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02-10张洪军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张洪军

摘 要:基于课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简谈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等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例分析;核心素养

课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第4章第2节。

一、实录

师:(开门见山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请大家翻开教材第68页,哪位同学能朗读本节聚焦?

生1:一男同学起立朗读本节聚焦的3个问题。

师:本节聚焦也是本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先完成第1个教学目标“什么是中心法则?”请大家阅读教材正文“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2: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

生3:一大嗓门学生起立说,应改为:1957年,克里克“预见”了中心法则。(众生:大笑)

师:为什么要着重强调“预见”二字?你能否说一下?

生4: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完全弄清楚之前,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

师:对。百度百科对“预见”一词的解释是“根据事物的规律预先料到将来”。这提示我们,“预见”既是科学家发现新的、人类尚不了解的规律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做出某些新发现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所以,在学习中不仅要逐渐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充分表现出我们独特的创造能力。(众生:同桌间交头接耳)

接下来,谁说说还读到了什么?

生5:此后五六年,科学家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由此获得承认。

师:是啊,相比刚刚学过的沉寂了34年(1866—1900年)的“孟德尔遗传规律”而言,克里克预见的中心法则“此后五、六年获得承认”还是幸运的。这又一次向我们提示,“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也说明,科学研究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耐心等待。(众生:面目表情表现得都十分惊讶)

师:谁能说说,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生6:(回答略)

师:哪位同学能前来板画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图解?

生7:(绘图略)

师:这位同学画得很好。这就是克里克1957年提出的中心法则图解。但是,随着实验数据的积累,人们开始注意到传统的中心法则存在的不足之处。请大阅读教材第69页的“资料分析:中心法则的发展”。以小组同学合作的形式完成3道讨论题,然后指派一名同学做汇报。(教师巡视)

生8:(小组汇报)经过讨论,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致认为,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证据没有推翻传统的中心法则,而是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积累,传统的中心法则需要补充并加以完善。(教师调查:其他小组同学都同意这个说法)

师:好,接下来根据讨论结果,我们按讨论第3题的要求(建议用实线表示确信无疑的结论,用虚线表示可能正确的结论)修改图4-7的中心法则图解。哪位同学能前来修改中心法则?

生9:(绘图略)

师:(出声读)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复制),从RNA流向DNA(逆转录),这两条途径确信无疑用的是实线;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复制)有可能存在,用的是虚线。

生10:(师刚读完,一学生起立)老师,应该把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这条虚线途径的意义改为“增殖”,它不是“复制”。

师:为什么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是“增殖”而不是复制?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生11:因为“复制”是遗传物质的增殖方式,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生12:资料上说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而没有说是“复制”。

师:以上同学分析得很好,尤其是对资料3的分析与总结,对于资料3中引发疯牛病的病原体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是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通常被称为“朊病毒”,它不同于资料1中的RNA病毒和资料2中致癌的RNA病毒(或称逆转录RNA病毒),以及噬菌体DNA病毒。课后,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有关“朊病毒”更多的知识。

师:遗传信息的传递对我们师生来说既看不到也摸不着,既抽象又难以理解。谁能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中心法则这一概念的?(众生:都睁大了眼睛,面面相觑)

生13:一学生站起来说,中心法则全面地反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其中遗传信息流我感觉像“水流”一样,“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众生:鼓掌)水流是有顺序的,遗传信息的流动也是有顺序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众生:再一次鼓掌)

师:这位同学不仅比喻到位,而且富有诗情画意,太有才了。是啊,我们可能不熟悉遗传信息流,但我们熟悉“水流”啊!在现实生活中,无数滴水汇集成静静流淌的小溪,无数条小溪汇集成波涛荡漾的江河,无数条江河汇集成奔腾咆哮的海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奔向——归宿……“小溪、江河、大海”就这样诞生了,“核苷酸、DNA、RNA、蛋白质(生命)”也同样诞生了,全面地反映遗传信息流的“中心法则”在科学家的“思考、实验,再思考、再实验”中得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众生:热烈鼓掌)

二、反思

因材施教,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以“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知识条目为例,教材文字叙述并不多,但是核心素养内涵却十分丰富:

(1)一个关键词“预见”,可以让学生品味“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逐渐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还要充分表现出我们独特的创造能力”。

(2)一个短语“此后五六年”,还可以让学生联系“沉寂了34年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体会“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3)尤其是通过对“中心法则的发展”资料分析,科学探究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4)另外,在拓展和理解“中心法则”这一遗传核心概念时,一学生通过“水流”来理解“遗传信息流”,不能不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已经开始将生命融于生活之中,在生活和学习中体会生命,解读生命。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