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黑与白之间侧睨世界

2016-06-29黄仲金

四川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底稿针管画稿

黄仲金

我从小就对黑白版画富有好感,那种细腻的刀刻痕迹和黑白分明的色调,让我非常的着迷,但小时候不知道这种画叫版画。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创办了全县第一个中学生文学社,刊物都是我自已用蜡板刻的,这种画正好可以用来作为补白,这更增添了我对黑白版画的喜爱。

我尝试着创作这种版画,要创作版画,就要先画底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来我没有进过专业的美术院校,只是凭着一种爱好和想象来画,没有老师教,就自已买一些美术方面的书来看,练习。

九十年代初,我对现代诗歌充满了狂热的挚爱,写得不好,但又喜欢写,特别是读到那些让我自已的身心感到愉快的诗,我就想用画笔,把它所表述的意境画下来,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画了不少,都是黑白的,我想,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会把这些画稿进行修改,然后用木板刻出来,制作成版画。

我的这些画主要创作于1993年到1996年之间,那个时候,我在林业单位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作,很多时候都在绘工程图纸,用得最多的工具除了罗盘仪就是针管笔,罗盘仪主要是测量坐标和方位,用于外业,积累第一手数据,外业做完之后,回到办公室,根据外业记录的方位和坐标绘制图纸,图纸绘制完备,就要用针管笔进行清绘,针管笔有粗有细,绘制地界、河流等不同的地物,就要使用不同大小的笔,这个工作让我对针管笔的特性有了更深的了解,没事的时候,我就用针管笔在白纸上画画,我的很多绘画作品都是用针管笔画的。

那时的发表欲望比较强,一次我看到《诗歌报月刊》上有一些黑白画,装饰性强,每幅画的解读也有多种可能性,这种特点和现代诗歌的不确定性有相当大的重合性,也和我的画的风格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我便给我的诗配上画,试着投稿给《诗歌报月刊》,但屡投不中。那时比较年轻,二十多岁,不中又画,就这样反复地画反复地投,都没有发表,那时的冲劲从来不会因为不能发表就停止创作,而是更加勤奋,我不但加强了绘画作品的打磨,同时还对所配的诗歌作品进行认真的打磨。

1993年6月,《诗歌报月刊》第6期发表了我的一组诗配画作品,当时的通讯没有现在的发达,什么都靠邮寄,我收到样刊时也不知道自已的作品发表了。我喜欢读这本杂志,特别是它里面发表的诗歌,我便订了它,每次收到它,我都喜欢认真地读里面的作品,读着读着,我猛然看到了我自已的作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晴。这次发表,使我的创作激情空前地高涨。但接着又是失败,我并不气馁,越发表不了越画,1995年2月《诗歌报月刊》第二期又发表了我的一组诗画,两个页码,但我高兴不起来,因为那时的《诗歌报月刊》正在折腾,好像是要停刊。但这也增添了我的不少信心。

1995年成都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正在招聘各种人才,我当时正由县林业局借用到市林业局搞一个森林公园的筹建。我看到这个消息,请了两天假,坐了一夜的火车,跑到红星路二段70号《华西都市报》的楼下,领了招聘表,在填写的时候,我又想了很多,当时,我在工作单位虽是个临时人员,但每个月还有那么200多元,如果我跑出来闯,万一搞砸了怎么办,老婆孩子都要饿肚子。女儿还没满一岁,老婆也是临时工,工资比我还少,还在遥远的乡下,条件非常的艰苦。想到这些,我没有再填表,在报社楼下徘徊了一个上午,走了。到现在,我都在想,我的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但我总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已:就是当时填了表,也不一定招聘得上。

回到借用我的单位,经常读《华西都市报》,当时该报有一个“街坊”副刊,我比较喜欢,它每期都要换刊头,我便试着按它的风格进行创作,当时“街坊”两个字,还是余秋雨题写的。画了两年,我画的刊头还在该副刊发表了不少,当时该报的稿费,相对于市级刊物高出许多,一幅刊头30元,市级刊物只有3至4元。30元至少可以给女儿买一罐好的奶粉,但我只是偶尔给女儿买奶粉,母乳实在不够吃,便喂一些青菜稀饭,那时,妻子和女儿呆在偏僻的乡下,这些稿费成了我去看望她们的路费,妻子的工资少,还不能按月发,我还得负担她们基本的生活费和两地走动的车费。

除了给《华西都市报》画刊头,我还给内蒙古的《林城晚报》副刊和攀枝花的《攀枝花日报》副刊画过不少的刊头画,只要有稿费,不论多少,我都画。除了给报刊画刊头,我还为一些诗集画一些装饰画,记得我曾为一本诗集画了八幅装饰画,书出版以后,有一个诗评家在《石家庄文化报》上评论诗集的同时,说了这么一句:“装帧家深得作者诗的三昧,那八幅整版汉字变体黑白装饰画令人耳目一新,以极大的浓缩力把每辑散文诗的内容和主题精髓立体呈现给读者,使读者在展开的瞬间走进遥远的遐思,使诗更具充实之美、空灵之妙”, 后来,我觉得这种装饰画不够大气,创作上也有很多的局限性,便没有再搞这类装饰画的创作。

现在想起来,我都为那时的冲劲,佩服自已。

后来,我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多,诗歌、散文、书法、平面设计、现代刻字,有些力不从心,我便决定丢掉一些东西,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丢掉绘画,由于我没有进过专业的美术院校,基本功差。于是,我把自已的绘画作品进行了整理,复印成厚厚的两本,进行了线装保存。我想把精力放在诗歌和书法创作上,争取在这两方面有大的突破,整理自已的绘画作品,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

虽说画了不少版画底稿,但真正刻出来制作成版画的,只有一幅。2009年我准备出一本诗集,想用一幅黑白画把封底勒口装饰一下,想来想去,我想到了那些版画底稿,便找出一幅名叫《龙卷风》的画稿,这幅作品不大,只有54×25厘米。很多版画家刻版用的都是梨木,而我们这里的梨木,大的不多,而且锯材、刨平、打磨等基础工作非常繁琐。好在现在有许多的新材料可以代替,我便选了双面板开如刻版,底版刻好后印了几幅,都不很满意,选了一幅稍好一点的作为勒口装饰画,其他的全部撕了。底版放在阳台上,一次浇花,不小心泡了水,却没有发现,后来,变形、脱层也报废了。

时光如梭,2016年3月,我到龙泉驿参加诗人杨然和魏平主持的桃花诗会,遇诗人蒋蓝,他说他在主持一个有关画的栏目,叫我发几幅画,写一点文字给他,我说我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所谓的画,只是凭感觉在创作。他说他就喜欢这样率真的东西,他的这番话给了我信心。回到家,从一大堆杂书报刊里翻找出了我原来的版画底稿,一晃20年过去了,纸已泛黄,一碰就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拿出来,弄平、拍照,看着自已孰悉又陌生的画稿,以及画稿下面的诗句,当时创作它们时的情景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人的一生很短,但它总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猜你喜欢

底稿针管画稿
新型配药喷雾器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冬天的画稿
用针管作画的小护士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先学会擦橡皮
先学会擦橡皮
“三毛之父”的橡皮
KD376:一次性使用安全型输液留置针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