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家新寨,幸福老家

2016-07-01张江

中国扶贫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汪洋同胞燕子

张江

燕子洛,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美丽的村庄。

燕子洛位于昭觉县解放乡,在这里,世代贫困的彝族同胞如今正享受着美好的新生活。汪洋副总理于5月23日下午来这里考察,于是,这个美丽的村庄也成为我们此行采访的重要一站。

从布拖县通往燕子洛的途中,我们看到,省道公路硬化修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期盼中的村庄。

站在村口处,一座座灰顶白墙、排列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远远望去,蔚蓝的天空下,满山绿油油的农田散发着勃勃生机,山谷间,一条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阵阵微风拂过,涤荡了一路疲惫。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新房,这如画般的美景,便是彝家新寨——燕子洛了。

通过解放乡党委书记伍牛莫的指引,我们来到了位于村口的彝族同胞吉伍吉哈家。5月23日下午,汪洋副总理冒着大雨看望了他们一家。

吉伍吉哈1969年出生,从未读过书,家里有五口人,两个孩子已成家,还有一个孩子在读初中。十年前的一场雷雨中,雷电击到电线上,吉伍吉哈的眼睛被电灯瞬间的强光闪伤,虽然先后到州医院和西昌中医院各做了一次手术,但视力至今模糊。从此,地里的细活一直都是妻子在做,而吉伍吉哈只能做一些施肥之类的简单劳动。

身穿彝族服装的伍牛莫在吉伍吉哈家里告诉记者:“当时汪洋副总理来到这里,大家都特别激动、开心。我们用彝族同胞的方式热情欢迎他的到来。我斟了满满一杯本地52度的白酒,双手敬向汪洋副总理,他接过一饮而尽。那一刻,我们亲身感受到汪洋副总理那么亲切,那么平易近人。这几天回想起来,心里面还是热乎乎的。

一行人在客厅坐下后,汪洋副总理问吉伍吉哈:“能看到电视吗?”吉伍吉哈说:“能,有天翼宽带,能收几十个频道呢!”汪洋副总理还特意试看了几个频道。

当我们来到院子里,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院子的地面已经全部水泥硬化,自来水也接入院内,屋檐上的灰瓦整齐地排列着,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漏水了,白色的墙上还画着彝族特色的花纹。

房屋布局规划合理,有单独的牛、羊圈,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院里还有一大间单独的储藏室,吉伍吉哈说:“平常里面会放一些粮食,这样不容易变质。”院里有厨房,里面虽然光线不是很明亮,但是可以看到餐桌上擦得一尘不染。倚墙放着两个橱柜,里面的锅碗瓢盆、厨具整齐地摆放着。另一张桌子上,放着电饭煲、电炒锅,吉伍吉哈说:“平时家里人不多,做饭时就用这些电器 ,特别方便,只有人多的时候才会用到灶台做饭。”

吉伍吉哈的屋子大约七八十平方米,地面上铺着暖黄色的瓷砖,打扫得干干净净,客厅里摆着一排木质座椅,座椅对面摆放有电视机、柜子,客厅中间摆放着取暖的炉子。从客厅看去,两扇开着的卧室门里,被褥整齐地叠放在床上。

这样的布局和陈设,与之前在布拖县沙洛乡拐乐村看到的情景真是天壤之别。近几年,凉山州彝家新寨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造福民生的重要工程。仅2015年,就重点实施了彝家新寨建设项目159个,已有13676户像吉伍吉哈一样喜迁新居。

吉伍吉哈告诉我们,汪洋副总理把他家的每个房间包括厨房、储藏室、畜牧间都仔细看了一遍,边看边亲切地询问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伍牛莫向我们介绍说,吉伍吉哈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2010年,政府给他补助了5只凉山半细毛羊,吉伍吉哈经过5年多辛苦饲养,养殖规模现已发展到58只。仅去年就出售了20多只,收入2万多元。同时,家里还养了3头西门塔尔牛,去年卖了一头,赚了9000元。因为父亲和哥哥都不在村里住了,所以他们的地也交由吉伍吉哈耕种,现在家里共种了9亩苦荞,每年播种300斤,可收获3000斤。吉伍吉哈自豪地告诉我们,过去的五年里,他已经累计收入12万多元,仅去年就挣了3万多。

原先燕子洛也是贫困村,吉伍吉哈的房子同样是土坯墙、人畜混居。从2010年开始,州政府提出了“依山就势、相对集中、错落有致、功能完善”的理念,严格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科学规划,按图施工,充分激发群众家园意识,鼓励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主动投工投劳,建成了彝家新寨,彻底改变了彝族同胞世代人畜混居的恶劣居住环境。吉伍吉哈说:“今年是我住进新房的第5个年头。当时盖房子时,我自己拿出5万的积蓄,得到政府补贴2.5万,又贷款2万,建成了这座房子。你们在屋子里看到的柜子、炉子、橱柜、餐桌椅和电视机,都是在彝家新寨建设时,省里为每户村民配置的。”

伍牛莫向我们介绍,2010年10月,结合全省首批彝族新寨试点建设,燕子洛村突出“住有所居、基础完善、产业支撑、乡风文明”建设理念,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要求,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全面完成建设,其中,入村道路水泥硬化2.1公里,村内户与户之间的道路水泥硬化16.1公里,使得邻里街坊之间串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

从吉伍吉哈家告辞出来,一阵朗朗书声从村脚下隐隐传来,循着声音走去,映入眼前的,先是一所面积不大、由中华红丝带基金援建的卫生所,再往前走,便是由凉山州温州商会捐资20万元建成的希望小学。从校门外向里望去,一名中年教师正以洪亮的声音讲授数学课,孩子们清脆的回答声十分悦耳……

我在心里感慨,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家却早已焕然一新,美丽的彝家新寨燕子洛正承载着彝族同胞的新希望,奔跑在奔小康的路上……

猜你喜欢

汪洋同胞燕子
两岸同胞一家亲
燕子
燕子
燕子一家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亘贯古今的汪洋台
汪洋之中一条船
汪洋湖是我们的好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