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佐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2016-06-28石来军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3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肠系膜体征

石来军 赵 旸(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中药佐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石来军赵旸△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医汤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医汤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腹痛、发热、呕吐腹泻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3例,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汤剂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同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中医药疗法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继发于消化道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是3~7岁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其发病率逐年递增[2]。本病与科萨奇B病毒或其他病毒有关,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症,以及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日久会出现厌食、偏食、面黄肌瘦等疳积证,给小儿及其家庭造成极大困扰,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但周期较长反应较大。笔者医院近年来自拟中医汤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西医诊断参照《褚福棠实用儿科学》[3]及《超声医学》[4]中有关标准执行;排除其他感染引起淋巴结肿大者、伴有急性阑尾炎等其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腹症者、、严重感染、严重脱水、患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过敏体质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8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11岁,平均(7.00±0.80)岁;平均病程(5.22± 3.67)周;伴发热37例,呕吐35例,腹痛46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12岁,平均(7.20±1.10)岁;平均病程(5.19±4.12)周;同时伴发热36例,呕吐37例,腹痛45例。两组小儿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白细胞增高者给予头孢克肟颗粒3~5 mg/(kg·d),口服,每天2次,白细胞正常者给予利巴韦林颗粒5 mg/(kg· d),口服,每天3次],禁食或予软食,补充热量及电解质,改善微循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观察体温、心率及腹痛等。观察组给予自拟中医汤剂治疗,药物组成:陈皮、核桃、红花、川芎、当归、柴胡、蒲公英、金银花、生地、板蓝根、夏枯草、玄参各8 g,香附、法半夏、甘草各6g,大枣3 g。每天1剂,水煎至15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中药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酌行加减。

1.4观察项目1)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腹痛、发热、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复发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儿复发情况。

1.5疗效标准1)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显效:治疗5 d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高频超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明显缩小,肠间隙积液消失;有效:治疗5~10d症状、体征好转,高频超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缩小,并(或)肠间隙积液消失;无效:症状、体征、高频超声检查等均无明显变化。以显效和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见表2。观察组在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s)

组别 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观察组 2.09±0.45△5.29±1.27△对照组 4.25±1.22 7.25±1.77 n 4640发热 腹痛1.71±0.82△2.29±1.27△2.68±0.93 4.17±1.76

2.3两组复发情况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患儿复发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2例,占4.65%;对照组为13例,占46.4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疾病之一,为小儿特有疾病。肠系膜系腹膜的组成部分,是由壁层与脏层腹膜组成,分为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直肠系膜等[5]。肠系膜淋巴结为免疫系统一部分,分布在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部,并且回肠末端和回盲部比较丰富。由于有回盲瓣的存在,小肠内容物易在回盲末端停留,致使肠内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另外小儿肠管及肠系膜较成人长,肌层又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也可以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该区域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3]。此外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尤其是回盲末端系膜淋巴结易发生急性炎症[5]。

中医学无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名,但据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中医学“腹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腑虚冷、气滞血瘀等原因皆可使气滞于脾胃肠腑,使气机运行不畅,经脉凝滞不通,六腑不通则腹痛导致腹痛。病位在脾胃及肠腑。由于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经脉未盛,形气未充,经脉未盛,卫外不固,易受六淫外邪侵袭,邪热外袭脾胃,寒热不能自调,内伤生冷肥,寒热互结,虚实夹杂,搏结肠间,经脉气机疲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早期病情较急为实证,治疗应调理气机、理气止痛,益气和胃,解毒散结[6-7]。脾胃乃中土,有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作用,而赖肝气之疏泄可维持其升降的正常。笔者在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采用自拟方。方中金银花、生地黄、板蓝根疏风清热解毒,使以甘草补脾益气,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兼以调和诸药[8-9];玄参、大枣补血、补脾益气,补脾养胃,健运中气,助其运化,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运动功能[10];香附为血中气药,理气开郁,善于宣散,通行十二经脉;蒲公英活血、行气、消肿散结、止痛、镇静,近代名家认为其性甘寒不伤正,无连翘苦寒之弊[11];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夏枯草清热肝火、散结消瘰;佐以陈皮理气和胃,消中有补,标本兼顾;川芎行气活血。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肿消结散,气机调畅,腹痛缓解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及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蒲公英抗菌、抗肿块作用和能激发机体免疫功能。

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儿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自拟中医汤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降低复发,且安全性好、绿色、安全、副作用小,同时中西药协同治疗,扬长避短,值得推广使用。

在治疗过程中嘱患儿家长给予患儿清淡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禁食生冷、油炸之品,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生活中要预防患儿感冒、发热,搞好饮食卫生和建立健康的饮食规律,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防复发。注意与急性阑尾炎做好鉴别诊断,不要随便口服消炎止痛药,避免造成急性阑尾炎漏诊,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甘璐,卫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J].甘肃中医,2008,21(12):22.

[2]沈苹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5):110-111.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62-1363.

[4]周永昌,郭万.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7-105.

[5]穆乃其,潘月丽,赵西斌,等.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J].河南中医,2013,33(3):436-437.

[6]王成果.自拟缓急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74-1675.

[7]马学梅,李小玲.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4,20(4):698-700.

[8]邱淑华.正常人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9-90.

[9]田庆来,官月平,张波,等.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8(2):343-345.

[10]王洁,邓长泉,石磊,等.党参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79-281.

[11]丛珊,苑修太,李安源.肠安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7):1281-1283.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3-0522-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3.05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1191100698@qq.com)

收稿日期(2015-08-06)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肠系膜体征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