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村庄脱贫的背后

2016-07-01

中国扶贫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员流水集体

多年来,山东省沂源县南鲁山镇北流水村一直是省市县扶贫工作的重点村,贫困人口最多时有132户332人,占全村人口的47%。近年来,北流水村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脱贫攻坚新模式,趟出了一条快速脱贫、持续增收的新路子。到2015年年底,全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脱贫探路

北流水村素有种植桔梗的传统,但由于组织化程度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脆弱,不是没有好收成,就是有了好收成却卖不上好价钱,致使村民们空守着大片土地没饭吃,一直摘不掉贫穷的帽子。

2000年以来,以陈丙福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深入分析村情,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村两委主导下成立沂源县新康桔梗专业合作社,村民联合起来谋发展。合作社组织和指导村民生产,广泛对接市场,并在市场发生重大波动时,按保护价回购社员种植的桔梗,使合作社社员有了稳定收入。

在此基础上,村两委于2014年发起成立了金飞扬专业合作社和沂香杂交平欧大榛子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高标准建设了“沂源红”矮砧苹果基地和大榛子基地,形成了“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新模式,村民收入实现稳定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实现产业升级、群众持续和长久脱贫、整村奔小康的多重效益。

合作社建成后,村两委通过深入细致地动员工作,把全村近80%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建成高标准的产业基地。土地流转户采取自愿原则加入合作社,由村民变为社员,这样就把市场风险由村民个人转移到了合作社,而村民则可旱涝保收,完全无后顾之忧。一般来讲,合作社社员每年可获得三项比较稳定的收入。一是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按照协议,社员以耕地每年每亩1000元、山地每年每亩500元作价,租给合作社。按照人均1.3亩耕地、4亩山地计算,仅此一项,社员人均就可每年收取租金3000元左右。二是在合作社工作的工资收入。合作社优先招用本村贫困人口到基地工作并按照市场价给予其劳动报酬。据调查了解,在合作社工作,青壮年劳力每年有2万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老年人也可在合作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调研中发现,北流水村有位75岁的老太太坚持到合作社做帮工梳理桔梗,每月收入500多元,一年下来有6000元的收入。目前,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15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是基地收益分红收入。合作社不仅按期付给社员流转土地租金,还把社员土地折为股份纳入合作社股份,并制定了收益分配标准和办法,合作社每年拿出基地30%的收益进行分红,入股社员人人有份。通过这种模式,村民年年都有稳固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夯实了农民持续脱贫、长久脱贫的支撑基础。

脱贫支撑

长期以来,北流水村群众一直采用传统的劳作模式,产出效益不高,每年每亩耕地收入仅在2000元左右、山地仅500元左右。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后,村两委抓住各级政府重视脱贫攻坚和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大力争取上级帮扶支持。近年来,先后有淄博市军分区、市林业局、沂源县果树中心等多个市县部门挂包北流水村,沂源县编办连续三年往村里派驻“第一书记”。北流水村还争取到山东省扶贫福利彩票基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合作社信用互助试点等多项政策和项目。利用这些政策和项目,对土地进行深挖整理,铺垫了生物秸秆有机肥料,建设5万立方米的塘坝,硬化了2000余米的农田道路,架设900余米的进山电缆,打通了通往产业基地的水电路,强化了脱贫产业的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合作社高标准培育建设了近千亩“沂源红”矮砧苹果基地和300余亩的大榛子基地,培育发展了200亩苗木繁育基地。同时,合作社着力提高基地管理现代化水平,引进了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配套建设了多个沼气池,购置了杀虫灯,并经常邀请市县林业、农业、果树中心等部门的专家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了一线社员的技术管理水平。现在,合作社正筹划购置无人机,打算利用无人机检测喷药杀菌。通过系列综合措施,合作社基地亩产大幅提高,预计每亩耕地收入在6000元以上、山地收入2000元以上,分别是土地流转前的3倍和4倍以上。由此解决了土地产出低效问题,夯实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产业支撑。

发展合作社经济,村集体可实现收入稳定,解决了村集体收入薄弱的问题,增强了村集体对脱贫攻坚的调节力。随着基地的逐渐发展壮大,村集体的收益将会越来越大。预估基地再有2-3年就可实现丰产,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0多万元。集体实力增强了,就可以更好地为村民提供服务,增加公共供给。近年来,北流水村利用集体收益,铺设了道路,安装了路灯,建设了小广场,村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有了大幅提升。同时,村集体通过集体收入的再分配,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倾斜照顾。例如,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分配基地收益分红时,本村残疾人和贫困户可高出一般村民5%,村集体每年仍拿出一份收入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帮扶,真正实现了扶贫济困、共同奔小康。合作社从建社之初,就特别注重规范管理,专门从沂源县农业、农经等部门聘请专业人员,帮助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设立了理事、常务理事和监事会,制定和完善了民主理财、社会公开、合同管理、分配监管等多项制度。配备了专职会计、出纳人员,并按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了财务账簿。所有提留和分配由执行理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决定,账务也做到了及时张榜公布。合作社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在产业发展上,大力推行标准化,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设施,设有专门的农产品投入点,在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管理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使用商标统一、培训统一”,从而使合作社生产经营全过程有秩序、有章法。这一举措解决了农村合作经济粗放发展、管理无序的问题,促进了民主管理、规范运作。

产业发展了,村里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在合作社集体生产中,合作社成员利益绑在了一块,打破了单户生产劳动造成的彼此隔断,增进了交流和沟通,农村社会关系得以重塑,乡村邻里之间关系更为融洽,形成了心气顺、心态好、干劲足的良好村风。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求学和务工,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难以得到应有的照料和帮助,部分村民特别是老人出现了精神空虚等社会问题。通过合作生产,大家一起劳动,一起收获,既能相互增进感情,又能通过工作创造价值,重新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增强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北流水村一位70多岁的老年人,一大把年纪了,还坚持到合作社劳动。问她图啥?她说:“到合作社劳动,不是因为吃不上、喝不上,而是在家闷得慌,到合作社劳动,大家能够一起唠唠嗑,乐呵乐呵。”由于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增加,村民之间矛盾减少,即使有小摩擦,也很快就化解掉了。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也更理解和支持,北流水村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越级上访现象。

脱贫启发

北流水村“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脱贫攻坚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

有一支有担当有作为且相对稳定的村班子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所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01年之前,北流水村6年更换了7任村支书,一套班子一个思路,到头来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以陈丙福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真心实意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铺下身子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一干就是15年。正是因为选准了好的带头人,村班子稳定了,班子想干事、能干事了,才带领大家闯出了一条脱贫奔小康的好路子。

尊重和保障群众权益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铁律。北流水村推行的“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可贵之处在于农民群众始终是参与的主体,他们拥有话语权、决策权和收益分配权,他们的意愿得到尊重,利益得到保障,能动性得以激发。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是农村生产建设的主体,是脱贫攻坚的主角,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作活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利益。

创新思路才能创造机遇。北流水村“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原有小规模的个体承包经营,打通激活了户与户、田与田之间的协同关系,搭建了承接上级扶持政策的市场主体平台,在实现集中规模经营效益的同时,带动了一批个体种植养殖户的发展,增强了农村经济活力。实践证明,同样的机遇看把握,同样的资源看运作。精准脱贫必须要有精准举措。脱贫方式多种多样,关键要对路管用。北流水村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脱贫,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精准有效的路子,他们创造的脱贫攻坚模式符合村情和民情,切中关键处。

猜你喜欢

社员流水集体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我为集体献一计
流水
警犬集体过生日
流水有心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