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6-22郭慧丽王丽英
郭慧丽 王丽英
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唐山 063000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慧丽王丽英
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①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②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③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予以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也是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疾病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虽可及时控制病情进展,但仍有48%的患者遗有偏瘫,造成运动、知觉、认知及语言等方面功能障碍,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1]。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医学上所倡导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2]。我院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中40例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年龄50~76岁,平均(66.2±5.3)岁。病程1~3 天,平均(1.3±0.3)天。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相同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即由专科医师、检验医师及主管护师共同组成专家组,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将护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1.2.1保持功能位和被动活动期(入院至1周)。临床护理中良好的体位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基础。入院后患者患肢保持功能位,患肢侧上肢下垫平枕,肩前屈90°~130°,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髋、膝关节下垫软枕,自然半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无进展,开始被动活动,从肢体近端至远端逐项进行,肩关节外展和内收,肘关节伸展和屈曲,腕关节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内收,膝关节伸展和屈曲,足背屈和外翻,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1.2.2主动运动期(入院后2~3周)。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恢复进程卧床期、差异化的早期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计划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4]。上肢运动练习:取仰卧位,指导患者加强关节功能的运动锻炼,前臂的旋前、旋后运动,患侧上肢前屈90°,并用患手触摸前额和鼻部。下肢运动练习:屈髋、屈膝,髋部的外旋和内收运动,踝关节的运动。协助翻身练习:协助患者双手交叉,健侧带动患侧手臂伸展,练习前方上举,逐渐伸向侧方,帮助患腿屈曲并倒向健侧,最低限度地帮助患者转动骨盆和下肢。桥式运动: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的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1.2.3坐位平衡练习期(入院后4~5周)。协助患者取无支撑的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髋关节、踝关节均屈曲90°,足踏地,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置于膝上,协助患者调整躯干和头至中间位,保持一分钟,然后慢慢轻推患者倒向一边,让患者自己调整身体至原位,反复练习,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1.2.4站位和步行期练习期(入院后6~8周)。进入此期患者转至神经康复病房继续进行,主要是训练患者的站立、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直至患者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站立位下进行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进行双腿交替和中心转移,进行系纽扣、用筷子、穿脱衣服、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分为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五个维度,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障碍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3.2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分为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五个维度,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s,n=40)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P<0.05
从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析±s,n=40)
注:与干预后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从表2可以看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组内比较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指于患者住院期间,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出院等过程中的护理活动为纵轴,为患者制定一个标准化、精细化、程序化的护理体系,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5]。传统研究中,脑梗死的临床护理路径多以患者入院后的时间和天数为路径来制定临床护理流程,进而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而本研究中,主要创新点在于以患者的康复进程为路径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进一步提高了康复计划的针对性,使康复护理工作不流于形式,提高了临床护理干预的高效性,最终提高临床康复效果。在临床上尽早实行干预,是患者能否更早康复的关键[6],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将护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因此,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予以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兴山,崔淼,董雪,等.运用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61-3962
[2]彭凌.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2012,16(3):32
[3]宁文帅,于凤伟,杨洋,等. 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0
[4]张海燕. 8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5):130
[5]魏莹.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4(4):86-87
[6]Notcutt WG.Early management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is crucial.BMJ.2014,349:94704
(2015-12-23收稿)(张爱国编辑)
Influence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GUOHuili,WANGLiying
(TangshanGongrenHospital,Tangshan06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0) and control group(n=40).In clinical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ymptom checklist(SCL-90)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WHO-QOL)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nursing, the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terror, paranoid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average phys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status,independence,social relationship,environment and total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to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nursing pathway.Quality of life
【作者简介】郭慧丽(1979-),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康复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94(2016)03-2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