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内容及其背景考

2016-06-16张同利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唐明皇月宫故事

张同利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内容及其背景考

张同利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摘要]唐明皇游月宫是一个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故事,然历代学者论及于此,多有错讹。论文对故事内容、产生背景详加考辨后,认为:开元中秋夜,明皇与道士宫中玩月,在道士引导下游览月宫景色,并欣赏霓裳羽衣曲,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产生于明皇崇道奉仙并与道士交游、明皇好乐并创制《霓裳羽衣曲》、唐代文人中秋玩月习尚及明皇宫中玩月的历史文化环境中。

[关键词]唐明皇;月宫;故事

唐明皇游月宫,曾经是一个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故事。唐人小说集如《龙城录》、《逸史》等都载录了此故事,后代传播创作也绵延不绝:例如宋人郭祥正《明皇游月宫歌》、元人陈宜甫《题明皇游月宫图》、明人龚斆《唐明皇游月宫》等诗歌;元人白朴《幸月宫》杂剧、清人《庆赏中秋唐明皇游月宫昆戏总本》等戏曲;明人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清人褚人获《隋唐演义》、民国时期吴翼谋《月唐》、灵岩樵子《唐明皇游月宫》等小说都演绎过此故事;历代以唐明皇游月宫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很多,例如唐李昭道《明皇游月宫图》、宋黄庭坚题无名氏作《唐明皇游月宫图》、明周臣《明皇游月宫图》等,历代铜镜画、瓷器画、壁画、版画、年画等也多有以此为题材者;而“宋乐曲”“大石调八曲”中,有《游月宫》曲,流传至今的古筝曲中也有《游月宫》。

历代学者对此故事也多有论及,如宋人王灼《碧鸡漫志·霓裳羽衣曲》、郭茂倩《乐府诗集·霓裳曲》、明人王世贞《读书后·明皇月夜事》、清人褚人获《坚瓠广集·游月宫》、近人谭正璧《“唐明皇游月宫”故事人物考》等。综合来看,古代学者罗列了不同版本故事,最终以“荒诞无可稽据”[1](P95)、“诬罔不足信”[2]、“荒唐之说”[3](P417)等论之,对其主要内容并未详加辨析,故其所列故事有错讹之处,近人谭正璧着力于考证望风捕影的“故事人物”,并未留意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文即对此故事的内容加以辨析,对其产生背景略加考索,以就教于方家。

一、故事内容考

宋人《碧鸡漫志》、《乐府诗集》在考证《霓裳羽衣曲》时,顺带列举了“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不同版本,而专门考证此故事的当是清人褚人获,其《坚瓠广集·游月宫》曰:

唐明皇游月宫事。所出数处。记载不一。《异闻录》云。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洪都客夜游月中。见所谓广寒清虚之府。下视王城嵳峩。若万顼琉璃田。翠色冷光。相射炫日。素娥十余舞于广庭。三乐清丽。遂归制霓裳羽衣之曲。《唐逸史》则以为罗公远。而有掷杖成桥之事。《集异记》则以为叶法善。而有潞州城奏王笛投金钱之事。《幽怪录》则以为游广陵。要之皆荒唐之说。不足问也。[3](416-417)

褚氏主要对比了四个故事版本的人物和部分情节之不同,其所引诸集今具在。《异闻录》当是唐末陈翰之《异闻集》,此书为唐传奇选集,从内容看其所选原文为柳宗元《龙城录》;《唐逸史》即卢肇《逸史》,《幽怪录》即牛僧孺《玄怪录》,均为同书异名。今按时间、人物、缘由、事件,将褚氏所举对比如下:

出处时间主要人物缘由事件龙城录(异闻集)开元六年八月望日夜明皇、申天师、道士鸿都客未明确交待至广寒宫,听仙女奏乐,归来制《霓裳羽衣曲》逸史八月十五日夜明皇、罗公远宫中玩月引发月宫游玩至月宫,见仙女舞蹈,其曲为《霓裳羽衣》集异记八月望夜明皇、叶法善未明确交代游月宫,聆听月中仙乐,归传其音为《霓裳羽衣曲》玄怪录(幽怪录)开元十八年正月望夕明皇、叶法善上阳宫观灯广陵观灯,并演奏《霓裳羽衣曲》

上列“游月宫”故事,除“主要人物”姓名不同外,《龙城录》、《逸史》、《集异记》三个版本相同之处甚多,其游月宫时间为八月十五日,其主要事件则为游月宫、听仙乐,归而作《霓裳羽衣曲》,其故事缘由,《逸史》为宫中玩月,《龙城录》、《集异记》并未明确交代,但从时间和事件来看,其缘由也很有可能是宫中玩月。《玄怪录》则除故事人物与《集异记》相同外,故事发生时间为正月十五日,故事缘由为上阳宫观灯,主要事件则为广陵观灯奏乐,并非“游月宫”。事实上,《玄怪录》所载故事确非八月十五“游月宫”,而是正月十五“游广陵”,《玄怪录》卷三“开元明皇幸广陵”[4](P57-58),明言其内容为“幸广陵”,而正文所述故事发生时间为“开元十八年正月望夕”,《类说》本《幽怪录》略有不同,题为“明皇观扬州上元”,说法不同,时间和事件则完全一样。将《玄怪录·开元明皇幸广陵》与唐明皇游月宫故事并言,并非褚人获首创,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在考证《霓裳羽衣曲》时,既将其与诸多“游月宫”故事胪列一处,但王灼只是列举《霓裳羽衣曲》之文献,并未言其为“游月宫”故事。而褚氏在考证“游月宫”故事时或许受到王灼影响,习焉不察,径直将其目为“游月宫”故事的版本之一。近人谭正璧在《“唐明皇游月宫”故事人物考》中援引褚氏考证,可谓以讹传讹,今人如赵红博士在《从敦煌变文〈叶静能诗〉看佛教月宫观念对唐代“明皇游月宫”故事之影响》中,亦将“牛僧孺《玄怪录》”列为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版本之一[5],并且还在正文中以《玄怪录》考“明皇游月宫”之本质。

关于“唐明皇游月宫”故事本事,《叶静能诗》和《津阳门诗并序》也是两个比较完整的版本,现仍按以上四方面将其比照如下:

出处时间主要人物缘由事件叶静能诗八月十五日夜明皇、叶静能高处玩月叶静能作法引明皇入月宫,游览月宫景色津阳门诗并序时秋已深明皇、叶法善蓬莱池上望秋月(宫中玩月)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天乐,归来结合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制《霓裳羽衣曲》

按《叶静能诗》和《津阳门诗并序》,除了故事人物存在叶静能与叶法善之不同外,故事发生的时间大致为中秋之夜,缘由为玩月,事件则是明皇在道士导引下游月宫,与上引《龙城录》、《逸史》、《集异记》所载大致相同,《叶静能诗》游月宫重在渲染月宫景色,并未提及《霓裳羽衣曲》,但与“游月宫”故事并不矛盾。而这两个版本的“唐明皇游月宫”故事也进一步证明,《玄怪录》所载“开元十八年正月望夕”唐明皇“幸广陵”,无论从时间、缘由、还是主体事件来说绝非“游月宫”故事。

综合《龙城录》、《逸史》、《集异记》、《叶静能诗》和《津阳门诗并序》五个“游月宫”故事,可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开元中秋夜,明皇与道士宫中玩月,明皇在道士引导下游览月宫景色,并欣赏霓裳羽衣曲。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主要人物存在“盖一事一人而所传闻异辞”[2]的差异,且故事情节虚幻夸诞,但它的形成却基于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三方面:明皇崇道并与道士多有交往;明皇好乐并参与创制《霓裳羽衣》曲;唐代文人有中秋玩月的习尚,明皇也曾在宫中玩月。在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形成和流传过程中,故事的人物和情节或因传播目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但故事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为时人所熟知,却反倒成了故事文本赖以存在的稳定和核心要素,因而也是解读此故事的关键。

二、明皇崇道奉仙及其与道士交游

李唐王朝立国之初即宣称老子为始祖,认祖归宗,以抬高其门第,巩固其皇权。高祖李渊、太宗世民、高宗李治等都对道教采取了崇奉的态度,“爰自弱龄,即尚玄默”[6](P117)的唐明皇对道教的崇奉更为变本加厉。唐明皇重视道教典籍的搜集整理,先天年间,唐明皇既命人撰修《一切道经音义》,并亲为作序,开元年间又组织编写道藏《三洞琼纲》共3744卷,开元二十一年唐明皇亲自为《道德经》作注,二十三年又作《义疏》,天宝四年下诏以《道德经》为诸经之首,天宝八年命撰《一切道经》,赐予天下道观,天宝十四年又将《御注道德真经》、《义疏》颁示天下。唐明皇通过给老子加封号、广修道观的方式神化老子和道教的地位。天宝二年、八年、十三年,明皇先后给老子加封号,开元九年,唐明皇听从司马承祯的建议,在五岳各修一座真君祠,开元十年,唐明皇下诏全国各地广修道观,各地都建一所玄元皇帝庙。唐明皇还从制度上尊崇道教。开元二十一年,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并在每年的科举考试中加“老子策”[7](P199),开元二十五年设玄学博士,二十九年,设玄学馆,广收门徒,并以“四子真经”开科取士。

唐明皇对道教的崇奉除了其统治需要外,很大程度上还是为满足其个人爱好和嗜欲。为数甚多的道士以法术、符箓、仙药等伎俩炫耀自己的特异功能,进而向唐明皇兜售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术。唐明皇对这些道士尊崇有加,有不少还被召入宫中内道场安置,供奉侍从,访以道术,甚至赐以名位。《仙传拾遗·申元之》曰:

申元之,不知何许人也。游历名山,博采方术,有修真度世之志。开元中,徵至,止开元观,恩渥愈厚。时又有邢和璞、罗公远、叶法善、吴筠、尹愔、何思达、史崇、尹崇、祕希言,佐佑玄风,翼戴圣主。清净无为之教,昭灼万寯。虽汉武、元魏之崇道,未足比方也。[8](P210)

被唐明皇召至京城“佐佑玄风”的道士,除了上述十人以外,尚有许多见诸于唐代文献,例如新旧《唐书》所载之张果、司马承祯、王希夷等,《太平广记》引唐代诸笔记小说等所载之杨通幽、仆仆先生、崔生、师夜光、唐若山、李遐周、许老翁、成真人、薛尊师、紫云观女道士、王旻、辅神通、孙甑生等,《全唐诗》、《全唐文》录唐明皇诗文所载邓紫阳、赵法师、薛季昌、李抱朴、胡真师、李含光等。他们或与明皇谈玄论道,或给明皇表演法术、讲神仙冶炼法、授受法箓,用他们的玄妙道论和高超技艺满足了“好道术”、“好神仙”的唐明皇的嗜好,同时也进一步助长了明皇的崇道奉仙之志。例如司马承祯、李含光二人均是与明皇帝交往甚密的道士,司马承祯在开元九年被召入宫中,明皇亲受法箓,承祯还天台山,明皇亲自写诗送行,开元十五年又被召至京城,明皇从其建议于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承祯仙去,明皇又亲为下诏以示褒扬。李含光曾师事司马承祯,承祯死后,明皇又将其召至宫中问以修丹成仙之事,《全唐文》现存二十道明皇下于李含光的敕文,由此可见其往来之频繁,关系之紧密。《全唐诗》中保存了唐明皇赠与几位道士的诗歌,例如《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曰: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

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参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烧。[9](P33)

灊山也叫潜山、天柱山,道家将其列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李抱朴将往此地拜谒,唐明皇写诗送行,并希望他求得仙药,归来炼丹,诗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唐明皇对丹药的信奉和仙真的向往。此外,唐明皇还对道士形形色色的法术有浓厚兴趣。例如《开天传信记》载唐明皇向罗公远学隐形术,《次柳氏旧闻》、《明皇杂录》等则载录了张果、刑和璞、师夜光三人在唐明皇面前斗法的精彩过程。尽管小说家言多玄虚夸张之笔,却也从侧面展现了唐明皇与道士交游的历史文化背景。

以上所引唐明皇与道士交游往来的材料,其人物和事件不见得都是真实的,甚至多有附会之辞、小说家言,但它们却共同佐证了一个基本事实:唐明皇崇道奉仙,并长期与许多道士有紧密的交往。向往仙人飞举的唐明皇在一道士导引下游月宫的美妙举动,正是对其真实生活的一个生动演绎。

三、明皇好乐与《霓裳羽衣曲》的创制

唐明皇在月宫欣赏《霓裳羽衣》,归来后作《霓裳羽衣曲》,这是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一个重要情节,它的产生基于唐明皇喜欢音乐、擅长欣赏和创作乐曲的基本事实。

《旧唐书》云,明皇“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7](P165),通晓音律是其重要的特长之一。南卓《羯鼓录》亦描述了明皇的音乐才能,其云:

诸曲调如太簇曲、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曲名,玄宗所制。(其余征羽调曲,皆与胡部同。故不载。)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10](P3)

唐明皇音乐才能得之天成,制曲可以随心所欲。除了上文所言其制九十二曲名之外,传说还有许多曲子是由明皇亲自创作的,如天宝四载七月,唐明皇初得杨贵妃,如得至宝,遂制曲子《得宝子》[11](P132),又安史之乱后,玄宗幸蜀,行次骆谷“因思九龄,亦别有意”[12],遂以长笛即兴成曲《谪仙怨》。与唐明皇有关联的曲子就更多,例如《月分光曲》、《水调》、《渭川》、《凉州》、《紫云回》、《凌波曲》、《荔枝香》、《一斛珠》、《一捻红》、《雨霖铃》、《太平乐》、《上元乐》等等,或为明皇所激赏,或为明皇所命名。围绕这些乐曲还有诸多的遗闻典故,例如《紫云回》、《凌波曲》,传说明皇晚上梦见仙女、龙女授曲予他,翌日还依稀记得,上朝时竟因此走神了,可见唐明皇对音乐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此外,为了满足自己的音乐爱好,唐明皇还设立了梨园、教坊等专门的音乐机构,以大量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有时候他还亲自为这些梨园子弟教授法曲[13](P629)、纠正音律错误[7](P1051)。

那么,究竟《霓裳羽衣曲》是否为唐明皇所作呢?除了“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演绎之外,五代杜光庭《历代崇道记》曰:“帝又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荐献于太清宫,贵有异于九庙也。”[14](P3)宋人谢守颧所编《混元圣纪》亦云:“开元二十九年二月,帝制《霓裳羽衣曲》、《紫薇八卦舞》以荐于太清宫,贵异于九庙也。”[15](P865)《历代崇道记》、《混元圣纪》均为道教典籍,他们将唐明皇创作《霓裳羽衣曲》坐实,很有可能与唐明皇游月宫故事声言明皇从仙女处得授此曲出于同样之目的,即借唐明皇的声望以抬高道教的地位。《霓裳羽衣曲》绝非唐明皇所作,王灼《碧鸡漫志》早就对此作了考证:

《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唐史》云:河西节度使阳敬述献凡十二遍。白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云:由来能事各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云: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造。郑愚《津阳门诗》注亦称: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予又考《唐史·突厥传》,杨敬述白衣检校凉州事,郑愚之说是也。……杜佑《理道要诀》云:‘天宝十三载七月,改诸乐名,中使辅璆琳宣进旨,令于太常寺刊石。内黄钟商《婆罗门曲》改为《霓裳羽衣曲》。’《津阳门诗》注:‘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半,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声调吻合,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其腔,制《霓裳羽衣》。’月宫事荒诞,惟西凉进婆罗门曲,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最明白无疑。[1](P70-71)

从内容看,王灼所引《唐书》当是《新唐书》,其余如白居易、郑愚诗自注和杜佑《理道要诀》均为唐人文献,它们均明确说明了《霓裳羽衣曲》源于西凉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唐明皇只是对其加以润色,并将其改名为《霓裳羽衣曲》。杜佑《理道要诀》今佚,但它所载天宝十三载改易诸乐名现在还完整保存在《唐会要》、《册府元龟》中[16],《唐会要》卷三十三曰:“天宝十三载七月改诸乐名”,其中“黄钟商时号越调”有“《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的记载[13](P617)。以上都充分说明,《霓裳羽衣曲》实为西凉婆罗门曲,唐明皇与它的渊源,极有可能就是唐明皇为这个曲子改易了一个美妙的名字。至于唐明皇游月宫故事中的说法,其荒诞自不必论,但敷衍此故事的道教中人自有其聪明之处,因为它依托于明皇好乐和给《霓裳羽衣曲》命名的事实,因而可以无中生有,以假乱真,炫人耳目。

四、唐代文人中秋玩月习尚及明皇宫中玩月

唐明皇游月宫故事还写到了开元年间八月十五日,唐明皇宫中玩月。关于“玩月”,古人很早就有“牛渚泛月”的佳话,《晋书·袁宏传》载,谢尚与属下秋夜乘月泛舟牛渚,巧遇袁宏舟中吟诵,一见如故,畅吟达旦,遂成文人佳话[17](P2391)。当然人们对十五明月的兴趣,绝对要早于“牛渚玩月”,上古礼俗中既有祭拜月神的记载,民间也有拜月习俗。而事实上,十五明月,硕大浑圆,皎洁无比,人们可借其光辉在月下玩耍嬉戏、饮酒赋诗、谈情说爱,古人选择在十五赏玩月亮,合情合理。至于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八月十五中秋月夜,唐人欧阳詹《玩月诗序》云:

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也。……秋八月十五夜,诣陈之居,修厥玩事。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况埃壒不流,大空悠悠。婵娟徘徊,桂华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踈凉,神气与之清冷。四君子悦而相谓曰:斯古人所以为玩也。既得古人所玩之意。宜袭古人所玩之作玩月诗六。[18]

欧阳詹说得明白,八月十五日,不冷不热,秋高气爽,月色皎然,稽乎天道人事都是再好不过的。欧阳詹是中唐人,有人做过统计,唐代文人写的中秋玩月诗有一百多首,但除了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外,其他均作于唐玄宗开元天宝以后。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曰:“中秋之说,唐玄宗以前所无。宋朱弁《曲洧旧闻》谓‘前人望月有诗,皆非为中秋而作’。然则玩月盛于中秋,其在开元以后乎?”[19](P164)王谟《荆楚岁时记跋》曰:“是记只载八月十四日……事,于十五日亦无闻焉,窃意自唐以前,世俗尚无中秋故事。”[20](P141)考《曲洧旧闻》原文“玩月盛于中秋”条[21](P194),“玩月盛于中秋,其在开元以后”的说法,正是由玄宗朝以后文人中秋玩月诗大量出现得出的结论,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可能唐代文人玩月成为习尚是在玄宗开天以后。

那么,唐人为什么偏偏会敷衍出唐明皇八月十五日宫中玩月的说法呢?首先,关于中秋玩月,开天以前并非没有,只是比较少见。《开元天宝遗事》载:“苏颋与李乂对掌文诰,玄宗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22](P84)可见,玄宗朝,中秋玩月已在少数文人中流行。此外,《开元天宝遗事》也确有“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22](P107)的记载。而众所周知,唐明皇及其宫中生活,有时甚至是一个有趣的生活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民间争相效仿的对象,这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有大量的记载。兹举两例来看:

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闭于小合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22](P86)

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22](P88)

宫中乞巧,转而流行于民间,明皇戏称,遂以播于众口,明皇贵妃的宫廷生活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从《开元天宝遗事》载录的遗闻来看,唐明皇的宫中生活是充满情趣的,宫中千叶桃盛开,唐明皇与杨贵妃逐宴树下,并言“此花亦能销恨”[22](P78),春暖花开时节,唐明皇妃嫔插满艳丽的鲜花,又率领她们捉蝴蝶,然后放飞。可以设想,平淡的日常生活尚且如此,月色朗照的月明之夜,唐明皇自然不会放过。《南部新书》载,开天末年正月望夜,唐明皇曾经想在华清宫夜游[23](P19),《旧唐书》载,唐明皇“每初年望夜又御勤政楼观灯作乐”[7](1052)。正月望夜,开天年间民间已有观灯习俗,但与之相比,八月望夜,气温更舒适,景色更迷人,喜欢雅趣生活的唐明皇带领宫女丽人、学士仙道之流,在中秋之夜品美酒、赏明月,甚至做月宫游玩的精神漫游,也未尝没有可能。

[参考文献]

[1]王灼.碧鸡漫志[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2]王世贞.读书后[M].四库全书本.

[3]褚人获.坚瓠广集[M].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4]程毅中.玄怪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赵红.从敦煌变文叶静能诗看佛教月宫观念对唐代明皇游月宫故事之影响[J].敦煌研究,2011,(1).

[6]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7]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9]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0]南卓著,钱熙祚校.羯鼓录[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11]乐史.杨太真外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

[12]康軿.剧谈录[M].津逮秘书本.

[13]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14]杜光庭.历代崇道记[M].上海:上海书店,1988.

[15]谢守颧编.混元圣纪[M].上海:上海书店,1988.

[16]岳珍.杜佑《理道要诀》辑考[J].文献,2004(3).

[17]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8]姚铉.唐文粹[M].四部丛刊初编本.

[19]任半塘.教坊记笺订[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0]王谟.汉魏丛书·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21]朱弁.曲洧旧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2]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3]钱易.南部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责任编辑:王守雪]

[收稿日期]2015-12-0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开元天宝遗事辑补与考索》(编号:2013-GH-55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同利(1978—),男,山东昌乐人,文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小说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1-0062-05

猜你喜欢

唐明皇月宫故事
“月宫”过“一天”,人间过多久?
欢迎来到月宫“重庆站”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我要去月宫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月夜偷曲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月宫”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