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分析

2016-06-13石红军徐绍德重庆煤炭职业病医院重庆矿山医疗救护永川分中心骨科重庆40216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照治疗观察四肢骨折

石红军,徐绍德(重庆煤炭职业病医院、重庆矿山医疗救护永川分中心骨科,重庆 402160)



综合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分析

石红军,徐绍德
(重庆煤炭职业病医院、重庆矿山医疗救护永川分中心骨科,重庆 402160)

[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用综合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

[关键词]四肢骨折;综合方法;对照治疗观察

我们用中医正骨结合三维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3~67岁,平均(48.7±2.8) 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5~66岁,平均(45.6±2.6) 岁。两组上肢骨折39例,下肢骨折51例;交通伤47例,高处坠落伤24例,重物击伤11例,跌倒伤8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①中医正骨手法:根据骨折类型与位置,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再根据骨折类型,选用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展﹑端挤提按等手法,重点矫正骨折端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及侧方移位等,骨折整复后,患者置于功能位。②三维骨外固定法:在C型X光机下,确定穿钉的方向以及方位。常规消毒铺巾,在骨折处切开0.5~1.0cm,游离组织与骨膜,将肌肉保护套插至骨膜,将其内芯取出后,通过鼓锤将其外套插至骨皮质。钻入两侧的骨皮质后,使骨钉旋转置入至1~2个导程,将外部套管拔除。通过以上方式将3颗骨钉置入,将三维骨外固定架连接套上的活顶丝松开,旋转向外0.5~1.0cm长,将螺丝拧紧后调节设置好固定架,使皮肤与夹板保持1.5cm的距离。夹板旋紧,螺钉与骨钉夹紧,拧松连接套上的活顶丝,旋转调节帽施加压力至骨折端,最后将活顶丝旋紧。手术完成后加强对病人的护理,采用酒精消毒针,1日2~3次。按时检查,同时进行功能锻炼。③中药:口服活血止痛胶囊(江西百神昌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0920018)4~5 粒/次,1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两周后改服壮骨关节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377)1丸,1日2次口服,2个月为一疗程;两个月后口服活络通丸(国药准字Z22023344)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丸,1日2 次。另用生樟脑﹑伸筋草﹑草乌﹑舒筋草等温水熬制,熏洗患处,1日2次。

3 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骨折愈合,未发生内翻﹑短缩或疼痛。有效:骨折基本愈合,但存在轻度短缩,有轻微疼痛感。无效:骨折未愈合,发生明显的疼痛及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需采用止痛药,无法正常活动。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 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45  53.1±12.7  11.2±3.3  42.9±5.5对照组 45  116.3±15.1  16.2±3.6  77.9±7.4 t 10.377 7.330 8.621 P   <0.05  <0.05  <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四肢长骨骨折以往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内固定方法进行复位效果精确﹑牢固,但存在许多缺点,该方法对于四周血管等组织造成广泛剥离,对患处的血液运输产生影响,稳定性降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1]。

单独使用外固定方法仍可能出现针道感染﹑疤痕遗留等问题,采用中医正骨法治疗骨折不对骨膜造成损伤,能够维持正常的血液供应,能够促进骨折快速愈合,且正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更短。两种方法的优点相得益彰,避免了治疗期间医疗﹑康复相互分离的缺点,为骨折愈合创造适合的环境。中医正骨通过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提高血﹑氧供应量,从而提高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使伤口能够尽快修复[2]。

三维外固定架方法简单,能够进行有效固定,可在三维下自由穿针,因有4个螺丝钉进行固定,能够避免骨折端松动,具有较好的抵抗旋转的能力,这种治疗方式同时具备撑开和施加压力的功能,能够调节骨折端缝隙,使其紧密相连。通过对骨折端轴向施加压力,在维持骨折断端的应力刺激的同时,促进患处愈合,并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手术过程中不对骨膜造成损伤,维持患处的正常血液运输。减少了病人的住院及卧床休息时间,手术完成后能够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长时间卧床所导致的下肢肌肉萎缩﹑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骨折愈合以后随时可将外固定架取下,无需通过手术。因此,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永祥,杜金生,刘红博,等.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正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5-46.

[2] 刘斌.针对三踝骨折患者开展中医正骨疗法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07 (15):43-44.

[中图分类号]R274.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416-02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对照治疗观察四肢骨折
中西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补髓强身组方对肿瘤化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观察
养阴口香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民间疗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初探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40例临床观察
四肢骨折合并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探讨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痛风消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观察
针药合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