避免了后牙早接触的现象,且不妨碍牙齿生理垂直向的调整。

本研究发现成人错合畸形患者矫治结束时闭合时间长,可能由于牙齿咬合不稳定存在早接触点,且与患者肌肉、神经等软硬组织未建立协调关系。保持12个月后,随着咬合接触改善,闭合时间减少。Razdolsky等[11]发现矫治结束后,牙齿自行调整位置的能力,其可持续到拆除矫治器后21个月。因此成人患者保持过程中咬合接触不断改建,患者咬合情况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Richmond S, Daniels CP.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rofessional assessments in orthodontics: Part 2-treatmentoutcome[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8, 113(3):324-328.

[2]胡志刚, 程辉,郑明,等.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平衡的定量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0):618-620.

[3]Kerstein RB.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ized occlusal analysis in dental medicine[J]. Gen Dent,2001,49(5):521-530.

[4]Nattrass C, Sandy JR. Adult orthodontics--a review[J]. Br J Orthod,1995,22(4):331-337.

[5]陈扬熙.成年人正畸[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2):108-109.

[6]胡志刚,郑明,程辉,等.正常He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的动态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38(2):173-175.

[7]Mizui M, Nabeshima F, Tosa J,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cclusal balance in intercuspal position using the T-Scan system[J]. Int J Prosthodont,1994,7(1):62-71.

[8]陈一怀,王惠芸,马轩祥,等.深覆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的计算机图像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16(6):477-479.

[9]Wictorin L, Hedegård B, Lundberg M. Cineradiographic studies of bolus position during chewing[J]. J Prosthet Dent,1971,26(3):236-246.

[10]Mioche L, Hiiemae KM, Palmer JB. A postero-anterior videofluorographic study of the intra-oral management of food in man[J].Arch Oral Biol,2002,47(4):267-280.

[11]Razdolsky Y, Sadowsky C, BeGole EA. Occlusal contacts follow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a follow-up study[J].Angle Orthod,1989,59(3):181-185.

(本文编辑王艳)

The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of adult with malocclusion deformity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ANG Yuanyuan,ZHAO Xi,MENG Qingfang,FAN Yaru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Urumqi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Compared the occlusal function change of adult patients with malocclusion deformity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T-Scan III system was used to record 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 center of force (COF) and time of occl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12 month retention of 16 adult patients with Hawley retainers. ResultsAfter 12 months retention, 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 of left and right sides was decreased graduall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whole retention process (P>0.05). COF was much closer to the center of grey ellipse and maxillary medial line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operation (P<0.05); time of occlusion was lower than that after 12 months retention, which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overall dynamic occlusion improved after 12 month reten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Hawley retainers by self-improvement process.

Keywords:T-Scan III system; Adult malocclusion; Occlusal contact

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201416)

作者简介:王媛媛(1981-),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正畸,E-mail:21184177@qq.com。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16)07-0873-03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6.07.015

[收稿日期:2015-10-23]

猜你喜欢

牙尖中心点合力
WK-10型电铲防防止铲齿丢失影像监控改进与应用
“芪”心合力
一种基于标准差的K-medoids聚类算法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风只有一只脚(6)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合力
“牙尖”相声不止牙尖
寻找视觉中心点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