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应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

2016-06-22何文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何文明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30-02

2016年全国“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红遍大江南北,引起社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原话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国家层面关注,着实令人振奋。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源于民间传统匠人,延伸于现代各行各业,现在已经成为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的象征。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好中求好。精益求精作为一种执着追求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持续关注细节长期养成的。因此,从长远来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从小培育,并贯穿于职前和职后的全过程。职业教育直接为社会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企业产品的质量。因此,职业教育更应该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让工匠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全部过程,以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入职前就具备强烈的工匠意识,拥有优秀的工匠品质,形成良好的工匠习惯。

如果仔细分析工匠精神,可以发现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工匠精神表现在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操作,工匠加工产品,从不偷工减料,更不会急于求成和粗制滥造。二是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不放过任何一道工序、一个环节、一个细节,反复打磨、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直到完美无缺。三是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从个体来说,就是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几十年如一日,有的甚至倾其一生只钟情一件事。从企业来说,就是长期投身一个领域,在该领域做到极致。如杭州的张小泉剪刀,从明朝做到今天,历经380多年,成为我国手工业的传统名牌。北京的同仁堂中药老字号,因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精心制作中药,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说,我们的邻居日本百年以上的老铺多达10多万家,正是数以万计的工匠支撑着这些百年老店的成长。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58年,欧美为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可见,企业工匠和工匠精神的丧失与企业的短命、品牌的缺失息息相关。

当前职业教育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应该重拾工匠精神,并且要紧紧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展开。具体来说,应当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坚持职业标准,培育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标准是企业产品品牌的保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德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与其健全的职业标准不无关系。1981年,德国制定发布了第一个工业标准(DI-Norm I锥形销),到今天德国已经发布了2.5万个标准,平均每年大约制定1500个标准,这些标准不但成了德国产品的品质保证,而且80%以上已为欧洲各国采用,成为国际标准。而且德国职业教育的每个专业(工种)都是按照职业标准来进行教育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也是用严格的职业标准来衡量的。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教育要对接职业标准,需要按照职业标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标准。既缺教学标准,又缺职业标准。加快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二是有标准执行不严或者干脆不按职业标准进行教学。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选手之所以与他国存在差距,就是因为平时训练水平没有达到国际比赛技术要求。日本、韩国、泰国选手在工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粗糙度方面只有2~3个尺寸的评分点丢分,他们平时训练的精准率接近100%,比赛时精度准确率则可控制在97%左右,而我国选手精度准确率只有85%左右。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主要还停留在项目任务的完成上,参赛作品的精度、品质要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于学校平时的专业教学,更是满足于一般性教学任务的完成,满足于“大概”“大约”和“差不多”,严格的职业标准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务必要完善职业标准,全面引入职业标准,并且严格按照职业标准进行教学,不达标准决不罢休。要在平时的达标实训中,反复磨炼,培养精益求精的卓越精神,形成求精求准的工匠品质。

二是坚持规范操作,培育一丝不苟的精神。规范的依据是标准,规范的表现是耐心、细致、专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学的机会,不放过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和每个细节,处处、时时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训前的准备,如工、量具摆放的顺序,工装的穿戴以及实训后清理整顿等看似小事的细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这些细节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职业素养无小事,工匠精神无大道理,工匠精神培育关键是不放过任何细节,需要从平时细节做起。此外,既然工匠精神培育无小事,一丝不苟习惯的养成除以专业教学作为主渠道外,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也应该要做到有机融入。譬如一丝不苟地上课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打扫卫生,都可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资源。可见,有时生活中不是缺少学习资源,而是缺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

三是培养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精神。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匠之所以能淡定、坚定,能够乐此不疲、精益求精,除了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艺外,还有一颗热爱事业的心。正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限热爱,无比钟情,才为他们的孜孜追求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因此,职业教育不应该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还应该结合专业,强化专业素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职业的情怀。所谓职业情怀,实际上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只有拥有强烈职业情怀的人,才能够从内心产生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从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特别的敬业精神。培养职业情怀要从培养专业兴趣入手。目前很多学校对专业认知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入学后不知到底学什么和能学到什么,甚至有的学生学了三年也不知将来到底能从事什么职业。学生对专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又何谈热爱专业?至于职业情怀则更是一种奢谈。因此,“专业导论”之类的校本课程应该成为职业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职业情怀。

当然,工匠精神的培育从学校层面来说,还有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如果缺乏培养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培养工匠精神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为了保障品质,追求完美,每完成一项任务不是用“合格不合格”作评价标准,而是以“完不完美”为要求,其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味地追求“速成”和所谓的“政绩”,是无法让教师和学生保持宁静的心来要求自己的。所以,学校办学要有定力,要去除浮躁,要能沉得住气,让教育真正回归到“慢的艺术”上来。如此,工匠精神的培育才有它生长的土壤。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