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腧穴热敏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临床研究

2016-06-16龚剑斌丁学勇宋颖军梁卫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龚剑斌 丁学勇 宋颖军 梁卫东

(1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三科 南昌 330006;2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



腧穴热敏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临床研究

龚剑斌1丁学勇2宋颖军1梁卫东1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腧穴热敏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因四肢骨折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行术后常规换药、止痛治疗并行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患者加用七叶皂苷钠针,观察组39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观察组Ⅰ级和Ⅲ级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可显著改善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四肢骨折术后肿胀;腧穴热敏灸;临床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工程建设和自然灾害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四肢骨折发病率呈抬高趋势。由机械性损伤因子造成的四肢骨折,肿胀是贯穿治疗始终需要处理的问题,尤其四肢骨折术后肿胀严重者若未能及时处理,可致筋膜间区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过程中,尽快消肿则显得意义重大。我们应用热敏灸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因四肢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8.65±13.15)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9例,踝骨骨折11例,尺桡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5例;骨折原因:交通伤18例,压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9例。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47.86±7.67)岁;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8例,踝骨骨折11例,尺桡骨骨折8例,髌骨骨折6例;骨折原因:交通伤16例,压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他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诊断标准本研究中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3纳入标准(1)有骨折外伤史,可闻及骨擦音,X线确诊骨折要求于我院手术治疗,并知情同意者;(2)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者;(3)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4排除标准(1)不能耐受手术及全麻者;(2)受试药物过敏者;(3)未遵医嘱积极治疗擅自退出研究者。

1.5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行术后常规换药、止痛治疗并行康复训练。

1.5.1对照组联合七叶皂苷钠针(国药准字H20003239,生产批号2000510444)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

1.5.2观察组联合热敏灸治疗,先进行热敏穴探查,采用我院特制的22 mm×120 mm艾条,嘱患者放松,舒缓患者的紧张感,探查部位充分暴露,根据情况调整体位,以舒适为度。操作时,距皮肤3 cm处施行温和灸,进行热敏穴探查,并根据患者的感觉而调整艾灸的位置和手法。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中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热敏腧穴。探查出热敏穴后,继续上述操作,直至所有热敏穴被探出。我们发现,外关、手三里是上肢骨折的热敏腧穴,足三里、三阴交则是下肢骨折常见的热敏腧穴。热敏腧穴探查结束,先围绕上述穴位进行持续2 min的回旋灸打下基础;后改用雀啄灸以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 min激发经气,最后在距离皮肤3 cm左右施以温和灸法,灸疗至感传消失为止。最佳剂量以每穴完成灸感4相过程为标准,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患者肿胀疼痛感,分度参照《骨与关节损伤》[2]。肿胀分度:正常:无皮纹及皮肤肿胀;Ⅰ级:皮纹尚存,可见皮肤轻度肿胀;Ⅱ级:皮纹消失无水泡,皮肤明显肿胀;Ⅲ级:皮肤硬紧,可见水泡,患肢明显肿大。疼痛程度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AS评分程度分级标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疼痛率=(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例数/总例数×100%。1.7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均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肿胀情况观察组Ⅰ级和Ⅲ级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胀情况比较[例(%)]

2.2疼痛情况观察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术后肿胀原因为术中组织剥离,损伤血管、神经,以及肢体静脉回流受阻有关。组织受损,其间隙的肌肉肿胀,增大了局部静脉压,导致组织液渗出,而此又可促使静脉压的升高,形成恶性循环[3]。骨折后患肢常以石膏外固定,导致患者活动障碍,影响肌肉收缩,亦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炎性物质大量堆积,进而加剧肿胀疼痛感。临床治疗多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消肿抗炎治疗。β-七叶皂苷钠、20%甘露醇是目前骨科常用的消肿药,严重者还可予速尿治疗,但仅仅是暂时缓解肿胀,疗效不理想。

经脉损伤是骨创伤术后的重要病机,跌扑损伤,气血受损,瘀血内生,瘀血日久不化,影响气机运行,“血不利则为水”,因而肢体肿胀,疼痛;瘀血不化,血流不通,新血不生,筋脉肌肉失养,故关节僵硬,关节屈伸受限。正如《血证论》所言“跌打损伤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滞之故也[4]。”可见,瘀血是骨折术后的重要病理特点,活血化瘀治疗对于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中医治疗采用辨病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术后早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滞血瘀,多用破法,方药选桃红四物汤、复原活血汤等治疗。血为气之母,骨折术中耗伤气血,破血药物的应用又可加重气血受损;患者若素体亏虚,更不耐一味攻伐,进一步损伤正气,严重者可出现气虚不摄而加重出血[5];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应用更应谨慎,如患者尚处于妊娠期及月经期,则不可盲目应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热敏灸使用方便,费用低廉,适用人群广,且疗效显著。七叶皂苷钠具有显著的改善微循环作用,且副作用小,常被用于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因此本研究将其定为对照组治疗用药。观察组则联合热敏灸治疗,Ⅰ级肿胀发生率更高,Ⅲ级肿胀的发生率更低;疼痛程度:观察组疼痛率更低。许时良[6]也对热敏灸对于骨折术后的肿胀改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热敏灸组总有效率更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均证实了热敏灸治疗对于本病的显著疗效。本研究立足临床,将术后疼痛感改善情况也一并纳入,数据更为详实,更全面的论述了热敏灸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及科研价值。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阳气推动,血得热则行,艾灸具有补虚温阳、扶正散寒的作用,契合患者的病机需求。现代研究表明,灸法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利水除湿、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热敏灸则是由陈教授在“气至而有效”思路的基础上提出的,弥补了常规艾灸的不足,已被广泛应用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7]。关于热敏灸的作用机理,陈二海认为,热敏灸的突出疗效是艾条的辐射能量与机体的能量共振所致。有学者指出,热敏灸的疗效机理在于通过激发热敏点而实现的。研究发现,我国循经感传的发生率尚不足25%,但应用热敏灸可显著提高循经感传的几率,从而大幅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腧穴热敏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无副作用,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44

[2]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4-135

[3]肖红云,胡建华,钟发明.腧穴热敏灸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50例[J].江西中医药,2013,44(4):53-54

[4]王三忠,施晓峰.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64-2965

[5]刘武,米琨,王斌,等.活血利水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9):59-60

[6]许时良,陈慧珍,邓行行.温灸法治疗肱骨骨折术后肿胀3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11):1684

[7]陈日新,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2):29-30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15

收稿日期:(2016-02-15)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平窦膏治疗湿热毒瘀型肛隐窝炎40例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