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社火习俗

2016-06-15史燎张元生

金秋 2016年4期
关键词:芯子龙灯竹马

◎文/史燎 图/张元生

陕西社火习俗

◎文/史燎 图/张元生

板块邮箱:leiyanmaomao@126.com

中国自古为农业大国,陕西更是以农业为重的省份。人民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所以各种祀社风俗应运而生,社火逐渐成了必不可少的项目。

过去在农村,以户族设“堂”,以村、堡设“社”,“社”即成为乡村民众有组织的自然单位。与“社”有关的事称“社事”,主办这些事务由“会社”主持。每逢迎神集会,庆贺喜事时,会社必然举行游艺活动,“社火”便诞生了;它与“香火”还愿风俗(庙会风俗)如同孪生姊妹。俗话说“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含意深远。

陕西的社火活动,据史载,西汉、隋、唐及宋明时代,以“灯节”“龙舞”“狮舞”为主要形式的社火杂耍,发展到历史上的兴盛时期。那时,每逢皇帝登基或年节、战事稍息,京城长安以及边陲重镇都要张灯结彩,官社民间均有社火盛会。南宋到明初,由于战事连绵,社火活动略逊于前代,但民间各种分散的戏剧、杂曲、说书、小说却兴盛一时。如今,陕西各地流传下来的众多社火脸谱、曲调、词目、扮演模式,多属明清两代传袭下来的。特别是社火中一些有特技特艺的狮子、龙舞、龙灯、竹马、芯子等,艺术生命力旺盛,不以时代变化而被磨灭,代代沿袭相传。

陕西民间社火因地域不同,其称谓、形式等特点也各不相同。在陕北,如榆林、佳县、洛川等地,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演出的是一种老秧歌,其组成队形长,人员广,声势大,歌舞同唱,锣鼓相助,俗称“打社火”;同时,伴演高跷、芯子、狮舞、龙灯,故又把秧歌队叫“地摊子”,属于传统社火中的一种形式。在陕南,如商南、洛南等县,称社火为“花灯会”。花灯指仪仗灯与狮舞、旱船、竹马、踩云、小车、地蹦子等各项杂耍艺术形式的总称。如果加上玩“龙”,再配上龙灯的各种灯具,统称为“龙灯”。“花灯”不包含“龙灯”,“龙灯”则包含全部“花灯”。

在关中各地,由于大多数县份山地、平原兼有,聚散容易,走村游村方便,故在统称“社火”的前提下,各地又有不同的称谓。在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华县、咸阳、礼泉、乾县一带,扮演社火统称“耍社火”,其它称“耍狮子”“耍龙灯”“耍竹马”,秧歌也有称“耍秧歌”“唱秧歌”的。“耍”,包含扮演者为民众自乐自娱,有休闲玩闹之意。在长武、永寿、彬县一带,流行一种别具特色的舞剧式的“地摊社火”,它只在晚上“耍”,比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踩高跷、装芯子等社火更为普遍。在关中许多县市,凡耍社火,不一定拘泥于晚上,多有白天游乡转场的。这种白昼耍的社火,多是锣鼓队、竹马、高跷(亦称柳木腿)、芯子等,他们有的跑村转户,有的逐户表演庆贺。昼夜连耍的社火,多是龙灯、竹马、狮子、高跷、秧歌、旱船相配,其与白昼社火不仅是化装、灯光的区别,主要是烟火、锣鼓敲打、表演时道具顺手以及夜间险景、险场的配合。一般来说,关中东府的社火尚武,有马社火,即用马车装扮的社火,现在多改为小型农用车来拉。关中西府的社火尚文,即寓意于戏,讲究技巧,以玄、妙、佳、绝取胜。

春节和元宵节期间,陕西各地的耍社火计划和活动一般按四个步骤进行。一试。也叫“试耍”,就是“挑战”的意思。主张耍社火的村子,先由一方装扮社火试耍,在本村游行,带有发动群众的意思。然后到邻村去活动,到哪里去,哪里必须热情接待。设立香案,摆上糖果、饮料,鸣放鞭炮,以示欢迎。这样一日数次去“挑战”,直到邻村答应“应战”,共同耍起来为止。二骂。有些村子本来不想在当年耍社火,主张耍社火的一方就会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刺激对方。“先礼”是装扮一些轻松愉快的社火,让对方欣赏,“后兵”是故意在社火的内容中插进挑逗性的节目,如《伐子都》《取长沙》《杀四门》《战七雄》《灭六国》等内容,意在引起兴趣,刺激对方“应战”,参与到耍社火的行列中来。三闹。人们之所以将耍社火叫闹社火,闹是竞赛的意思。目的是要闹出乐趣,闹出艺术,闹出水平,给人们带来轻松、愉悦的美的享受。四赛。就是会演比赛的意思,俗谓“下场子”。会演的规模有大有小,或以镇为单位,或以村片为单位。这种会演、赛演事先都有通知,由有权威的、懂行的或文艺尖子人物,组成评比机构,社火边表演边观摩边评比,最后评出等级或优胜者,这对传统的社火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社火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各地略显不同。就表演的时间说,分“白社火”和“夜社火”。“白社火”多在平原地区进行,专在白天耍;“夜社火”多在一些原区、山区,即晚上在麦场或庭院点起柴草照明而耍的社火,所以也叫“黑社火”。“黑社火”一般不用交通工具,而是轻装简载进村串户,十人左右就可以开场;演出时,化装好的某些角色先上场,其他依次化装、表演,边舞边唱,中间夹有道白、快板,并以锣鼓乐器配合;也有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因而有些地方把这种社火演出叫做“笑谈”“曲子”“跑场”。

陕西各地社火的伴奏习俗,都采用一套牛皮大鼓。构成一套的称“社鼓”“社锣”“社钗”,最少各一件;也有一套配六套铜器的,搭配成一套打击乐。但在乾县、周至、户县等地,演出的“牛拉鼓”“蛟龙转鼓”“板火对”时,锣、鼓、钗等多至百面,因而称“百面锣鼓”。这种锣鼓,敲打起来,如雷震耳,响彻平原村庄。

每逢元宵节来临,这耍社火的锣鼓声,如报春的惊雷,宣告严冬的过去,迎接新春的到来。不论男女老幼,听见这报春的锣鼓声,都争先恐后地赶来,为社火队帮忙助威,兴高采烈地观看社火队精彩绝伦的表演。

猜你喜欢

芯子龙灯竹马
舞龙灯
郎骑竹马何处来
关于薄膜电容器卷绕工序端面不齐的工艺改进
内部具有一个以上空腔的内燃机用铝基合金铸件及其生产工艺
鲁中地区民间表演艺术的一朵“奇葩”
——“茶业芯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发展出路探析
传承化龙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舞龙灯
竹马舞的社会文化功能探微
NO.5竹马
元宵,到磐安迎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