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教师的边界

2016-06-21

江西教育B 2016年5期
关键词:吴非边界力量

最近,吴非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一个故事:他班上曾有个学生喜爱写作,但每次作文都不尽如人意,连续几次都只得了76分。在又一次给了学生相同分数时,他忽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下去,可能这个学生的作文就毁在自己手里了。于是,他把刚打好分数的那页纸撕下,重新打了一个80分。没想到,另一页纸上还能看见76分的印迹,并被学生发现了。所幸,这个学生之后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阅读了大量书籍,最终获得了理想的分数。

尽管如此,吴非老师还是有些后怕,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种种教学经历,是否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学生敏感的心。目的正当,不代表手段合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出于善意的言行却带来无心伤害,其实并不在少数。

暑假里,有一位小学老师告诉我,她班上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在班上没有朋友,其他任课老师的话都不听,只是稍微听一点她的话。原因是她了解到这个学生4岁时父母离异,从小缺乏关爱,所以对他加倍呵护、照顾,为他准备专用饭盒,不用排队第一个打饭,还让其他学生处处让着他。久而久之,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蛮横任性起来。

老师问我:“我那么爱他,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到底该怎么办?”我说:“你的问题就出在太‘爱他了,以爱的名义为他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围墙。当务之急,就是让他重新回到同学当中去。对待这一类‘不让人省心的孩子,其实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因为那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阶段,老师大可不必焦虑。”

现在想来,这个老师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她太急于凭借自己的爱心和一己之力,去影响、感化一个孩子,结果过犹不及,走向了教育的反面。当一位老师过于相信自己教育力量的时候,就在客观上排斥了其他影响孩子的可能,也忽视了孩子自我教育的力量。这种行为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在课堂上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过分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地布置更多的作业,挤占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更多还是停留在学生成长的某个阶段、某些方面,而不是学生成长的始终。很多在当时看来毛病多多、无可救药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都慢慢地走上了正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不少“天才”更因较早地脱离了学校教育,获得了不一样的发展。

影响学生的因素是多样的,一个老师、一群老师、学校、家庭、社会,当然还有自我。忽视了个人成长的主体性和复杂性,就会造成教师无限放大自己教育力量,形成恨铁不成钢的短视思维,一旦学生在短时间内或在某些方面偏离预期,教师便会用强制的手段逼其走上自己预设的轨道,从而扼杀了学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一个好老师,并不在于“影响学生一生”,不是非要在学生心里留下自己的印记。因为这种影响不见得就是积极、正面、有利的,甚至难免带有某种局限;加之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难以保证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

相信学生如花草般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他如一粒种子时就已经具备了。所谓“不教之为善教”,好教师的边界,即不要过分迷信和放大自己的力量,而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做好某一阶段的守望者,恪守教育的边界,减少伤害,也减少妨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在地成长。尽管老师的影响对学生可能是微弱的,甚至是无效的,也要有学会等待的耐心和包容,最终,他会成为你所从未知晓的那一个独特的自己。

猜你喜欢

吴非边界力量
丢失的猫
拓展阅读的边界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一个姑娘混职埸
一个姑娘混职场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思考新边界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