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城市旅游驱动力机制分析*

2016-06-24丁金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6期
关键词:青岛市青岛旅游

■丁金胜



青岛市城市旅游驱动力机制分析*

■丁金胜

内容摘要:该文按照旅游系统结构理论,将青岛市城市旅游动力系统分为吸引子系统、需求子系统、保障子系统、决策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又分为几个更细小的功能模块,对每一模块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展开深入的分析,得出青岛市既有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形象佳、交通便捷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城市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旅游季节性明显、管理机制落后等不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与优化青岛市城市旅游动力系统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旅游驱动力发展青岛市

城市旅游是把城市作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始,城市旅游作为旅游目的地发挥愈来愈显著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柱。城市旅游的发展由众多动力因子合力推动,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动力因子各自发挥着效用力,同时相互关联、协同作用构成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组成相应结构和功能,反映了城市旅游发展综合能力。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大力培育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推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旅游已经成为当代旅游的主体。

城市旅游驱动力的构造

学者彭华提出的城市旅游动力系统模型包括引力系统、需求系统、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需求系统由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组成,需求子系统导致消费从而引起旅游活动的开始。中介系统包括口碑、广告、旅行社、旅游交通、服务等,起着引导整个系统的作用。引力系统分为物质性吸引和非物质性吸引两大类,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提供产品来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支持系统包括软硬环境,支持系统能增强旅游吸引力和推动旅游产品的供给。彭华的研究比较注重旅游活动的过程,但忽略了各个系统之间联系,而且一些系统内容有交叉。

本文参照彭华提出的这个系统,将旅游驱动力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吸引子系统、需求子系统、保障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吸引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城市区位交通、旅游形象、城市文化,需求子系统包括旅游总量、客源市场、需要时间、需要类型,支撑子系统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决策系统包括政策制定、管理体制、城市创新。

青岛市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系统分析

(一)青岛市城市旅游发展的吸引子系统分析

1.旅游资源

青岛市调查登记的旅游资源单体3617个,涵盖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25个基本类型,认定特品级单体32个、优良级单体1036个、普通级单体2486个、未入级单体95个,分别占资源总数的0.88%、28.64%、68.73%、2.63%,全市旅游资源类型多、品种全、级别高。青岛市自然旅游资源单体达1117个,占资源总数的31%。全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共2500个,占资源总数的69%。(数据来源:2013-2020年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青岛市共有A级景区84家,其中3A级40个、4A级18个、5A级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有9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有7家。(数据来源:青岛市旅游局官方网站)

图1 城市旅游动力结构模型

2.旅游形象

青岛依山傍海,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气候宜人,素有“黄海名珠、东方瑞士”的美誉。青岛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世界30个最美海湾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2008年青岛承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帆船赛,2013、2014年又连续举办了两届世界杯帆船赛,是中国的“帆船之都”。2014年,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青岛举办,进一步提升了青岛的城市形象。

3.城市区位和交通

青岛处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一小时飞行距离内,青岛拥有国内多个大城市和日、韩等周边国家大量旅游人群。青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领军城市,是整个沿黄流域最主要的出海口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是世界性区域贸易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中国的品牌之都。

2014年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600万人次,在省内机场中处于龙头地位,是华东地区继上海之后的第二大空港,是内陆飞赴日韩的重要中转站、华东地区区域性枢纽机场,目前,青岛机场共有基地航空公司3家,驻场航空公司36家,通航航线131条,通航城市76个。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到2015年1月,已建成9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29公里,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等多项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青岛已开通了八对高铁,通过建成的高速铁路网,与国内重点城市之间的便捷互通正在实现。而随着铁路北客站、青荣城际铁路和青连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连接我国南北的重要线路都将在青岛汇集,青岛将变成一个交通枢纽站。

4.城市文化

海洋文化、齐鲁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时尚休闲文化、奥运文化等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青岛文化。青岛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又受到国外海洋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海洋科技教育、海洋产业比较发达,人们的海洋观念、海洋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强烈。经过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的100多年的发展,青岛形成了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移民文化,宽松的文化氛围、多样的生活方式,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在这里自由舒适地生活和工作;众多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彰显出青岛独具特色的工商文化,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齐鲁文化的深远影响,使现代青岛人形成了朴实善良、急公好义、乐于奉献等优良传统,涌现出好市民葛路、爱心群体“微尘”等一大批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和群体;追求时尚、求新求变、悠闲从容是青岛人的重要特征之一,时尚文化和其他文化共同构成了青岛城市文化。

(二)青岛市城市旅游发展的需求系统分析

1.旅游总量

历年啤酒节的举行和2008年奥帆赛的举办,推升了青岛城市旅游的热度。表1反映了最近5年青岛旅游经济的发展概况。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3年青岛市的旅游人数和收入的总体趋势是增多的,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从2010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超过10%,表明旅游业已经成为青岛市的支柱产业。

2.客源市场

从表1可以看出青岛市的游客以国内为主。从国内游客的主要客源地来看(图2),2013年山东游客占据了57%,江苏占据7%,黑龙江、河北、河南占据了5%,其次是安徽、吉林、辽宁、浙江、四川、湖北、山西、北京等地的游客。山东、江苏、河南客源地距离青岛较近,交通方便,占全部来青国内游客比重大。从入境游市场的构成来看(图3),亚洲、欧洲、美洲是青岛入境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地。2014年,中国入境游市场连续下降,青岛却实现了稳步增长。韩国游客前三季度实现了6.6%的增幅。同时,在青岛与法兰克福、青岛与旧金山开通直航的基础上,前三季度欧美市场增幅较大,美国市场增幅达到了6.6%,欧洲市场达到了5%。此外,在调整营销策略、加大营销力度之下,台湾市场本年度有了较大增幅。(中国网11 月3日讯)

表1 2009-2013年青岛市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图2 国内游客主要客源地情况

图3 2013年来青游客目的

3.需求时间

黄志平用时间(季节)强度指数,对2007-2009年青岛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人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青岛第Ⅰ季度和Ⅳ季度是淡季,Ⅱ季度和Ⅲ季度为旺季,Ⅲ季度时间强度指数最高,其值为146.9%,比年平均数高46.9%。Ⅰ季度时间强度指数最低,其值为63.26%,比年平均数低36.74%。因此,青岛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青岛城市第Ⅰ季度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数量。

4.需求类型。在一份国内游客来青目的的图表中,2013年观光/旅游占了62%的比例,休闲/度假占15%,商务旅游占8%,探亲访友占了6%,而会议、购物分别占据1%。观光旅游占了主体,主要在于青岛市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高层次的休闲度假还比例较低,但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将会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选择。

(三)青岛市城市旅游发展的支撑系统分析

1.旅游基础设施

青岛市共有星级宾馆18家,其中五星级9家,四星级31家。旅行社442家,无论从旅行社数量还是综合实力来看,均居山东省首位,其中有4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岛城已经开放了27家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青岛市目前拥有旅游购物商场10家。(数据来源:青岛旅游局信息中心)青岛市目前共有11处旅游码头,比较大的有银海码头、奥帆中心码头、飞洋码头、盛世游艇码头。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占地3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投资约50亿元。

2.城市发展

青岛是副省级城市,又是计划单列市,很多经济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2014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青岛的GDP总量为8692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13位。2014年,青岛市累计进出口总额798.9亿美元,占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近三分之一,进出口规模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青岛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发展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内需拉动不断增强,重点区域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为青岛发展城市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表2 入境游客客源地分布(单位:%)

(四)青岛市城市旅游发展的推力系统分析

1.政策制定

2005年,青岛制定《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青岛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变,使旅游业发展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从此青岛开启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模式,进入前所未有的建设高峰期。2013年青岛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率先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30项奖励补贴政策出台,在省内尚属首次,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管理体制

青岛市旅游行业管理正从微观向宏观转变。青岛市旅游局设有旅游市场开发处、规划发展处、监督管理处、人事处、综合协调处、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监察大队、旅游培训中心等处室,管理转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将更多的管理权力转交给行业管理协会。目前承担的主要职能是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发展协调、服务监管。

3.城市创新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能增加旅游吸引力。2013年2月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形成了“1+10”的工作思路,将意见与具体实施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2013年,科技部正式批准了12个城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青岛位列其一。青岛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双试点”的城市。2014年12月19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排行榜,在25个最具创新力的城市名列榜单里,青岛列第18位,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青岛市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存在的不足

(一)引力系统的不足

1.城市文化挖掘得不够深入

一是缺乏国际化城市的文化品牌。青岛文化活动众多,如啤酒节、糖球会、祭海节、梅花节、蛤蜊节、秧歌文化节等,但是这些活动缺乏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国内外对其广泛的认同与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如上海的国际艺术节、大连的国际时装周等闻名中外的文化品牌。二是作为文化名城的人文氛围还不够。相对于规模地位相仿的其他城市,青岛拥有的高等学府较少,一流的文化人才不多,加上建制时间比较短等因素,缺乏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和优良的社会风尚。三是主题文化定位不明确。青岛市没有基于城市自身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确立自己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定位,只好以“多元化”为特点。四是文化产业尚未深度开发。从结构上看,图书、影像等传统文化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网络电视、创意动漫、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现代会展等高附加值的业态则比较薄弱;从文化产业单位的规模来看,大部分比较小,文化主体竞争力不强。

2.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不足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具体表现在:“崂山一日游”、“崂山海观光游”等短平快旅游产品,无法让游客对崂山道教的文化内涵深刻了解;青岛虽然也有民俗风情大型歌舞《蔚蓝青岛》、《蓝色畅想》等,但是与“云南印象”、“刘三姐印象”、“魅力湘西”等表演艺术品牌相比,缺乏鲜明的表演特色,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地域民俗文化,如糖球会、萝卜会、胶州大秧歌、莱西地秧歌、黄岛剪纸等,地域特色和乡土特色不够鲜明,起不到感奋游客的效应。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目前青岛更多的依赖于海边避暑、崂山观光等项目,旅游产品更新换代慢,缺乏有吸引力的新产品,难以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青岛市存在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够、高端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现状。旅游产品中观光产品、购物产品多,而休闲度假、邮轮旅游、健康养生等高端旅游产品少,导致了中高端客户的缺失。

(二)需求系统的不足

1.旅游接待人数在全国位次不高

2013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正式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旅游百强城市排行榜,榜单是根据全国各城市2012年度旅游接待人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排名,青岛市以5717万人次位列20。武汉市以年旅游接待人数1.406亿人次位居第五,成都市以1.224亿人次位居第六、杭州市以8568万人次位居第10位,青岛市旅游接待人数与3个副省级城市的差距非常大。非副省级城市的苏州、长沙、洛阳、无锡、贵阳、郑州也排在青岛前面,其中苏州以8946万人次位居第九。青岛市在这个榜单上的位次与青岛作为经济强市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也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称。旅游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淡旺两季差别明显

每年的七八月是青岛旅游最旺季节,各大旅游景点火爆异常。而到了冬天,岛城的各大景区非常冷清,沿海一线只有零星的游客,大街上也不见了大大小小旅游团和导游们不断的吆喝声。许多景区(点)因游人过少、成本过高而被迫暂停歇业,致使景区(点)资源浪费,接待设施闲置。岛城酒店客房价格大幅回落,平均降幅达到五成。满大街都是空跑的出租车,打车由夏季的被挑客转到现在的来挑车。

3.宣传促销不到位

宣传促销能够维护旅游品牌形象和巩固拓展客源旅游市场。三亚市打造“美丽和美女”品牌,美丽、健康、时尚、浪漫的形象渐入人心;推广“清凉一夏三亚度假——三亚夏季旅游产品大营销推广活动”,提升了三亚旅游品牌形象和认知程度。青岛和三亚相比,旅游的宣传和促销工作不到位。青岛市旅游宣传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海滨风光和道教文化上。旅游形象有待更新,长期以来,青岛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形象而著称,但是随着北方其他城市海滨旅游的开发,以海洋为主要依托的城市旅游形象变得越来越不鲜明。青岛市旅游宣传方式以宣传印刷品为主,电视广告、影视宣传等方式运用得较少,风景多、人情少、静态多、动态少等问题突出。再一个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投入和资源整合机制,旅游宣传促销不能保持长期的声势。

(三)保障系统的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旅游旺季和部分时段出行难。许多路段在旅游旺季和每天的上下班时刻,交通堵塞的现象非常明显;旅游旺季自驾游停车也是很严峻的问题;夏季打车难现象严重,出租车无故拒载、甩客、不使用计价器高收费、未经乘客同意擅自招揽他人同乘等严重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公交车运营时间短,游客夜间出行不便。旅游旺季吃住难。景点附近难觅价位适中、环境舒适的餐馆,有些组团的游客干脆在大巴车上集体吃大碗面和盒饭;在旅游高峰期间,经济型酒店开始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情况,价格也随之上涨,原来一、二百的房间涨到三、四百甚至是六、七百元。青岛的文化、娱乐设施不发达。可供游客休闲的演出市场、咖啡屋、酒吧等场所数量少,氛围不浓,晚上营业时间也短。

2.区域合作力度不强

青岛市与周边多个城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2004年9月,青岛与省内7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宣言》,2012年与环渤海15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区域联合共谋发展》旅游合作协议。青岛市与其他城市的旅游合作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区域旅游合作由政府间安排进行,在政府提供政策平台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大部分旅游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采取观望态度的居多,合作难以深入持久地开展。区域旅游协作的发展运行一直依靠一种非制度化的协作协调机制,这种协作协调机制一般表现为“旅游协作会”或“联席会议”,整个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协作中的协调、规划、指导、服务功能比较脆弱。区域旅游合作中短期行为居多,多是旅游线路和旅游客源的合作,在旅游其他要素合作上表现力度不够。

(四)决策系统不足

1.政策法规的制定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

一是旅游新业态缺乏规范标准和政策的支持。青岛旅游产业结构正面临着一个大的调整,包括部门结构的调整、地区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调整推动了一系列新型优势产业的产生,比如体育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这些新的旅游业态标准建设滞后、存活空间不足、发展基础不牢固,急需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法规,对他们的经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规范。二是政策法规调整不及时。崂山风景区在1986年完成总体规划编制,1990年制定并实施了《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暂行办法》,而在随后的20多年中,崂山和周边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风景区的管理急需新的规划和立法出台。而新规划和法规迟迟未出台,导致景区开发强度过大,违法建筑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景区保护上也缺乏一个支撑。

2.管理机制滞后

产业统筹力度不够,“大旅游”的格局还没有形成。旅游业是一个的涉及到很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而各行业的主管部门都有本身的管理职能。因此要实现旅游业的有效管理,必须实现相关部门的共同管理。青岛市目前尚未形成这样的管理体制,旅游市场存在“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等问题。例如,青岛的海上旅游在交通、旅游、海事、工商、公安、城管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下,“小、散、乱”问题突出。部分旅游景点和接待设施政企不分。部分景点和接待设施名义上由公司管理经营,但实际上这些公司都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下属单位,政企不分现象突出,导致了管理方法落后和生产行政化。

青岛市动力系统的优化与完善对策

(一)增强引力系统

1.开发城市文化

一是通过挖掘、宣传城市文化,增强城市文化的号召力。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欧陆风情区、八大关保护区、工业遗产保护带、名人故居、历史文物古迹,留存城市文化和延续历史文脉;设计并宣传能够体现青岛城市文化特色的形象标识和口号,塑造青岛旅游的新概念和新形象,提高青岛旅游的知名度和认同感。二是通过举办节庆会展和赛事,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在高质量地办好“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海洋节”、“国际帆船周”、“国际服装周”的基础上,筹办好各种科技、产业论坛,推进国内外城市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办好海云庵糖球会、萝卜会、崂山论道等民俗文化活动,创办山东半岛民俗文化展示区。三是繁荣城市文化主题艺术品创作。在“蔚蓝青岛”、“蓝色畅想”等节目的基础上,再重点培育崂山风景区实景演出、港中旅海泉湾大型演艺、奥帆中心海上实景演艺等有固定场所的演出,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文化演艺品牌;影视和音乐作品创作要着重体现青岛的海洋文化、齐鲁文化、移民文化、品牌文化等,涌现出一批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影视、音乐作品。

2.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提升传统观光类旅游产品。开发新的旅游海域、航线,引导海上游艇升级换代,推进海上旅游发展。抓住承办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契机,积极承办帆船、滑水、航海模型表演等国际海上赛事活动,融合观光与体育专项两个旅游产品。进一步发挥青岛海洋科研优势,建设和充实海洋科技馆、海洋博物馆和海军军事博物馆,使观光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利用中山路和八大关等近代欧式建筑景观,打造异国建筑艺术观赏区等,提高观光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完善高端旅游产品体系。要围绕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定位细分市场,开发适合青岛旅游定位的产品。针对欧美市场,主推邮轮旅游、帆船运动、齐鲁文化等。在青岛港客运港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邮轮母港,大力发展环球和近洋航线。根据日韩游客爱好高尔夫球运动的特点,开辟多种趣味组合的高尔夫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组合,使高尔夫旅游产品内容丰富。针对港澳台、东南亚市场,主推青岛国际啤酒节、海洋节、国际服装周等“节会游”产品。针对俄罗斯市场,主推海滨度假、健身疗养、购物旅游产品。针对国内的高端旅游客户,打造海滨度假、海上运动、商务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特色节会等品牌。针对市内的高端旅游客户,要着重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垂钓、餐饮娱乐、避暑度假等旅游产品。

(二)增强需求子系统

1.提高旅游可进出入性

依托航空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构筑青岛市辐射国内外、方便游客进出的旅游廊道。与航空公司合作开通新航线、加密重点航线,使航线网络能够覆盖所有的省会城市以及日韩两国的重要城市,逐步增加河北、河南、安徽等重要客源地的航线。加快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建设,形成“济青1小时经济圈”,加快青连高速建设,拉近青岛与日照、连云港、上海等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快建设青龙高速公路、董家口疏港高速公路、威青高速接青兰高速连接线工程等高速项目,改造滨海公路、环湾大道、青银高速等干线公路。

提高旅游景点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在青岛山公园炮台遗址的东面或北面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在太平山修筑一两条山间道路或人行山路,改变太平区缺少旅游线路或连通不好的状况。配套公交车、出租、地铁等便利的交通设施,保证邮轮(接驳)码头与旅游景点、购物景点、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的快速通达,实现邮轮与城市的无缝衔接。开辟前海至海岛的航线,东翼开通前海至大管岛、小管岛、田横岛航线,西翼开通前海至竹岔岛、灵山岛、斋堂岛航线;同时开辟岛与岛之间的航线,形成环岛旅游线路,串联各景点。

2.发挥旅游假期的拉动作用

2008年我国节假日调整后,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增至115天,再加上职工带薪年休假,一年中平均休假时间超过1/3。城市居民休假时间的增加为中近程旅游规模扩张带来了发展机遇。青岛市要充分利用好假期对旅游的拉动作用,根据不同的假期设定不同的主题来吸引游客。例如,春节期间举行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五一期间举办登山活动,十一期间开展水果采摘活动。

3.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制作与旅游有关的电视节目。现在很多卫视播放了《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一些品牌节目,带火了很多景点。青岛也可以制作一些有看点的影响力大的节目或者影视剧等,去宣传和推广青岛的旅游产品。旅游宣传走进公交车。公交车移动电视广告能够贴近消费群体,影响他们的决策。在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和潜在的客源市场的公交车上,全天滚动播出一定时间的旅游宣传广告,全方位、多视角展示青岛秀美的自然景观、多彩的人文风情。建设好门户网站。针对主要旅游群体,提供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有效信息链接,关注潜在的旅游者的需求,及时更新他们可能需要的信息与服务。

(三)完善保障系统

1.完善旅游设施

在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分别选址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依托主城旅游码头规划建设两到三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成为方便广大游客到青岛市旅游的服务平台。合理的规划建设地铁、轻轨等高效运输工具;逐步提高公交车的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视乘客数量来增加或减少班次,适当延长公交车的夜间营运时间;在主要景点周围建设停车泊位,方便外地团体游客和自驾车游客停车。在大景区周边或游客集散地增加饭店数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餐饮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为解决旅游旺季住宿难问题,可以借鉴南非世界杯期间的经验,新建和改、扩建家庭小旅馆;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将游客吸引到郊区住宿,以缓解市区压力。建设一批参与性、体验性强的高档娱乐场所,积极规划建设咖啡、酒吧街等特色街区,丰富夜间的娱乐内容。

2.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要由旅游企业为主体实现具体的合作。政府部门为旅行社牵线搭桥,使青岛旅行社与烟台、威海、东营等地的旅行社在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资金的流动、资金的共享以及人才的流动等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制度化的协作协调机制。成立跨越行政边界的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委员会,其权力来自各合作伙伴,在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协商和协调;共同制定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人才培养等发展规划;共同制定各项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为合作方提供一个相对公平和平等的竞争环境;设立区域旅游合作基金,各方按照开发规模的大小出资,基金可以为一些旅游项目的发展贷款或者支持旅游人才的培养。

3.打造和谐旅游环境

加强旅游诚信服务建设。积极开展山东省组织的“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与运行机制,树立诚信服务意识,打造优良和谐的旅游诚信服务环境。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与救助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旅游安全事故监测处置机制、旅游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机制、环境灾害预警机制、旅游突发事件救助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旅游保险机制。为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完善招投标程序,确保整个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搭建政府与投资商对话平台,及时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四)优化决策系统

1.制定符合旅游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

针对目前出现的体育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相关部门充分调查研究,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规范和标准,在财政、金融、税收、奖励等方面对其给予支持,使之得到规范管理和有效激励,推动旅游新业态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及时修订和完善旅游政策。为了使旅游政策实用而不过时,应该注意研究新情况,及时修订不合时宜的条文,不断补充和完善,使旅游政策发挥出最大的支持效益。可以由过去提供具体的实惠政策,转变为引导市场投资上;可以由过去倡导开发建设,转变为适当加强旅游调控上。

2.提高管理效益

成立市旅游委员会,并赋予其名至实归的协调管理权限,主要有:构筑“三城两线”旅游发展新格局和推动旅游业升级,组织协调有关旅游的海湾、沙滩、海岛、山岳、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等旅游资源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负责指导邮轮母港、海军博物馆、数字文化体验中心、藏马山乡村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和方案的审查、审批工作等。通过旅游委员会的组建和运行,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及其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相融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推进旅游景点的政企分开。崂山风景区等景点应逐步实现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部门的职能仅限行政管理。景区经营权则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旅游集团公司行使,负责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

参考资料

1.冯进松,代媛媛.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市场论坛,2006(2):65-67.

2.邓炫.南宁市城市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3.黄志平.青岛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定量探析[J].商业时代,2011(13):113-114.

4.周建亮.青岛邮轮母港项目获核准[N].青岛日报,2013-02-27(1).

5.丁金胜.风景区-景中村协调发展研究——以崂山风景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5(5):65-67.

6.丁金胜.关于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的思考——以青岛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9-13.

7.隋玉正,李淑娟,陈戈.基于GIS的青岛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103-106.

8.郭舒,丁培毅,曹宁.边界旅游中的跨界组织间合作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8(7):62-66.

9.曹玮.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以南通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0.

10.杨泸.四川省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9-152.

责任编辑:陈秀丽

*基金项目: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调研课题,课题名称“青岛市城市旅游驱动力机制分析”(2014-B-15)

作者简介:(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猜你喜欢

青岛市青岛旅游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旅游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青岛明月申牌?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