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2012-03-27
作者:徐康宁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世界银行数年前为诊断东亚经济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这样一个概念。自那以后,国内外媒体和一些相关研究频繁采用“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中国国内接受这种说法的程度明显超过国外。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虽然道出了世界上有些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后经济出现停滞的一种现象,但却被舆论演绎为经济社会问题与中等收入之间的对立矛盾,似乎在低收入水平和进入高收入社会后都不容易出现经济矛盾,恰恰是在中等收入水平往往容易落入所谓“陷阱”。其实,从经济学原理讲,经济增长出现停滞与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随着收入提高和基础设施改善,应该继续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世界上首先掉进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部分拉美国家,出现经济停滞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政策出现问题,导致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难以继续快速增长,而不是因为进入中等收入水平而使经济出现问题。
考察经历过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不难发现,世界既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出现停滞,也有许多国家此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且后者的数量明显多于前者。现在欧盟大部分国家都经历过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但并没有掉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没经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以韩国为例,1981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846美元,当年经济增长6.2%,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范围。其后15年,韩国经济增速基本上保持在8%到10%之间。无论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前,还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后,韩国经济并没有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严格来说,“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学术概念,内涵并不严谨,更不能说成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如果去查阅专业性的经济学词典,尤其是权威的经济学词典,很难找到收录“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术语。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人均国民收入高于1005美元低于12276美元的都算中等收入国家。那么,是人均国民收入刚刚达到1000美元多一点的国家容易落入陷阱,还是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一万美元的国家容易落入陷阱?世界银行没有说,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国内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最容易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但这种说法并无理论根据。
中国目前面临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既和我们的发展有关,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和外部环境、国情、体制、政策有关。当前我们尤其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体制的变革。20年前,外部环境有利于我们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不容易显现。现在外部环境虽然总体仍然有利,但情况已复杂很多,利用外部条件的代价明显加大,必须敢于迎接这个挑战。
继续深化改革是我们绕不过去的门槛,不是因为我们到了中等收入水平,这个问题才凸现出来,也不是为了破除所谓“陷阱”要对原有体制做一个彻底清算,而是继续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原则,因为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在,也是我们的经验。一些舆论把中国目前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说成是“中等收入陷阱”,把发展粗放、结构失衡、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都说成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特征,这不仅不合学理,而且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可以对我们起到警示作用,但中国目前主要不是面临这种陷阱,而是要直面客观挑战并寻求出路。▲(作者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