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功能革命的预演试验

2016-06-22臧志军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团个性化功能

臧志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80-01

本期案例实践在目前的职业院校中并不鲜见,我觉得反倒是一些评论更有讨论价值。大多数评论都使用了“职业教育”“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等抽象性的中性词语,似乎很少有人提起这样一个事实:该校“优才计划”最初的目标是“选拔一批爱钻研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加以专门培养。这一做法背后的逻辑是:教育本应该是个性化、因材施教的,但在学校形式的教育制度出现后,学校却成为了非个性化、统一式教育的代名词。但在今天,就业市场的迅速变化、信息技术的大面积应用、知识社会中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民主化与平等化、后现代社会开启的个性主义进程等正在重新定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学校开展更具针对性、更具人本性教育活动的“精准教育”时代正在到来。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目前无法仿照孔子或柏拉图开展完全个性化的教育,也已经具备了面向特定超小群体开展“定制化”教育的条件。

在未来,也许会出现这样一种职业学校:学校不以专业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类,而是把整个教育教学建立在学生社团基础之上,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教师指导组成自治的社团,师生共同为社团制定发展目标、规定社团的运作程序,并为每个社团开发定制的学习进程和相关课程,为每个社团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考评。学生们进入志同道合者组成的小团体,学校面向这些小团体开展教育教学,也许会最大限度实现学校教育制度下的个性化教学。

如果以上所说的愿景能够实现,传统职业教育的政治、社会、经济和个体功能将以更加多元、更加复合的面貌得到实现。实际上,这种变化正以某种形式进行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哈佛的法学博士,但他也曾在一所名为西方学院的二年制社区学院学习过。这所学院目前在校生规模有5000人,大约有85%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其余学生多数会选择直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中国的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越来越像美国的社区学院了——大多数学生直接就业,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有相当多的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求学。这一现象提醒我们:一场职业教育的功能革命正在酝酿或正在发生,许多之前被认为不是正业的功能,如面向特定人群的教育功能、升学功能、休闲功能等,正越来越多地成为职业教育的新天地。所以对教育对象更为精细的分类、分层以及配合相应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新常态”。

正是基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案例中高职学院进行的尝试是有益的,也许正是该校尝试开展学校教育功能多元化的一种尝试。只是从现有材料来看,该校可能还没有上升到这一高度——他们仍然倾向于把“优才计划”当作一个孤立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来处理,而没有准备以此为基点进行更高层次的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与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恰是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痼疾:绝大多数教育教学创新都呈点状分布在学校的不同角落和全国的各个学校,这些点被打造成学校工作的“高点”,而不是作为生发新机制的“基点”;所以职业教育的创新到处都是,但基本都是孤立的。在一次次艰难的创新后,职业教育事业却只能以“有发展无进步”的状态“内卷”发展着。

另外,有必要对案例中的一点提出质疑:“大三上学期把生产中的各种工艺技术问题抛给学生”,“下学期让学生带着成果到珠宝企业相应岗位顶岗实习”,“有10位同学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这一切都在一学年时间内完成,时间真的足够吗?要知道这是毕业年级,学生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毕业准备、求职,他们真正能够用于“优才计划”的时间、精力能有多少?我不反对在教学中纳入更多的研究性项目,但没有必要用科研管理逻辑来管理学生的实用性研究:把“优才计划”的成果最终落实到科研论文上真的能体现这个计划的初衷吗?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社团个性化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功能关系面面观
同桌宝贝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