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研究
2016-03-11赖超颖
赖超颖
摘 要: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创业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应对高校就业困境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推动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建设。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实践平台 构建途径
创业教育是涵盖理论学习与实践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以培养学生在基于现实模拟的教学方法中逐步锻炼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是各高校创业教育始终努力的方向。高校必须找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提供符合企业和市场要素的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实训,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实效。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创业型人才,既需要“课程化”教育,又需要发挥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
一、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创业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创业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创业实践作为辅助和支撑,创业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当前,我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尚存在保守僵化的现实困境,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广泛缺乏对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仍然选取的是传统的刚性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仅限于创业基础知识的一般范畴,即使有的高校将案例教学的方法运用到理论联系实践中,但普遍流于形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同时,创业教师基本属于学院派出身,具备的创业实践经验及能力非常有限,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始终停留在黑板上论事的层面上;多数院校仅把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内容,仅依靠个别老师讲授几节创业辅导课,没有独立设置,系统安排,使创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流于形式,停留在肤浅的创业理论教育层面。并且,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授课教师缺乏创业经历和企业工作经验,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创业技能和创业实践活动不成体系,仅从理论上照本阐述,显得空泛,以致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
2.创业实践缺少平台,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必须依托创业实践平台,必须强调创业的环境与条件,而很少有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条件和环境,只是尝试型的场所替代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把创业实践平台从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模块中分离,目前许多高校都无法实现稳定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引入创业课程的同时没有将创业实践项目有效地辅助教学。同时,随着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日益受到关注,各高校也建立了多样的实习、实训基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创业教育理论,发挥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但部分基地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协议书上,缺乏基于学校的自身特色考虑,照搬一些成功经验,盲目效仿,在过程中管理混乱,持续时间不长,表面上为学生提供创业便利,但缺乏专业教师一对一进行指导,只是毕业前的“走过场”,并没有起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并体会理论用于实践中的转化和反思过程,致使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这样的创业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后,创业能力被束缚,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后劲较弱。
3.政府、学校、企业缺乏深度合作。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扶持,才能更完备地建立运行机制,在校企结合和政府调控的结构中,虽然打破了过去学校独立封闭的状态,但在配合上仍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责任划分不明确,工作衔接不当,部分环节脱节,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不够突出,以及干涉力度难控制等问题,政、校、企的合作在实际运作上还有很多外界干扰因素,只是被拼凑在一起的三个独立方,没有找到恰当的利益最大化平衡点和共同的目标,配合上缺乏合理性,合作效果差强人意。
二、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和硬件支持的统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高校创业实践平台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没有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过程、体验真实创业的艰辛,学生对实施创业、创业的难度、创业的关键环节等都缺乏深入认识,不利于学生真正提高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自然得不到保障。毕竟,纸上谈兵式的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对创业过程的实战演练,要想检验学生所学的创业知识,深化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构建相应的创业实践平台势在必行。
从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开展适时的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研究和探索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对推动创业教育深入开展,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
1.搭建完整的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必须在创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个或整个创业实践体系中开展创业活动,积累创业经验,与企业市场零距离对接。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应该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多方面训练学生、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方面深入探索。从项目、资金、运行机制和引入外部资源加强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并明确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定位,形成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策略,从而建设好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2.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
促进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平台。目前吉林省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形式多样,如大学科技园、实训基地等,主要的培养路径就是政产学一体化。这样的培养方法无非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培养企业家精神相结合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业园区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建立起来的集提供创业资讯、创业项目、创业投资、创业孵化和大学生创业大赛于一体的实践平台,是高校实现产教相结合、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训基地。因此,要使创业教育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例如,吉林财经大学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就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集中设立大学生创业专业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办公设施,减免大学生创业房租费用、简化程序、提高孵化效率,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扶持资金,建立创业项目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创业项目、创业实训、相关政策等信息,并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展专业指导培训,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等方面业务咨询,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展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建立展示、成果转化平台。
3.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约束。
教育具有时效性,并且周期较长,不能像商品生产一样,时间固定、资金周转较快、收益回笼迅速、只有长时间的合作才能逐渐看到成效,建立校企长效合作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当校企双方进行长久的合作,很多成效会慢慢凸显,通过合作的基地平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进行分工合作。企业可以依据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合作向高校提出课题,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制订解决方案,通过双方的评估后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实施。在政府的管理下,要设立校企合作监管部门,对企业和学校在制度的约束下,完善自身相应的合作管理制度,加大制度约束的力度。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不能干涉对方的教学计划或生产进度,合作分工明确,不得损伤对方的利益,通过规范约束,使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荣明,季卫兵.技术创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6).
[2]张利君.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
[3]方蕾.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2009(6).
[4]蒲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成人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