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基于教案的文本分析
2016-06-24吴晨光杨澜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吴晨光 杨澜(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师范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基于教案的文本分析
☆吴晨光杨澜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教学设计能力是师范生未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是决定课堂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本文共收集189份师范生的教学方案,涉及13个主要学科,以此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此来发现师范生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依据教学设计能力的标准,从五个维度对教案进行了分析,分别是教学目标分析能力、学习者特征分析能力、课堂管理设计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设计的能力等,从而发现师范生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策略并有效地提高师范生在实践中的教学设计能力。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教案
一、问题的提出
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预备力量,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授”、“解”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笔者作为一名师范生,在将近半年的实习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这个角色的艰巨性,往往对于知识的传授、课堂的管理等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师范生的实践经验比较少,需要一个积累反思的过程;另一方面,作为学生角色的师范生,如何更好地“传”、“授”、“解”,需要师范生发现自身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问题。笔者根据收集的189份教学方案,涉及13个不同学科,从中分析出师范生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189份教案中包含语文教案15份,数学教案18份,英语教案11份,物理教案14份,化学教案3份,生物教案9份,历史教案7份,地理教案11份,政治教案10份,音乐教案9份,体育教案22份,美术8份,计算机36份,其它教案16份,其它学科指的是手工课、综合实践课等。
(二)分析维度的确定
若从知识、技能、态度分析,难以在教案中观察与测量,而且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是经过长期的培养与实践形成的。师范生在经验积累方面尚浅,通过一篇教学方案对其定论,难免以偏概全,从而对其指导产生错误。那么,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应从哪些维度分析,每个维度又可以具体到哪些小目标,国内外已经进行了颇多的研究。
张景焕等[2]认为,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分析教学任务,评价教学结果。姜春霄、林刚[3]的研究认为可以划分为教学设计的认识,教学方法的应用,学习方式的认识,课堂学习方式的选择,媒体观,教学媒体应用情况。王玉江[4]认为可以分为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杜萍[5]等人也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系统设计要素、教学方案要素,本文将对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即编写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学生特征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教学内容选择的能力、教学评价设计的能力(如表1)。
表1 能力与教案对应表
三、基于教案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编写能力
该项主要考察师范生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分能力,以及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编写应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教学目的具有模糊性,师范生在编写目标的时候必须和教学目的进行区分;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是师范生学习的重要知识,通过分析编写目标的层次性,可以衡量师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教学目标编写的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是表达学习行为的,而不是教师的描述,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要目标。“通过了解阅读的字面意思,学生可以得到文章的主旨,”如果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主体才是学生。从统计的结果看,189份师范生的教学方案中都有把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从学生偷换为教师的现象。只分析每篇教学方案中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领域,有74份约39.2%的教案有错误;只分析每篇教学方案中的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领域,则有12份约6.3%的教学方案有行为主体错误。
2.教学目标编写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的具有笼统性的特点,描述一般用“了解”等动词;而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多采用“说出”等行为动词。这里的行为动词指知识与技能领域,本文假设在知识与技能领域运用了“了解”、“领会”、“掌握”等相关行为动词即错误。如“掌握本文所学单词”是错误的。根据统计的结果,有89份教学方案出现了行为动词错误。把数学、物理、生物、体育、化学、计算机、其它归为偏理科性学科,把剩下的学科归为偏文科共71份,共118份,其中文科错误59份,占83%,理科错误30份,占25.4%。
3.教学目标编写的层次性
笔者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通过动词匹配来分析师范生对教学目标的编写是否具有层次性。根据统计的结果,仅有12.8%的教学方案中体现出教学目标编写的层次性,因此,师范生在教学目标层次性的编写能力尚待提高。
(二)分析学生特征的能力
该项主要考察师范生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能力,分析学生特征是为了优化教学内容的传递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技能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一定的了解,即认知结构的变量“可利用性”、“分辨性”、“稳固性”。
1.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用于新思路(即新概念,新主张,新知识)的固定,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存在的用于吸收原始概念。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计算机进入家庭,很多高职新生与计算机接触,但在他们的心目中,计算机主要用于娱乐的工具,除了上网和游戏。其它功能很少使用计算机...”。
2.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
研究中,有一份关于生物的教学方案,其对学生学习植物细胞的学情描述为“本堂课所学内容是植物细胞,学生已经有了细胞知识的基础,对动物细胞也进行了学习,因此对于植物细胞的学习将会得心应手……”从该师范生的学情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挖掘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知识,但是越相似的知识越要明确指出其区别。该方案没有指出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忽略了学生认知结构对相似知识的易混淆性。
3.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原始概念是稳定而牢固的,通过分析认知结构的稳固性,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对新内容的讲解深度做妥善的处理。从收集的教案分析得到:没有教学方案的学情分析提及概念图,因此,没有一份教案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稳固性”进行描述说明,只是简单地描述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和关于认知能力方面的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特征。
按照上面每个认知变量中提到的学情分析,师范生对认知结构中的三个变量的分析情况如下,189份中有87.2%分析了可利用性,21.8%的教学方案分析了可分辨性。
(三)课堂管理设计的能力
该项主要分析方法、预测。这样考察是因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往往就在于对活动安排、未知变化的预测等细节的处理、方法的恰当选择。
1.教学方法的运用
该项根据学科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对师范生的教学方法选择能力进行分析,教学方案总共涉及13个主要学科,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5个主要学科,笔者根据学科的相似性把音乐、美术划为艺术科目;把其他类列入建筑科目;计算机划为机械。笔者按照师范生是否能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即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来评定师范生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结果显示,189份中有93份没有教学方法,其中不符合上面所提到的标准有数学3篇,体育9篇,音乐7篇,美术5篇,语文、英语各一篇,地理有4篇,计算机及其它类科目都没有用谈话法,共30篇。对化学、物理、生物科目教案设计方法组合,不符合的有生物1篇,物理2篇,共3篇。综上,有33篇教学方案不符合标准,有93份没有专门设计教学方法,共126篇。
2.教学活动的设计
该项主要分析衔接是否合理及是否可操作。衔接[7]主要针对过程与目标、重难点、方法。在关于“重力”的一篇教学方案中,该师范生在“想想做做”这个环节中设计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因此教学活动不具有可操作性。根据统计的结果,每篇教案中都有教学活动的设计衔接不合理,不具有可操作性等问题,充分说明师范生的实践经验仍需要积累,并需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总结反思创新。
3.教学变化的预测
如上述的物理方案,教师要用到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假如学生在实验时有损坏的,不能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在分组设计的时候就需对此情况进行说明或者核实器材的使用状况;又或者多媒体设备断电或故障,教师如何切换教学媒体,使得课堂能够正常进行等等,体现着教师对课堂未知变化的预测能力。
笔者通过收集的189份教案,发现师范生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课堂上一些未知变化的出现,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案是完美的,这就可能造成课堂教学有时不能顺利进行,阻碍教学计划,从而牺牲其它内容的进度安排或者加重学生的负担。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
该项主要考察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目标是否对应及呈现教学内容时选用媒体的能力。笔者分析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对应性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而分析师范生呈现教学内容时选用媒体的能力是因为教学内容的传递需要借助媒体,每种媒体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用合适、恰当的媒体呈现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内容与目标的对应
内容与目标的对应主要分析教学方案中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对应性,如果教学方案中的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8],则为对应;反之,不对应。
根据统计的结果,约53.4%的教案中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不对应,在设计的时候,不是进行系统的设计,大多数师范生将这两个模块独立,分别进行了设计。
2.教学内容呈现的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感觉通道到多种感觉通道,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开始逐渐出现很多关于教学媒体选择的研究理论,选择方法有矩阵式、问题表等。
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189份教学方案中有64.7%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设计呈现的时候没有对使用的媒体进行相关的说明。通过统计的数据,学校应在这些学科相应地改进,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媒体使用策略,从而提高师范生的媒体选择能力,使得师范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设计的能力
该项主要分析是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这样考察的原因是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目标指明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因此,对教学的评价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此外,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师范生的教学方案也不例外,因此,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师范生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才能发现问题,使得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1.教学评价设计的依据
教学评价设计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分析教案中的习题设计,看这些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来评价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设计能力。如果习题的设计超出教学目标,则该师范生的评价标准不是依据教学目标;如果习题的设计没有涉及到教学目标的各个领域,比方说只对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目标进行了习题设计的评价,也不符合依据教学目标的原则。
根据统计的结果,189份教学方案中有71份有习题的设计。通过分析尽管都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但这71份教学方案都是简单地从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领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对过程评价有4份,情感领域0份,该结果反映出了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设计大都只是针对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领域,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评价设计还需要进行学习钻研。
2.教学设计的反思
笔者主要查看是否有反思,如果有,就符合标准;反之,就不符合标准。根据统计结果,189份教案中有161份教案没有写教学反思,约占总数的85.2%。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表2 研究结论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在不同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相对来说,主要是在课堂管理设计方面、教学评价方面问题突出。
(二)提出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对师范生应该怎样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同时,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的时候应该如何改进提出如下策略。
1.教学目标编写能力
通过数据发现,师范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编写能力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针对这样的问题,师范生应该加强情感目标外显化的训练,如“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这是情感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如“让学生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能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学生主动打扫教室卫生”等等就相应地将行为主体从教师变为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学生应该有意识加强各层次行为动词的学习。
2.分析学生特征的能力
通过该维度的分析,暴露出师范生不会使用概念图辅助自己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高校对概念图的知识虽开展过讲解,但却没有进行过练习,这也是需要改进的方面。
3.课堂管理设计的能力
师范生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很大的问题,初为教师,师范生应注意积累经验并反思。对于教学变化的预测能力,高校在培养的时候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其缺乏意识,往往会造成课堂教学计划、秩序的混乱。
4.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
通过该维度的分析,发现师范生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关系认识并不透彻,因此,师范生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还需对其钻研。而在教学内容呈现时选用媒体的能力,有将近一半的师范生出现了错误,从收集的教学方案中可以看出,师范生在媒体选择的时候大都没有对选择缘由进行相关的说明,说明师范生对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缺失。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一些媒体的使用不熟练,师范生在选择的时候就会放弃或者被替代,因此,需要高校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操练的技能。
5.教学评价设计的能力
师范生的习题设计能力十分薄弱,一般是依附于随堂练习册等,通过教学方案发现,教师在对教学进行评价时也只是针对知识与技能领域,参照练习册对其习题进行改编练习。在教学反思方面,师范生应该和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多进行交流,端正态度,激发教学热情。
参考文献:
[1]量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张景焕,金盛华,陈秀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
[3]姜春霄,林刚.“教学设计”培训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
[4]王玉江,陈秀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调查与提高的建议[J].教育探索,2007.
[5][6]顾苗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7]陈红艳,张晓荣.师范生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8]郭田静.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中重难点划分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编辑:闫长松;实习编辑:庞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6)07-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