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途径探讨

2016-06-15严李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构建途径

严李莉

内容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改变了消费结构,而农村居民消费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农村的各项农副产品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这就打开了农副产品的销路。基于此,加大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加快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实现“工业消费品等产品下乡”与“农村农副产品进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以此,来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为农副产品打开销路,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城乡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这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 消费升级 农村消费 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农村常住人口数为67415万人,占到总人口的50.32%。然而中国统计年鉴网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却只有8%左右,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28.1%,可以预测到未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因此,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协调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和谐发展,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业的结构升级及优化,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

(一)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增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实现了稳定的同步增长。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也实现了快速增长,1990-2013年从584.6元增长到了6625.5元,增加了6040.9元,增长了大约11.3倍,每年平均增长262.65元。足以体现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表明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将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方向。

从表1可以看出,1990-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人均消费年均增长快速增加。恩格尔系数主要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在个人消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属于贫困,50%-59%为温饱,40%-50%属于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的最富裕。1990-2013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这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越来越高。因此,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可以为农村居民强大的消费需求提供保障,也能最大程度上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因此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保证

以经济学的原理角度来看,流通体系的完善是生产发展的前提,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消费则为生产提供强大的保障,流通对于生产和消费来说充当的是中间桥梁的作用。因此,城乡双向的商贸流通体系构建是关系到城市的“工业消费品”、农村的“农副产品”与城市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市场顺利对接的重要基础。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是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构建完善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加工,使农业产销同步增长,完成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附加值,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价值,实现农民增加收入、农业增加成效以及农村富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是实现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和前提,必须要对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引起重视和关注,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行之有效的商贸流通体系。

(三)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即构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纽带,可以拉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更大的利润和收益。这也就是说,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可以实现 “农副产品”生产者利润的增加,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农民也将享受到更加廉价的来自城市的各项“工业消费品”,这就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帮助农村地区改变贫困的局面。长期以来,农村和城市的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导致一种情况出现:农村的农产品找不到销路,只能烂在地里;农民购买各项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生产成本,直接压缩了农民的利润。通过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可以最大程度打造城乡一体化交易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实现优质的工业产品廉价下乡,优质的农产品顺利进城,为城乡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途径

(一)构建个性化功能分类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

首先,市场上需要具有竞争力的竞争主体,因此必须首先积极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通过撮合实力较强的流通性质的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孵化一批组织化程度高、适应市场生产流通需求而且网络体系健全的企业,聚合这部分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集中的商贸市场,从而减少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诸多环节,降低成本,增强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提高规模经营效益。

其次,加快对标准化规模经营模式的推广。联合中小型商超以及便利店积极进行扩张发展,鼓励经营现代仓储式商场发展,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专卖店、本土连锁超市,形成一种全新的商贸流通状态,加强这些商贸流通组织在流通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最后,构建城乡双向之间的农副产品的流通体系。城市居民对农村地区的各种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巨大,通过以上所提到的流通企业的实力可以快速了解到城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其需求进行农产品的定制化服务,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新供应链;对于农产品的流通配送环节,应该坚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

(二)构建囊括城乡在内的物流服务体系

首先,打造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主要是指处于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中的核心企业需要通过前向一体化或者后向一体化,最大程度上将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相关的诸多主体联合,整合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项物流功能要素,定位不同主体在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实现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构建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第一,通过利用龙头企业实现物流资源的集成,充分集成各项商贸流通过程中的资源,发挥供应链的优势;第二,通过联合商贸企业,鼓励商贸企业快速实现连锁经营,构建自身的连锁经营网络,在连锁网络体系中可以实现城乡双向物流模式。

其次,打造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体系,主要可以通过引入买卖双方之外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之中,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运作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成熟、运行速度快、效率高等优势,可以满足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对快速物流反应的要求。

最后,打造一种节点联结网络的物流体系,主要是指在城乡之间搭建物流节点,分散到各个距离段,联结这些节点,构建出一张联结城乡物流网络,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更好地服务。体系之中的节点主要是指参与到物流流通中的各个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通过运输系统和信息平台将这些主体联结,形成完善的物流运输网络。

(三)搭建城乡双向的商贸交流信息平台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个领域都主张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搭建,必须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让参与体系中的各个主体快速获取准确信息,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运行成本。信息平台搭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信息平台要有准确的功能定位,也就是说搭建的城乡双向商贸交流信息平台前向可以为消费企业提供各项供应产品信息,后向可以为各项农产品供应者提供各项市场消费需求信息。不仅如此,这个搭建的信息平台必须对市场的各项批发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以分析处理发布到平台上,这样无论消费者、生产者还是物流企业都可以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制定出切合市场实际的战略决策和方向。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专门为城乡双向商贸交流信息平台服务的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要包括客服呼叫、信息技术支持以及网络通信技术服务,保证信息平台的功能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更好地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服务。通过数据库技术,建设商业情报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并与各项大型的门户网站、媒体系统等相连接,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对接与共享;同时要及时地进行系统升级,确保信息系统安全。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以促进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加强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宽带电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对农村电商的部署。由此看来,发展农村电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形成提供强大的多元化信息服务。截至目前,国内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加强了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先有淘宝网的农业电商服务的上线,后有京东、苏宁等多家电子商务企业进军农村市场。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一些专业的垂直化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将各项农村资源整合,搭建涵盖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等诸多内容的电子商务平台,充分挖掘农村特色产品,为这些产品的销售提供良好的平台。农村优质的产品找到销路,盘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消费能力随之升高,也就是对农村消费市场的一种刺激,可以快速消费城市的“工业消费品”,形成一种良性的经济循环,是构建城乡双向的商贸流通体系的最好途径。

其次,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农村市场,为农民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满足农村生产者以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改变从前农民购物价格高,购买不到满意产品的现象,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切实为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产品服务。

结论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同时可以为城市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农副产品,提高城乡商贸流通效率,降低商贸流通成本,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打造个性化功能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物流服务体系、信息平台以及电子商务体系,构建科学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良性发展,保证城乡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城乡资源最优配置,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完成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益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农业物流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2.梁星.城乡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动的市场体系的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1

3.蔡淑芸.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

4.白茹茹.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

5.齐春莹,齐君伶.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我国商贸流通建设环境分析[J].商业时代,2014(36)

6.王彦庆. 中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

7.汪月.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构建途径
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研究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