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私学39条》
2016-06-16刘晓萍
刘晓萍
1、一个在绘画上眼高手低的人,摄影就是一种代偿。
2、在看得见的现实中找出那些看不见的真相或幻象,这是摄影的要义。
3、最锐利的剪刀也从未背叛过内心机制。
4、如果不是为了抵制厌倦,谁会在每天踌躇的露台上寻找风和落日的足迹?
5、当取景框低于一株狗尾巴草低垂的头颅时,世界显现出恒星般的宁静。
6、一个怀疑论者所摄取的现实都是非现实。
7、一只手机镜头对日常事物所作出的推断,其功效类似于福音书。
8、尼采说:“体验一件美妙的事物意味着:有必要错愕地体验它。”他无意印证了一种摄影理论。
9、水和它的涟漪、摩天大楼和它的倒影、一个雨滴逆向挡风玻璃的奔腾、一束光照临内室的醒目时刻……都是对摄影剑走偏锋的提示。
10、在灵魂景观和社会景观交互作用的时刻,摄影显露了它的神通。明朗的节奏、卑微之物的神性、被抽象过的现实、一种被精心洗涤的洁净,以及某种秩序感。我还想在一幅照片中表达什么?它们都自然而醒目地存在了吗?
11、取景框有一种单纯的冲动,它是去寻找光的。光,是福音书中最动人的篇章,也是摄影术中最华彩的惊鸿。在荒芜的旷野,光能赋予荒芜鲜为人知的生机。
12、让过于清晰的退回到混沌,让混沌不堪的抽出游丝般的长线,这是摄影术的诗学之为。
13、在构成世界秩序的连接体中,如何让最弱小的一物独立出来,自成秩序?这是取景框的奇迹,而造物主也在同时秘密署名。
14、放弃沉思,放弃对诸种问题的追问,接受被顺服的时刻,落日就此有了新意。
15、在时间的裂隙里,一朵花开了,就不存在枯萎这个问题。
16、一尾被砍下头颅的鱼会死多久?在人类的记忆里,它从未闭上的眼睛就像从未睁开。而,取景框对这死亡的闪念,在心灵的密室中所进行的审判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流水对这死亡的顾念,在整个宇宙的因果律中才能得到明确。
17、取景框一旦穿透黑暗,除了光,所有东西都耀眼。
18、被开锁的抽屉,是曝光过度的底片。
19、绝望一旦缠绕住光线,万物将是同一种苍白。
20、折射、变形、不连贯、拼接、幻象、互渉、消解……所有这些在显影术中发生的事件,都是个人美学在遮蔽与敞开中对存在作出的证供。它是一个怀有叙述冲动的心灵对不可陈述之物的曲折指认,它有时突破困境,有时制造更深的密室。
21、在静止的水边,我投掷于镜面的石头会唤来湖夫人的一节纱裙。而我忠实于灵魂的摄影术就是让这节纱裙从镜子里一跃而起。
22、风在屋顶上来回摩挲,它全部的渴念就是为了让屋顶变得透明,以便光从中漏进内室,让最轻的东西以千钧之力存照。
23、光是我们的私见,在漆黑的屋子里,它可能被装在一只用封箱带编织的篮子里。
24、两只分开的枕头,同枕在一棵阔叶灌木上,它们在阳光下貌合神离的样子,是取景框诗学,更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秘密所在。
25、一片被虫蛀的只剩下脉络的枯叶,它对生命的叙述冲动不可随意臆测。
26、让事物以你的样子重新诞生一次,这是摄影最蛊惑人心之处。
27、让咆哮的宁静、火热的雅致、逝去的复活……这是取景框悖向时光的神话。
28、一种衰败之物所具有的“危险性”恰是我们在日常中所忽略而在诗学中才可显现的美与真。
29、光是黑暗的主体,只有虔诚的眼睛才可让光在黑暗中策反。
30、有魅力的摄影就像陷入爱情一样,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我们被某种强力吸引,但我们并不知道它的意义。
31、所有极简主义者,都应该向枯枝求教。
32、若受灵魂指引,日常所见在镜头里要么新鲜欲滴,要么获得一种颓废的穿透力。有时,我们对生活的依恋,正好来自对生活的敌意。
33、夕阳通过曲折的道路,在垂直向下(向上)的楼道里留下的两条细长划痕,可以让一个走向幽暗的人锋芒毕露。
34、无论是否有光,枯枝完全没有阴影。
35、一只翠鸟在竹林里息羽倾听。没有摄影术可以记下这一刻。
36、作为摄影中的感觉派,真的没什么道理可讲,无非是信手拈来。有时眼前一亮,有时心头一喜,不过如此。亮过的人,喜过的人肯定懂的,这是一种焕发。
37、我与镜头里的摄取物之间必有心灵上的契约,我不从左、不自上、不加大距离、不追求热闹、不加以喧嚣、不杂芜……而择其右、而仰望、而持有属我的距离、而晴朗、具有明确的节奏、而静默、洗练……这是审美,也是世界观。
38、 在我这里,被裁剪的世界自有其“象”,它是诗歌的图像版。它既不负责忠实于现实世界,也不负责让现实世界更加抽象,在一个裂缝里,它如鱼得水,自有生机。它是存在物本身,但因摄取了我的心象而又像是我想象而出的非存在物。我喜欢这种游弋,似是而非,它是现实世界里被净化过的空气,它可以创造一个自足自喜的日常。
39、每天菜市场,每天按不一样的念头看缸中鱼、冰上鱼、柜中鱼、生病的鱼、被斩首的鱼……于是,手机里群鱼皆灵魂出窍。它们哪一个是我,哪一个是你?具象中的幻象,我摄之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