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44例疗效观察

2016-06-17何国珍张安兴毛会芬杨敬博

河北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何国珍 张安兴 毛会芬 杨敬博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湖北 荆州 434020)

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44例疗效观察

何国珍张安兴1毛会芬2杨敬博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Bell麻痹;牵正散;中西医结合疗法

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单纯用皮质类固醇、神经营养药等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对老年患者。2012-03—2013-11,我们应用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44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确诊。急性起病,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Bell 征阳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鼓腮、吹哨,颊肌麻痹,食物易潴留患侧齿龈;多为单侧患病;还可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其他一些临床表现[1]。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面神经炎诊断标准;②年龄60~90岁;③患者或家属知情接受本临床试验治疗。

1.1.3排除标准中枢性面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Guillain-Barre氏综合征);外伤性面神经损害;腮腺炎或腮腺肿瘤、中耳炎及后颅窝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炎;伴乳突疼痛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肌梗死等。

1.2一般资料全部87例均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荆州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58例)及门诊(2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61~88岁,平均(70.5±14.9)岁;病程12 h~7 d,平均(5.0±1.4)d。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69.5±15.7)岁;病程12 h~6 d,平均(4.5±1.6)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泼尼松(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30 mg/d,顿服,1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甲钴胺注射液(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316)0.5 mg,每周3次肌肉注射;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213)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日1次静脉滴注;超短波(日本丸高生产,UWM型)治疗,每次20 min,日1次;面肌功能锻炼,包括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微笑及鼓腮等,每次15~30 min,日3~4次。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药物组成:全蝎5g,僵蚕10g,白附子10g,黄芪30g,当归15g,红花5g,川芎15g,甘草5 g。湿重加半夏;痰多加浙贝母;便秘加生大黄;阴虚加沙参;血虚加熟地黄。日1剂,头煎加水500 mL煎取150 mL,二煎加水250 mL煎取150 mL,二煎混匀后早、晚分服。

1.3.3疗程及其他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

1.4疗效标准痊愈:H-B分级达I级,面瘫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复,面部感觉无异常;显效:H-B分级达Ⅱ级,面瘫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面肌功能基本恢复,静止时外观正常,笑时有轻度口角下垂;好转:H-B分级为Ⅳ~Ⅵ级患者经治疗后达到Ⅲ级,面瘫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无效:H-B分级仍为Ⅳ~Ⅵ级,病情无改善[2]。以痊愈、显效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

2.2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4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治疗组1例在疗程结束时出现上腹部不适、泛酸等症状,停药后消失。2组均未出现头痛、皮肤瘙痒等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面神经炎属中医学面瘫范畴。因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致人体正气不足;或外邪侵袭,痰湿素盛,侵袭阳明、少阳经络,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贝尔麻痹多伴面神经水肿,并有不同程度髓鞘脱失或轴突变性。诱发因素可能有病毒感染、寒冷、自主神经不稳定等。也有研究认为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3]。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宜益气活血、疏风化痰、祛瘀通络,以加味牵正散辨证加减。方中全蝎善通经络,定风解痉;僵蚕化痰散结,熄风镇痉;白附子祛风化痰除湿,善治头面之风;黄芪益气固表,利水退肿;当归养血活血,止痛润燥;红花活血化瘀;川芎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活血祛瘀、祛风化痰、通经活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有对细胞膜电位及神经肌肉接头进行影响等作用[4],可有效抑制兔模型神经根局部的炎症因子[5];白附子有消炎镇痛、稳定细胞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6];黄芪含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6];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浓度较高时可抑制体外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7];当归、红花能有效改善小鼠糖酵解供能条件下过度训练所致疲劳、缺氧及肝肾病理改变[8];川芎提取成分有扩张毛细血管,降低血小板凝集,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9];当归、川芎配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9];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甘草多糖和甘草酸等能提高吞噬细胞活性,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可抗炎、抗变态反应[10]。

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神经根管周围组织肿胀,改善局部循环,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可补充维生素B12,同时还因其在中央钴分子上结合了1个甲基团,可促进核酸、蛋白质及磷脂的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轴索的再生和神经的修复。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神经鞘糖脂类物质,可保护神经营养因子,改善神经细胞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再生[11]。超短波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能增强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能力,促进神经纤维再生。面肌运动功能锻炼可增强面部肌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敏感程度,促进肌肉运动功能恢复。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中药内服既增强临床疗效,又减少西药副作用;既有中药内服的整体调节作用,又有局部治疗作用;既能有效减轻局部炎症、水肿,又有利于快速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其治疗作用机制:①改善面部缺血、缺氧状态,抑制神经细胞继发性病理改变;②增强巨噬细胞系统活性,抑制神经根局部的炎症因子,抑制免疫性T细胞的活化和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形成抗炎作用;③扩张毛细血管,降低血小板凝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强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功能,促进神经细胞修复。

总之,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可显著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恢复病变周围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341.

[2]House JM.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J].Lanyngoscope,1983,93(8):1056-1069.

[3]凌锡森,王行宽,陈大舜.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44-849.

[4]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15-369.

[5]GUO Yantao,YAO Gonghe,GONG Jinlian,et al.Effect of Haima Quanxie Pills on Nerve Root Local Inflammatory Factor of Rabbit Model With Lu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J].Gui Journal of TCM,2005,11(11):7-9.

[6]李艳龙.三白通络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6):844-845.

[7]范莉,濮润,赵海誉,等.红花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242-1244.

[8]蒋丽,殷劲.当归红花汤对糖酵解供能条件下力竭性游泳训练小鼠耐缺氧能力、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492-4494.

[9]Li Weixia,TANG Yuping,GuO Jianming,et al.Comparative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Angelica Root and Chuanxiong on the Hemorheology and 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Acute Blood Stasis Rat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12,32(6):806-811.

[10]ZHANG Mingfa,SHEN Yaqin.Advances in studies on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in anti-inflammation and mechanism[J].Drugs &Clinic,2011,26(4):261-268.

[11]李小强,陈莉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8):2805-2806.

(本文编辑:董军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27

作者简介:何国珍(1973—),男,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图分类号】R512.920.5;R745.120.5;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4-0569-03

(收稿日期:2014-08-10)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荆州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荆州43402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内7科,湖北荆州434020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