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2016-06-30刘延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创新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措施。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机制。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创新

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有学者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它给世界制造了一个“美国梦”,它“率先输出的是价值、精神和理想,几乎让全球人都追求这种‘梦想”,借助这一软实力它轻易地使自己的势力扩张得以实现。[1]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了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在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20%以上,文化产业的出口值在1996年就已经超过了航天和汽车产业。日本仅动画制作市场和动画衍生品,到2010年时其规模就已经超过500亿美元。[2]而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在2013年的时候才达到了20081亿元,占GDP比重只有3.48%。差距非常明显。而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当中,有一个难点就是农村公共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201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指出:“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许多学者都对它进行过阐释。比如学者周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向公众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产品与服务各种制度和体系的总称,包括服务设施、资源和供给内容,人力、财力、物力和政策保障机制等。[3]公共文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却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才提出的,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是为了满足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政府主导、免费向公民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他包括各种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相关设备、建筑、图书报纸等有形的物品,也包括各种文化作品、各类庆典活动、信息技术、文艺传承等无形的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共性、均等性、公益性等特点,是每一个公民普遍享有,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由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了各种文化政策、人才队伍、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发达、人口分散,使得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比较城市更加困难,这就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要根据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特点,依据农民的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十多年来,农村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但是农村公共文化的水平和城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1、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1)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然后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十七大又提出“加强文化建设,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建设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了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帮扶力度,让农村居民也能有机会免费享受到公共文化设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4]2014年,由文化部作为牵头单位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在研究起草《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由此可见,我们的各项农村公共政策正处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

(2)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根据文化部的统计公告,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423个,比上年末增加163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4465个,增加122个,这就说明我们的文化机构普及正在向下沉。2014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73.91万场,赴农村演出114.04 万场,增长8.5%,赴农村演出场次占总演出场次的65.6%,比重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农村观众558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占观众总人数的61.4%。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把向农民送文化、送艺术作为我们文化事业的重心。2014年,中央财政通过继续实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非遗保护、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中央补助地方文化项目,共落实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46.53亿元,比上年增长0.72%。 全国文化事业费中,县以上文化单位292.12亿元,占50.1%,比重比上年降低了1.3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291.32亿元,占 49.9%,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这些数字都在说明我们的文化投入正在向农村倾斜,虽然提高幅度不是很大,但是意义重大。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农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国家标准有着较大差距,甚至有些乡镇没有建设文化站。有的文化站也是设施陈旧、场地狭小,大多数文化站都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活动经费,平时都是锁着门,有检查时就打开充一下门面,根本没有正常的文化活动。农村图书室建设更是大大落后,很多村庄根本没有图书室,有的也只存有少部份的畅销书之类,还是上级部门或者其他机构捐赠的,村庄并没有购书经费,平时极少会有群众去借书看书。平时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只有在一些节假日或者上级部门送文化的时候,放一场电影,组织一些歌咏比赛之类的,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对文化的需求。

(2)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无法满足农民需求。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方面,最缺乏的是资金。政府通常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而农村由于地域广阔,资金投入巨大切不易见效,能够获得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有限的资金投入也往往是被用于建设文化站、图书室等形象工程方面,很难真正起到实效。加上农村居住分散,很难集中开展文化活动,一些文化活动需要的设备比如流动的舞台车、图书车、放映机等非常缺乏,难以给农民提供足够的公共文化供给。

现代社会,是一个获取信息非常方便及时的时代,农民用手机看到的信息、电视收到的节目早已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农民能够看到的文化节目非常少,下乡送场电影、唱个戏曲都能吸引农民。但是现在,这种方式已经很难得到农民的认可,引起农民的兴趣了。农民需要的是反映农村生活的、接地气的节目,才能真正唤起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3)农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缺乏。现在农村基层文化站待遇低、编制少,无法吸引高学历、专业性人才,导致人才队伍建设困难重重,就算有大学生村官或者选调生参与,但是他们大多还是要往更高层次的机关事业单位考,农村很难留得住人才。文化站的建设,由于历史原因,人员安排比较随意,缺乏规划,结构年龄偏大,专业素质缺乏,活力不够。而且各个地方文化站的发展并不平衡,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文化站人员严重超编,而落后地区人手严重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少,缺乏经费,完全靠地方财政支持。加上对农村文化工作缺乏系统管理,导致农村文化队伍无法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社会积极参与的作用,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发挥农民主动性,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就无法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和地位。当前我国很多关于文化的法律制度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已经远远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加上不够系统、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等原因,非常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首先,加强立法,切实加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让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能够有法可依,真正维护农村居民获得公共文化的权力,并且使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能够实现常态化。其次,加强对农村文化精髓的保护。农村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很多民间艺术保留或者传承了下来,但是受到的保护不够,遗失或者毁坏的风险很高,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保护力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合理的开发、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资源的优势。再次,保护农民合法的文化权益。要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发扬民主精神,让农民参与到决策过程当中,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具体性。最后,在干部考核体制当中加入对公共文化服务考核的内容,并确定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领导干部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强化群众监督机制。

2、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机制

(1)根据农民的需求确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单位,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并不符合农民的需要,既浪费了公共文化资源又无法产生有效价值。今后必须转变这种公共文化的供给机制,把“供给导向”改成“需求导向”,切实根据农民的迫切需求,充分考察民意,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就意味着对于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作品、什么形式、提供文化服务的频率和时间,都会充分根据农民的生产和需要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进行宣传,动员农民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当中来,充分表达自己对文化的需求,保证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2)协调好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首先,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组建高素质的文化服务队伍,把核心价值观能够融入到和农民息息相关的文化作品当中,引导农村公共文化的大方向,奠定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基础。其次,必须允许市场力量进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鼓励企业向农村提供积极的文化产品,政府加大监督。再次,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在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的形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技术、政策上的支持,让相关社会组织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文化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者的结合,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加丰富、层级更多的文化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注 释】

[1] 孙黎.站在美国阳台看中国:企业战争和全球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

[2] 陈文玲.关键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理念[J].学习时报,2011.11.07.03.

[3] 周超.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电子商务,2011(10)38.

[4]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题组,吴耀宏.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09(01)99-102.

【作者简介】

刘延华(1982-)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创新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