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2016-06-15李青瑶温小璠莫维
李青瑶+温小璠+莫维
摘 要:在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拟援引《老王》一文,提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达成赞美人物形象的共识以外,还应使学生从中体味出作者蕴藉于文本中的大爱情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资源;文本挖掘;课例分析;
语文是基础教育众多学科中最具特殊性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所以说,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利用校内的已有设施,为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并于2011年新课标中对此进行完善,将“多方面”改为“多途径”。很多专家学者都意识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因此,各种丰富课程资源的思想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材的作用却有被忽视的倾向,很多书中关键的内容和值得深思的问题被大家所忽略。
一、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就教师教学而言,最应掌握的便是教科书,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身已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普遍适用性。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媒介,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2]语文教材就是一块璞玉,只有经过仔细研读才可以发掘其内在无穷的价值。叶圣陶先生指出:“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堂为平台,深刻挖掘课内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3]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其进行深度挖掘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例子,主动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并进行超出文本的深入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二、最细微地洞悉并参悟文本
就教科书的编排体例而言,课文所占的比例最大。大多数是名家作品节选,如果教师仅仅是依照课文来讲课文,会大大地降低选文的价值。那么,应该如何开发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尤其是最常见的课文资源呢?下面以课文《老王》为例展开分析。
《老王》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的作品,选自《杨绛散文》。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生活交往为线索,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刻画出卑微却善良的“老王”,表达出作者一家对老王的感谢以及同情。此文收录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其单元主题为爱;在粤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册,此文位于第四单元,其单元主题定位是美丽心灵;苏教版高中教材一年级必修(三)中,此文安排在第二专题,单元主题定位是底层的光芒;沪教版高中一年级下册,此文位于第一单元,单元主题定位为平民意识。由此可见,《老王》这篇散文在语文教材中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来分析,此篇文章注释中并未对杨绛作注解。学生在没有任何背景资料的情况下只会知道老王生活贫困,无依无靠,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愿意给作者一家送冰,并且冰的体积比之前送冰人送的冰大了一半,他送钱先生去医院看病,而且坚持不收费。最后,老王即将离世时还给作者一家送去鸡蛋和香油,文章歌颂了老王善良的心和高尚品质。
作者一家深知老王的不易与善良。他们照顾老王的生意,关心他的身体,照顾老王生活。即便如此,在老王离世之后仍旧觉得愧怍,后悔其对老王的关心不够。这也侧面反映出作者杨绛一家的善良。
初读课文,学生可理解文章的浅层情感,懂得要去爱人,关心身边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但是,如若仅仅是这样讲解课文就未能达到与作者精神层面上的沟通。此文不是一篇普通的记事性小短文,作者杨绛先生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有很多可以引申挖掘的地方。这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加深刻地理解爱与善良,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本文作者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她是著名的评论家、翻译、学者。著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她在文革时期有着特殊的经历。本文《老王》的写作背景正是文革之时,那么,作者的这篇散文有怎样特殊之处呢?以此为突破口,将带领学生进入更加丰富的故事内涵,品味情感,深入思考。
三、最智慧地引进并对照相似体例
“文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久,现在的学生无法领会那个时代杨绛一家的经历。所以,背景知识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杨绛有几部作品记录着她在文革时期所闻所历的生活。如《丙午丁未年纪事》记录,杨绛被剃阴阳头、被年轻的姑娘无故打骂、被贴大字报、坐公交车被为难,甚至是打扫公共厕所……此书每一篇章的故事都不是很长,所以可以选取一篇文章,如:将《风狂雨骤》发放给学生,请同学做比较阅读。我们知道,一个生活在舒适安逸中的人同情弱者,是怜悯;一个人已经身处困境,仍然心系苦难大众,则是悲天悯人的大爱。就如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时仍心心念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么,我们试图理解一下,自身难保的作者却为自己不能更多地帮助老王而“愧怍”,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从“愧怍”之处思考,理解杨绛的心情,感受这份大爱。[5]
对于老王的处境我们又怎么理解?文革时期,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内部矛盾重重。一个踏实本分的人会有好的回报吗?杨绛先生根据在自己家帮忙的林奶奶为原型,写了一篇那个时代劳动妇女的文章《林奶奶》,这篇散文被称为是《老王》的姊妹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勤劳、诚实、善良的底层妇女在文革时期仍不得老有所终,在忙于政治斗争的大背景下,底层人民无法安稳生存。所以,通过扩展探究可知,是时代造成善良的老王不得善果。
我们继续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叙写老王、林奶奶这类底层人物呢?在老王生活的时代,好多人都已经丢掉了善良的本性,甚至成了恶人。然而,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卑微的小人物,却坚守着做人的原则,信奉心中的道义。这使作者非常敬佩甚至是心生“愧怍”,愧怍于自己没能更多地帮助老王,更愧怍于身为知识分子并没有挑起社会正义的脊梁。所以,作者创作这类作品进行自我救赎,更希望以此呼唤人们失去的良知。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的金边》这部作品中作者这样写到: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经过不同程度的摧残和折磨,彼此间加深了一点了解,孳生了一点同情和友情,就该算是那一片乌云的银边或竟是金边吧?
四、合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的启示
窥一斑可见全豹。通过对《老王》这篇课文的分析解读,可见语文教科书富含的滋养是无穷的。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拥有开阔的胸襟和前瞻的视野,那么语文书就将成为潜力无可限量的宝藏。
1. 独具慧眼。就如同千里马需要伯乐一样,教材中潜藏于课文的“矿藏”如同璞玉,需要语文老师的一双双慧眼。只有教师焕发强烈的资源意识,依托文本创造性地多元拓展课文时,才有可能为学生创设更生动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从而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其思想高度。
2. 机敏灵动。在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相关的课程资源,即形成二度、三度文本开掘的敏锐洞察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多留心、勤思考、善积累,为教材注入“活水”,让涓涓“活水”汇集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涌流之源”,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 厚积薄发。当“固化”的教材与引申发散的资源相遇时,教师俨然是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家,绝非简单地将语段或者文本衔接组合,而是要对其施以熔冶重塑的魔法,使之因“匠心独运”而“钟灵毓秀”。随之,我们将与学生携手共赴语文这场华丽的艺术盛宴。
语文教材中的胜景奇观一直等待所有同道之人的开启;为此,我们行走在探索之路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
[2] 冯慧.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学生等资源的开发[J]. 才智,2012,(9):256.
[3] 沈海萍. 中学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文教资料,2009,(32):69-70.
[4]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71.
[5] 许芳芳.《老王》课例比较研究——以王君、肖培东、黄厚江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为例[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19-23.
[6] 向兰. 从《丙午丁未年纪事》看杨绛的“文革”记忆[J]. 柳州师专学报,2011(3):22-2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研究”(DHA130269)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青瑶(1992—),女,辽宁省大连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温小璠(1972—),女,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莫维(1979— ),男,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