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评讲,贵在“联”“通”
2016-06-15王艳芝
◇王艳芝
试卷评讲,贵在“联”“通”
◇王艳芝
编者按:试卷评讲课该如何上?有的老师从试题的功能出发,去思考教学的改进之处;有的老师从试卷评讲的形式来分析,是“先讲后改”,还是“先改后讲”;有的老师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角度回答,如何“合作”,如何“展示”……当然,您或许还有其他的思考角度。希望下面几篇文章的呈现,能汇集已有经验,启迪新的思考。
对于试卷上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要理性分析,找出原因,在“薄弱处”着力,突出联系性;对于试卷中富有思想的好题,要作进一步的变式或延伸,在“关键处”着墨,突出整体性。
一、在“薄弱处”着力
教师在批改完试卷之后,总会发现某一题或某几题学生出错较多,对于这些薄弱之处,应予以重点评讲。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A.用去的长
B.剩下的长
C.用去的和剩下的同样长
D.无法确定
全班 45人,答错的有 20人,其中13人选C,显然是对于这个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理解肤浅,轻率作答。对于这样的共性错误,评讲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读一读,咬文嚼字。指导学生带着“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反复读题,进而发现用去的是米,表示1米的,是具体数量;还剩,表示全长的,是分率。既然还剩全长的,说明用去了全长的,用去的长一些。
2.画一画,盘活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搭建“脚手架”,借助画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联一联,串“点”成“链”。试卷评讲不应止步于学生“听懂了”“会做了”,而要展开联想,引导学生及时梳理与错题相关联的典型性问题,如下:
①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
……
二、在“关键处”着墨
对于试卷上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好题,即使学生答题情况较好,评讲时仍需关注,主要是向纵深之处着墨,挖掘题目背后的思维方式。
例如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试中的一道题:
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小丽有8张画片,小军有34张画片,______?
1.理一理,泾渭分明。首先交流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小丽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小丽比小军少多少张?”“小丽再添多少张就和小军同样多?”“小军和小丽相差多少张?”……接下来进行梳理、归纳、概括,把这些问题提炼成“加法问题”和“减法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2.比一比,结“链”成“网”。“比较一下,为什么有时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却相同呢?”经历观察、类比、抽象、归纳等心智活动,学生能进一步触摸加法与减法意义的本质。特别是对于减法的认识,由“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过渡到“求两数相差多少”,同时又为二年级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这样的评讲,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零碎”向“整体”跨越,由“表象”向“实质”进发,在新的层次上不断建构起知识网络。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