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与反思
2016-06-22汤瑜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汤瑜(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与反思
☆汤瑜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以2005-2015年在数据库中与网络环境的学习动机相关论文作为样本文献,并以文章发文数量、作者单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领域为研究类目进行详细研究,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动机;内容分析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育逐渐跨入了网络时代。2010年7月,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1]由于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交互简便以及时空自由等特点,在教育上拥有独特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络中进行相关学习。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2]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会极大地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效果。所以,网络环境下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当前必须研究和重视的问题。该文主要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样本研究,分析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研究,并从中思考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为今后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笔者以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的来源,在检索项中选择“篇名”,在检索词项输入“网络环境”、“网络学习”与“学习动机”等一些相关的关键词,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剔除一些无关的样本,比如会议报道、通知等,一共获得相关的有效期刊文章125篇,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27篇,重要会议论文5篇,共计161篇。检索完毕后,对搜索到的文献采用文献分析法,采用Excel2003作为研究工具对所搜集的数据样本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归类,得出研究分析结果。统计结果主要采用图表结合的方法,研究类目分别为文章的数量、作者单位、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文章数量的分析
样本数量分析曲线图如图1所示,从2005年至2015年,可以看出各研究人员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研究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从2005年到2006年文章数量迅速上升,标志着一股研究热潮的到来,直至2011年到达顶峰,之后逐渐呈现下降并趋于稳定趋势。研究者对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逐渐重视并呈现动态的发展态势。从文章的发表期刊上来看,发表在教育技术核心期刊只有几篇,样本文献大都发表在一般期刊上,可见,目前国内对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动机研究还需要深入的探索与分析。
图1 文章数量的分析
(二)研究者单位的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研究的差异。显而易见,来自师范类院校的研究者较多,相关文章共有102篇。师范类院校主要是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比较注重其教学方面。同样,相对而言,来自综合院校的研究者也有相关研究,文章共有62篇。这说明各大高校里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视为重要教学手段,因为远程教育是当今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时,不会像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教师的监控,部分的压力会来自于教师。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主要是由其相关的一些网络硬件、软件来支撑。学生需要更具自主性,使得各大高校都意识到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图2 研究者单位的分析
由图2可知,来自职业院校、电视大学和其他院校的研究者在该方面研究较少,文章共计11篇。这个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职校和电大主要培养专门技能的人才,更加偏重实践,对于一些研究性的工作可能不太重视,从而导致研究者在研究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方面的文章比较少。
(三)研究方法的分析
根据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类型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对网络环境的学习动机研究大多采用文献分析法,占到了总量的60%,高达88篇。其次是调查研究法,占总量的28%,有41篇。在使用调查研究法采用较多的是问卷,研究者提前编制好关于学习动机的量表,然后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分析问卷,最后得出相关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能突破时空限制,并且能很好地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但是,它只能获取一些较书面的社会信息,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现今大多数硕士学位论文都会使用调查研究法进行研究。
图3 研究方法的分析
(四)研究内容分析
文章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对学习动机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分析,研究内容大致分为理论基础、课堂设计、开发与应用四个方面。如图4所示,目前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研究大部分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主要是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图4 研究内容的分析
1.高水平学习动机能促进网络环境的学习
网络学习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学习动机是一个由内外驱力组成的动态过程,具有实用性、功利性倾向。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无外在的压力和要求,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监督,而全方位开放的互联网本身信息包含各种信息,如果需要学习者能够自主构建知识,这时候学习动机较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有研究者表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水平是直接能够反映出学习行为的,它是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方向标的角色,是学生选择网络大量丰富资源的前提,能够很好地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者拥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也有较好的自我调节与监控作用。[3]
2.网络环境下关于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需注意其与传统环境下学习动机的不同,研究初期,需要考虑到网络本身具有的特性会给学习者带来什么影响。网络丰富海量的资源,学习者的情绪情感是否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着学习者学习动机。另外,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变社会需求为个人内在的实际需要。有研究者将影响因素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其中,内在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学习目的、学习风格、自我认同及归属感等;而外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一些外在环境,包括学校、家长、教师、教学制度、网络环境体系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到:“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交往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4]
此外,也有研究者进行实证研究,从另一角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探寻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得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图。研究结果表明辅导教师是影响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的根本因素,感知有用、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资源则对学习动机产生间接影响,而虚拟奖励则直接影响同伴间的协作与竞争并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因素的影响广度来看,学习活动设计是所有影响因素中的核心要素,其对学生的感知有用、学习资源、虚拟奖励和同伴协作与竞争均有直接的影响。[5]
3.网络环境下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在网络环境下需一直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心态,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研究中有研究者借助沃特科沃斯基(Wlod⁃kowski)的TC(The Time Continuum Model)动机设计模型,提到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以采取分段的策略。[6]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对应的激发和维持动机策略,通过师生互动营造出和谐、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学习氛围,融入网络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研究内容理论方面偏多,应更加注重实践
现今网络教育已经逐渐发展成形,关于网络教育中的相关教学质量问题也亟待研究。近年来,关于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研究都停留在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研究。在网络教学中正确适度地采用学习动机激励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还是继续培养有探究、创新、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及技术去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网络资源实践开发时,需注意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提供相应的资源,使其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可以在实践开发上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监督环节,对学生达到提醒鞭策作用。[7]另外,充分利用好网络环境中提供的评价功能,适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信心,维持或加强其学习动机。现在研究者在研究学习动机方面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多多从实践方面深度挖掘学习动机的真实意义,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指导实践方式。因为现在理论研究已经达到足够的程度,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应尽量结合多种方法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分析近年来研究者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其更偏重于理论思辨的方式,相对而言,实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甚少。虽然研究者也采用了调查研究法,但是较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很少采用访谈法,然后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加工。这种研究方法可能过于单一,得出的实验数据不太可靠,不能全面地去考虑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另外,问卷缺乏弹性,很难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研究者今后可以更多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使得实验数据更具科学性,或者采用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实证研究、田野笔记等。[8]今后研究者须注意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三)研究者单位过于集中,应广泛化
从对文章的分析知道,大部分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集中在师范类院校,而其他院校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师范类院校因为特殊性,研究者都会对此进行研究和进一步探讨,从而也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职业院校和电视大学则较少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未能从不同角度去深度探讨学习动机相关因素,则需要不同类型院校广泛参与相应的深度研究。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该动员学者们进行探索,为今后的网络化学习动机研究提供宝贵意见。另外,今后在研究中还需注意人群的多样化,这样研究结论更具说服性,更全面。
四、总结
由于网络教育时代的到来,网络学习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学习动机许多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学习动机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显得十分必要,研究者们也在为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献言献策,拥有持续良好的学习动机,网络学习才可以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3]赵欣.高校学生网络学习与学习动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05).
[4]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70.
[5]张文兰,牟智佳.高师院校大学生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50-55,59.
[6]孙艳超.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动机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7]周素萍.远程教育多维资源组合模式:基于远程学习者的动机和能力[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2):50-54,81.
[8]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13-17.
[编辑:郑方林;实习编辑:阮士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6)07-0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