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调查研究
2016-06-13洪显利张渝
洪 显 利 张 渝
(1.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医科大学 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心理科,重庆 400010)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调查研究
洪显利1张渝2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心理科,重庆400010)
摘要:目的:研究中学生自我概念,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完善自我、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对95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结果:(1)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来讲是积极的;(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表现为:中学女生较男生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拥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学生。(3)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具有阶段性,呈现出不规则的U型趋势。(4)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促进对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尤其应重视对初二年级、农村中学生、非重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征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它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连接在一起,贯穿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1]青少年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个人能否客观的认知自己、接受自己、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大。反之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形成。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对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中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规律及各种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完善自我、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施测方式及被试
2010年3月,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重庆市6个区县的9个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各随机选取三个班,共18个教学班的950名学生。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问卷897份,筛除不合格问卷36份,即回收有效问卷851份,有效率为89.6%。其中男生408人,女生443人;来自重点526人,非重点325人;来自城市410人,农村441人;初一至高三年级人数分别为184、192、88、164、93、130。
1.2测量工具
本调查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 Concept Scale,简称TSCS),该量表由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H.Fitts于1965年编制。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20世纪70年代末出版了该量表的中文修订本。量表共70个题目,包括结构维度、内容维度以及综合状况——自我总分(ZF)与自我批评(SC)。自我总分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该量表分半信度在0.925—0.945之间。
1.3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spss10.0对问卷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多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F检验、事后检验。
2调查结果
2.1 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总体概况
表 1 中学生自我概念现状(M±SD)
对中学生自我概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结构维度上: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认同的得分最高为4分,表示部分相同;在内容维度上:家庭自我>道德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前四项的得分相对而言较高,均分都高于4分,而心理自我得分相对较低,均分低于4分;自我总分得分高,均分接近4分。
2.2 影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
表2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2结果显示,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中,年级与学校类型交互作用显著(p <0.05);年级差异、学校类型主效应显著(p <0.05),性别、成长环境和其它交互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年级主效应、学校类型主效应是影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下面将作进一步分析。
2.2.1中学生自我概念得分受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
对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分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
表3 中学生自我概念受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结果(M±SD)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图1 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趋势图
由表3与图1可发现,从总体上看,重点中学的学生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分呈现出不规则曲线;从不同学校的相同年级比较来看,重点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均高于非重点中学的相应年级,除了初三高三年级外,其他各年级自我概念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内部各年级之间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01)。
2.2.2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中学生自我概念各项因子得分进行F检验如表4。
表4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比较(M±SD)
续表
变量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F道德自我4.23±0.653.99±0.604.11±0.514.07±0.604.30±0.574.15±0.634.755﹡﹡心理自我4.09±0.633.83±0.563.80±0.673.82±0.563.89±0.544.01±0.605.929﹡﹡家庭自我4.44±0.864.21±0.894.12±0.974.14±0.844.45±0.764.37±0.883.823﹡﹡社会自我4.11±0.863.88±0.694.00±0.794.04±0.794.06±0.644.13±0.822.211自我批评2.96±0.683.03±0.593.34±0.803.12±0.633.31±0.823.28±0.567.224﹡﹡自我总分4.07±0.493.88±0.443.96±0.423.92±0.454.07±0.354.05±0.505.276﹡﹡
由表4可发现,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自我概念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以及自我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1)。只有社会自我这一项的年级差异不显著。
2.2.3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学校类型差异
对城乡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各因子得分进行t检验,见表5。
表5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学校类型差异(M±SD)
由表5可以发现,从总体上看,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p<0.05);从各因子上看,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得分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p<0.05);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我认同、家庭自我得分也要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但是差异不显著;只有在自我批评这一因子方面,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得分要高于重点中学的学生得分,但差异不显著。
2.2.4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
对男女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各因子得分进行t检验,从总体上看,女生的自我概念比男生积极,但是差异不显著;从各因子得分来看,女生道德自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
2.2.5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城乡间差异
对城乡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各因子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城市中学生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p<0.01);从结构维度上看,城市中学生的自我认同显著低于农村中学生(p<0.01),农村学生的自我行动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学生(p<0.01),城市和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满意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内容维度上看,除了家庭自我以外,农村学生各因子得分均极其显著地低于城市学生(p<0.01)。
3 分析与讨论
3.1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总体上是积极的
由表1可知,在自我概念总量表和分量表上,自我概念各个题目的平均得分均高于三分,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概念平均分接近四分高于临界分,有比较积极的自我概念。在结构维度上: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认同的得分最高为4分,表示部分相同;在内容维度上:家庭自我>道德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中学生的社会自我、生理自我高于心理自我,心理自我发展不成熟。大多数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尤其是和谐幸福的家庭,对中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伦理道德教育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2]而相对来说,中学生对自我不太满意,行动力较差。因此,引导中学生积极的评价自己,鼓励学生勇敢的接受自己,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2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差异性
3.2.1中学女生较男生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
女生在多项得分因子上的得分都比男生高,其中道德自我这一项显著高于男生;而生理自我又显著低于男生。女生在伦理道德自我上明显好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文化对男女生的要求不同。比如在抚养方式上对女孩子的约束更多一些,对男生则要放松一些,宽松一些,所以女生表现得听话、守纪律。而男生的生理自我得分比女生高,并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中学阶段男生的生理发生巨大的变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青春期的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变化,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3]
3.2.2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拥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显示,自我概念的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拥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来自城市和农村的中学生在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等多项自我概念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自我概念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学生有较优越的物质、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各种信息快、渠道多,文化生活丰富。而农村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拮据,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对落后,信息闭塞,生活学习条件艰苦。这样,整体自我概念水平比不上城市学生。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中学教育工作应掌握不同背景的中学生自我概念特点,尤其是要正确引导农村学生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以保持良好而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最终为促进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指导和建议。
3.2.3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学生
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自我概念的差异与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学校大环境的不同,外界对不同类型学校的评价不同是影响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多种途径结合,促进非重点中学学生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应该在全市范围内对各类学校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对班主任、科任老师的继续教育,着重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将中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外,对教育工作者也很有必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还要更多关注学校类型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消极作用,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特别是注重对非重点中学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3. 3中学生自我概念的阶段性:呈不规则的U型趋势
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自我概念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以及自我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自我概念年级的差异大体上呈U型,但是在初三年级呈现一个小高峰,而在高三有下降趋势。自我概念在初二时是最低点,总体趋于平缓。在前人的研究中,俞静[4]等人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各项自我概念基本上呈U字型发展趋势,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但是本文结果也与张野[5]等人的结果相一致,都表示自我概念在初二时是最低点。Marsh用他编制的三个自我描述问卷对数千名6-18岁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在青春期的发展呈U型,11-14岁是最低点。因此可能由于各个地区学龄儿童上学时间的早晚不同而造成的各个地区的孩子进入自我概念最低谷的年级不同,但是总的来说这一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而初二之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初三年级的自我概念总分升高,高三年级自我概念的总分却下降,这一点经过事后的跟踪访问得知,可能与做问卷的时间正好是进入初三高三以来的最大的一次诊断性考试有关,考试在上学期期末结束、学生在本测试进行前的一个星期得知本次诊断性考试的分数线,正是由于期望与现实的差异造成了初三高三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差异性评价。正是由于两次诊断性考试成绩影响了毕业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评价,使得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呈不规则的U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别是在初二年级一定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青春期的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变化,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6]同时对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要密切关注。
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不同学校类型中都有体现。由表3可知,不同类型学校的中学生自我概念在年级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除了初三高三外,其他所有年级在不同类型学校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学生依然面对强大的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不论是重点或非重点的中学生,都面对了强大的升学压力,都想通过考试来实现自己,通过考试来达到自己的升学目的,所以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升学压力都非常的大,因此应对学业压力的策略都有一致的地方。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巨大的转型,处于最低谷。高三年级与其他年级的差异是由于高三年级的特异性所决定的,高三年级学生面对的学业压力不同于其他的年级,并且正处于中学的最后阶段,而对于强大的学业压力由于经历过升学压力,因此获得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3.4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由表2可知,年级和学校类型是影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年级和学校类型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是影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这一结果也提示我们,促进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关注变化中的学生心理健康,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同时,还要更多关注不同类型学校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消极作用,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特别是注重对非重点中学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需要学校和家长、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社会支持力量。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本次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来讲是积极的。
(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表现为:中学女生较男生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拥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学生。
(3)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具有阶段性,呈现出不规则的U型趋势。
(4)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参考文献]
[1] 于露,宋伟套,潘芳.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3).
[2] 路丙辉.中国传统家风及其当代传承的社会理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5,(2).
[3] 刘巍.社会转型与观念变迁——以“道德缺失”为中心的考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5,(3).
[4] 俞静,杜春美.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概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5] 张野,刘晓明.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2,(4).
[6] 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刘力]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 -Concept
Hong Xianli,Zhang Yu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401331;2.Clinical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Medic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10, 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self-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raising the leve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self-perfection and promoting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 Methods: This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called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to test on 95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Results: First, in general, self-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positive. Second, self-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 are as follows: in middle schools, girls have more positive self-concept than boys; urban students have more positive self-concept than rural ones; overall level of self-concept of ke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non-key middle schools. Third,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ist different stage and shows an irregular U-trend. Fourth,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our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nd other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unite and promo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form positive self concept,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second grade students from middle schools, rural places and non-key schools.
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简介:洪显利(1976—),女,重庆北碚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6)02—0098—07
张 渝(1987—),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中心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