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评述

2016-06-25翟光亮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警戒线中等收入陷阱

□文/翟光亮(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评述

□文/翟光亮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整体下行压力的日益凸显,经济增长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在世界银行给出的中等收入阶段和高收入阶段的标准上,给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警戒线,总结日本和韩国在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方面的经验。并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给出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结论:应增加消费支出,控制投资规模,提升投资结构,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警戒线;预防与规避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0日

一、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

中等收入陷阱首次被提出是在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其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而跻身高收入阶段,这些经济体往往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在国际上,对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亚洲四小龙”和日本是被公认的较好地规避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范例。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就一直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没有在人均GDP上突破高收入线。

一般而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而在经济的起步阶段,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二战结束后,在1945~1955年日本经济起步阶段的10年中,日本的社会最终消费额较低,主要将社会财富用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尤其是在基础建设和设备投资方面,走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经济遇到了发展瓶颈。日本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过度依赖投资的带动,同时社会失业人数增加,劳资关系紧张。有鉴于此,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期为1961~1970年度。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将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降低失业人数,实现充分就业,实现产业升级优化,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缩小农业和非农业、大企业和小企业、地区之间以及收入阶层之间存在的生活和收入上的差距,使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均衡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中产阶层已经达到70%,已是中产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人均GDP只有六十几美元,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朴正熙的上台,其将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优先发展轻工业,走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道路,通过廉价的劳动力,加强了韩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到80年代初,韩国完成了由农业向工业、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变;进入80年代后,韩国经济也面临着发展的各方面问题,面对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崛起,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韩国提出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目标,对传统重化工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同时又大力发展和扶持了本国的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1990年韩国人均GDP达到5,770美元,此时韩国已经处于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的迈进阶段。1995年为10,250美元,1997年更达到11,390美元,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影响较大,韩国失业人数激增,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韩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1998年韩国人均GDP跌至8,500美元。面对困难韩国政府积极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及企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2003年韩国人均GDP再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2,060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二、中等收入陷阱警戒线

世界银行通常按人均GDP把世界各国分成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等四个组别。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分组标准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 在975美元以下,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GDP为976美元至3,855美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GDP为3,856美元至11,905美元,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1,906美元以上;而世界银行在2010年公布的分组标准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005美元以下,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GDP为1,005美元至3,975美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GDP为3,976美元至12,275美元,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2,276美元以上。

中等收入线从2008年的3,855美元调至2010年的3,975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4%,高收入线从2008年的11,905美元调至2010年的12,275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4%。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姚枝仲给出的相对标准是: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率低于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率。中等收入经济体要想规避陷阱,则经济体的年人均GDP增长率至少不能低于1.54%。若年人均GDP增长率低于1.06%,则可认为该经济体完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国内研究

针对中等收入陷阱,国内许多学者作了相关的研究,并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理论构建。

1、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姚枝仲(2014)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就是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出现负增长;相对标准就是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率低于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率。

2、中等收入陷阱的现象。胡鞍钢(2010)从10个社会现象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描述:经济增长回落、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

3、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孔泾源(2011)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总结得出:长期僵化地实施进口替代战略、长期僵化地实施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出口导向战略、要素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社会阶层结构的固化和对立、政治结构的适应性不足和对既得利益的强化等原因。高杰(2012)总结了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6大原因:社会建设滞后论、转型失败论、社会流动性不足论、发展模式缺陷论、福利赶超引致论、消费不足论。张德荣(201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从低收入阶段到中低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为:投资、人力资本和国外直接投资;从中高收入阶段到高收入阶段其影响因素为体制和技术创新。

4、中等收入陷阱的规避。林毅夫(2011)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看能否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否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能否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蔡昉(2011)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和深化体制和政府职能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郑秉文(2011)提出避免掉进“陷阱”和经济转型的动力问题,认为制度、政策和基础设施构成了动力组合。楼继伟(2015)提出要释放农业人口、进行户籍改革、合理的城市化、改革保险体系。

四、总结及建议

正如李克强在《经济学人》年刊《世界2016》中提到的那样:“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在这样的体量基础上继续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由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不仅要提高中国人均消费总体比重,更要提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层次。过高的投资会使得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给人均GDP带来负效应,但投资也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科学技术创新(R&D)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R&D对于人均GDP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日本和韩国1970~1990年人均财政收入数据的无法查询,故本文未能对人均财政收入因素进行分析。财政收入是转移支付的重要来源,是实现社会公平发展的基础,财政收入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1、投资建议。适当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合理调节二三产业的投资结构和比重,并将新疆的投资率维持在30%左右。

2、消费建议。继续扩大消费占GDP比重,调节相关产业的消费额,促进中国消费结构和层次的提升。

3、进出口建议。继续提高进出口总额,并加大进口的额度,向进出口收支平衡方向迈进。

4、研发(R&D)建议。继续加大对研发(R&D)的资金投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创新的动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 12.

[2]楼继伟.靠什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财策,2015.

[3]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J].特别策划,2010.

[4]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1. 10.

[5]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 1.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警戒线中等收入陷阱
“警戒线”
安全艺苑
聚集监督第一职责 筑牢廉洁“警戒线”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创新
架好“警戒线” 弹好“促廉曲”
——杭州:警示教育常抓常新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