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亦声部首研究

2016-06-16韩淑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韩淑文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说文解字》亦声部首研究

韩淑文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说文解字》亦声部首存在的关键在于部内统摄部首亦声字。为证明其存在的科学性,以部首与部内字形义相依为根本出发点,参照部首有所属字及部内字之间以类相从原则,发现亦声部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必然类亦声部首,即部首亦声字必须归亦声部首的情况;一种是非必然类亦声部首,即部首亦声字可归它部却仍归亦声部首情况。

[关键词]《说文解字》;亦声部首;部首亦声字;形义相依;以类相从

《说文》部首是表意部首,那么其部首是否也能表音,进而成为亦声部首呢?对此薛克缪提出异议,认为亦声部首的存在不科学,指出:“亦声部首与立部原则相矛盾;有些部首可以取消,属字亦可归入它部,而有些部首可以仍然存在,但要改变它的形式和性质。”[1](P125)许慎设立部首并没有规定部首只能表义不能表音,一般情况下,部首只表义,但有35个部首表义兼表音即亦声部首。本文对《说文》35个亦声部首及其部内字逐一研究,认为许慎依照形义相依、以类相从、凡部首必有所属字三个原则,对部首亦声字进行归部,从而出现了亦声部首。

一、必然类亦声部首

必然类亦声部首即部首亦声字必须归亦声部首而形成的亦声部首。“凡某之属皆从某”作为部首的标志,表明部首与所统领之字有密切的关系:“部首不仅在字形上作统领之字的必要构形部件,而且在语义上也规定显示了统领之字本义的意义范畴和事物类别”,[2](P10)即部首与部内字形义相依。依照这一原则,一部分部首亦声字必须归亦声部首,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按字义所重归亦声部首

13个部首因部首亦声字按字义所重归部而成为亦声部首。许慎对部首亦声字训释时,先释为会意字,再说明某亦声,所以其归部应参照会意字的归部。陈燕指出:“会意字诸偏旁的表义作用有大小之别,以表义作用最大的偏旁做部首……当主要的表义偏旁兼表音时,不会因此而选用其它的表义偏旁做部首,惟选择最能表示字义的偏旁做部首,而不管其是否表音,这充分体现出《说文》据义归部的彻底性。”[3](P195)

(4)《丑部》:“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

(5)《茻部》:“莽,南昌謂犬善逐兔艸中为莽。从犬从茻,茻亦声。”

立《茻部》是为统摄“莽葬莫”3字。“莽”表丛生的草,字义所重在“茻”而非“犬”,且与部内字“葬(埋藏)、莫(日落)”字义相类,都与众草有关,故归《茻部》,“茻”为亦声部首。

(8)《幸部》:“執,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声。

(10)《子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子”为象形字且部内统摄“孟孳孤”等10个从子的形声字,当自立一部。“字”表生育,孵化,字义所重在生育小孩而非房屋“宀”,且部内字都与“子”意义密切,故归《子部》,“子”为亦声部首。

(11)《酉部》:“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

《夰部》:“昦,春为昦天,元气昦昦。从日、夰,夰亦声。”

以上13个亦声部首皆因部首亦声字按字义所重归部所致。这些部首亦声字不仅与部首形义相依而且与部内字以类相从。部首亦声字并没有因其字义所重的偏旁兼表音而归入另一部,而恰恰选择最能表现字义的偏旁做部首,这充分体现出《说文》据义归部的特点,并没有削弱部首的表意性,所以薛克谬所言:“亦声部首削弱了《说文》部首的表意性质”[1](P130),是欠妥的。

(二)某一构字部件非《说文》部首,只能归亦声部首

7个部首因部首亦声字的某一构字部件非《说文》部首而成为亦声部首,但其中另一构件即亦声部件与亦声部首在某种程度上仍符合形义相依的原则。

立《丶部》是为统摄“主咅”2字,“主”字下部非《说文》部首,“咅”的义符“否”非《说文》部首,故二字只能归《丶部》,“丶”为亦声部首。

(16)《予部》:“舒,伸也。从舍从予,予亦声。一曰舒,缓也。”

“予”为象形字,当自立一部。部内统摄“舒幻”2字,“舒”表伸展,段注:“物予人得伸其意”,[4](P160)且“舍”非《说文》部首;“幻”表惑乱,从反予,作为部首的正文之反写或倒写,只能从整体上来考虑它们的造字方法,故只能归入正文部首。[4](P86)故二字只能归《予部》,“予”为亦声部首。

(19)《吅部》:“單,大也。从吅、红,吅亦声。闕。”

(20)《竹部》:“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从竹从巩。巩,持之也。竹亦声。”

“竹”为象形字,且部内统摄“箭簬箘”等140个从竹的形声字,当自立一部。“筑”为古之弦乐器,由竹制成,且构件“巩”非《说文》部首,故只能归《竹部》,“竹”为亦声部首。

(三)按同形复体字归部原则归亦声部首

二、非必然类亦声部首

依照形义相依原则其中一部分部首亦声字可以归入它部,但许慎着眼于凡部首必有所属字及以类相从原则,仍将其归入亦声部首,导致非必然类亦声部首的出现。

(一)凡部首必有所属之字,尽量避免空部首

6个部首因避免空部首,使部首有所属字而成为亦声部首。部首亦声字依照形义相依原则可相应地归它部,会导致这6个部首成为空部首。但为贯彻《说文》“凡某之属皆从某”这一体例,尽量使部首都有所属字而不致落空,最终将这些部首亦声字归入6个部首,使这些部首成为亦声部首。

(23)《句部》:“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

《句部》:“笱,曲竹捕鱼笱也。从竹从句,句亦声。”

《句部》:“钩,曲也。从金从句,句亦声。”

“句”虽从口,但字义与口毫无关系,当自立一部。部内统摄3个部首亦声字“拘笱钩”。3字从形义关系看亦可分别归《手部》、《竹部》、《金部》,这样导致“句”为空部首。3字均有弯曲义,为避免空部首出现,使《句部》有所属字,将“拘笱钩”3字归《句部》,使“句”成为亦声部首。

(24)《皕部》:“盛也。从大从皕,皕亦声。”

《说文》无《百部》,“皕”无所归属,当自立一部。部内仅统摄1个部首亦声字“奭”。“奭”表盛貌,可归《大部》导致“皕”为空部首,为避免空部首出现,使《皕部》有所属字,将“奭”归《皕部》,使“皕”成为亦声部首。

(25)《后部》:“厚怒声。从口、后,后亦声。”

(26)《囪部》:“多遽悤悤也。从心、囪,囪亦声。”

“囪”为独体象形字,无所归属,当自立一部,统摄1个部首亦声字“悤”。“悤”表急剧,也作“怱”,与心密切相关可归《心部》,导致“囪”为空部首,为避免空部首出现,使《囪部》有所属字,将“悤”归《囪部》,使“囪”成为亦声部首。

(27)《不部》:“否,不也。从口从不,不亦声。”

“不”象鄂足,为独体象形字,无所归属,当立一部,统摄1个部首亦声字“否”。《说文·口部》有:“否,不也。从口从不”,为不使《不部》落空,又将“否”归《不部》。

(二)部内字以类相从(意义类属相同)

7个部首因部首亦声字按与部内字以类相从原则归部而成为亦声部首。《说文·叙》:“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为属,共理相贯”,[7](P321)即将有共同意义类属的字归于一部。表明《说文》归部同时考虑部首与部内字形义相依、部内字之间以类相从两个原则。

(28)《菐部》:“僕,给事者。从人从菐,菐亦声。”

(29)《半部》:“胖,半体肉也。一曰广肉。从半从肉,半亦声。”

《半部》统摄1个从半的形声字“叛”,当自立一部。“胖”表古时祭祀用的半体牲,与“肉”密切相关,亦可归《肉部》,但“胖”与“叛”以类相从,都与“半”意义密切,故二字归《半部》,“半”是亦声部首。

(30)《喜部》:“憙,说也。从心从喜,喜亦声。”

《喜部》统摄1个从喜的形声字“嚭”,当自立一部。“憙”表喜悦,是一种心理状态,亦可归《心部》,但与部内字“嚭”以类相从,都表喜悦,故归《喜部》,“喜”为亦声部首。

(31)《从部》:“從,随行也。从辵、从,从亦声。”

《从部》统摄1个从从的形声字“幷”,当自立一部。“從”表随行,亦可归《辵部》,但与部内字“幷”以类相从,皆表相从,故归《从部》,“从”为亦声部首。

(33)《亏部》:“吁,惊语也,从口从亏,亏亦声。”

《亏部》统摄1个从亏的形声字“虧”,当自立一部。“吁”表惊叹,为两属字,《口部》:“惊也,从口于声”,但与《亏部》部内字“粵(审慎之词)、平(语平舒)”以类相从,凡是从亏的字,所表之意和气、语气等相关,[8](P122)所以又归《亏部》,“亏”为亦声部首。

(34)《豈部》:“愷,康也,从心、豈,豈亦声。”

(35)《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羊”为象形字,且部内统摄“羜羝羖”等22个从羊的形声字,当自立一部。“羌”表西戎牧羊人,亦可归《人部》,但与《羊部》字以类相从,都与羊有关,且当时存在民族歧视,许慎为突出民族特征而将“羌”归《羊部》,所以“羊”为亦声部首。

以上7个亦声部首皆因依据部内字以类相从归部所致。这些部首亦声字按形义相依原则亦可归入它部,但许慎着眼于大局,为使其与部内字以类相从(意义相关)而归入上述7个部首,使其成为亦声部首。

三、结语

综上分析可见,亦声部首同其它部首一样具有统字和表义功能,并不是单纯表音。《说文》部首亦声字以形义相依为根本出发点,辅以凡部首必有所属字、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归部,出现必然类亦声部首与非必然类亦声部首两种情况,所以亦声部首的存在是科学的、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1]薛克缪.论《说文解字》的亦声部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119-125,130.

[2]王立波.《说文》部首部内字形义关系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1):10-13.

[3]陈燕.论汉字部首的构成[J].中国文字研究,2007,(6):193-199.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薛克缪.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84-91.

[6]赵艳,刘忠华,徐涵.《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9):94-97.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8]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康邦显]

[收稿日期]2015-12-04

[作者简介]韩淑文(1989-),女,山西阳曲县人,主要从事汉语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1-0099-05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解字》羊部字形、字义、文化蕴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