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2016-06-13李祚山李欣忆王晶李楠柯陈明英周烁烁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健康

李祚山 李欣忆 王晶 李楠柯 陈明英 周烁烁

(重庆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李祚山李欣忆王晶李楠柯陈明英周烁烁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摘要:本研究使用自编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对864个残疾人进行施测,旨在调查和了解我国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超过1/3的残疾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较低,68.4%的残疾人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90.2%的残疾人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很重要,说明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和接纳程度较高,需求意愿强烈。在具体的服务目标方面,24.5%的残疾人期望通过心理健康服务能够使家庭生活幸福,21.2%的人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19.7%的人希望达到人际和谐。 服务内容方面,44.7%的人选择了对家庭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39.7%的人选择了提供心理保健知识。在心理服务形式方面,39.9%的人选择求助兼职或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 28.8%的受访者选择了从朋友家人那里寻求支持,而剩余31.4%的受访者选择了什么也不做或自己解决。在具体的形式方面,41.4%的人选择了求助心理热线,38.2%的人选择了专业心理咨询。在选择机构方面,以社区服务站和社区的主页心理服务机构为主,分别占25.5%和25.3%。调查还表明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力度较弱。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占我国总人口的6.34%。[1]由此可见,残疾人目前已成为较为庞大的社会群体。现已有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人比健全人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在经济、就业、情感等诸多方面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偏见,致使其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2]杨素华[3]、李强[4]、冯年琴[5]等人的研究均表明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健全人,残疾人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至今为止,尽管残疾人的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得到了较好发展,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提升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建设该体系的一大前提就是要了解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指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有意愿和能力去寻求心理帮助的一种倾向性,是一种发展性的需求。[6]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己经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而国内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对象主要还是针对健全人,如大学生群体[7]、研究生群体[8]、居民[9]、农民工[10]、老年人[11]、作战部队官兵[12]等,极少涉及到残疾人。故本研究使用自编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对残疾人进行调查,以期了解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为建设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四川、重庆、江苏、陕西四省市的残疾人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64份,有效率为86.4%。具体分布为重庆155人、四川178人、江苏152人、陕西379人;男性44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女性415人,占48%,在全国残疾人口中,男性为4277万人,占51.55%;女性为4019万人,占48.45%,本研究与以上比例接近。此次调查残疾类型包括视力残疾144人、听力语言残疾244人、智力残疾21人、肢体残疾396人、精神残疾59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6.7 %、28.2% 、2.4%、45.8% 和6.8%,除肢体残疾类型外,其余均与全国残疾人口比例相接近,表明此研究取样合理。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来进行调查。该问卷由28个封闭式问题构成,包括七个维度,分别为残疾人对自我心理健康的评估、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心理健康服务意愿、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心理健康服务目标和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情况。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方便取样的原则对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各地残联联络员或社区联络员的陪同下进行调查,根据残疾人文化程度自行填写问卷,或由调查员阅读问卷,残疾人回答后,调查员代为填写。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残疾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程度的评估

该维度设置了5个问题来调查了解残疾人对未来的希望、自卑与孤独的感受,自我认可程度和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结果表明:39.7%的残疾人对未来感到不乐观;在自卑感上,有31%的受访者在相当多的时间上都有自卑的体验,仅有24.9%的受访者从未感到自卑;在孤独感上,26%的受访者在相当多时间上会感到孤独;在自我认可程度上,22.7%的受访者在相当多的时间上感到残疾是一种耻辱;最后,在社会看法上,29.1%的受访者感觉到社会对残疾人存在不公平对待。总体上看有1/3左右的残疾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认识不够乐观。

(二)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和接纳程度

在认识程度方面,我们通过调查残疾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心理健康服务对于促进他们融入和适应社会以及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8.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 39.3%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对残疾人融入和适应社会有一定作用,这之中有22.9%的受访者认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心理健康服务对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方面,有47.2%的受访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有一定作用,这之中有24.3%的受访者认为有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是有一定认识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残疾人认为心理健康服务是很重要的。

在接纳程度方面,我们通过调查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和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的态度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90.2%受访者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是必要的,在关于是否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辅导方面,有80.8%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接受专业咨询。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接纳程度是很高的。

(三)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意愿

对残疾人需求意愿调查的数据表明,57.2%的残疾人都有可能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其中23.4%的受访者表达了肯定会去的意愿,33.8%的受访者选择了很可能去,仅有4.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需求意愿。

(四)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由总体目标和具体服务的目标两个层面构成,总体目标方面75.3%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服务要能帮助残疾人了解或知晓心理健康知识,75.6%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服务要能帮助残疾人减少因残疾而引起的自卑感或者耻辱感,82.2%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服务要能帮助残疾人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增强残疾人的自信。

具体目标方面,受访者中期望家庭生活幸福的受访者占24.5%;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的受访者占21.2%;希望达到人际和谐的目标的受访者占19.7%;希望获得乐观心态的受访者占14.4%;希望预防心理疾病的受访者占8.4%;希望切实解决困惑的受访者占7.2%;希望提升康复信心的受访者占4.6%。表明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需求还是很明确的。

(五)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具体内容

由于残疾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特殊性,我们参考了专家意见,共调查了十项具体内容。分别从残疾人家庭生活、社会交往、职业生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角度入手。在“最希望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调查中,接近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家庭婚姻问题辅导,占总受访者的44.7%。此外,心理保健知识普及、子女教育问题辅导、工作压力缓解、情绪调控也是受访者较为需要的心理服务内容,选择比例均在30%以上。养成良好的品行最低,仅为14.2%。其余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调查具体情况

(六)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形式的调查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残疾人自身应对心理困扰的方式的现状调查;二是残疾人更易接受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三是残疾人愿意选择的机构,即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场所。

通过对应对方式的调查表明,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只有39.9%的受访者选择求助兼职或专业的心理医生,其余有28.8%的受访者选择了从朋友家人那里寻求支持,而剩余31.4%的受访者选择了什么也不做或自己解决 。此外,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并没有从电视报刊杂志上获得相关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知识。通过询问残疾人是否寻求过心理帮助,发现仅有23.1%的受访者有过寻求心理帮助的经历,不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此外25.2%受访者表示考虑过但并未找到相关服务机构,表明当前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欠缺,导致残疾人无法寻求合适的渠道解决心理问题。

在对残疾人更易选择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的调查中,41.4%的受访者选择了心理热线, 38.2%的受访者选择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此外,网络心理服务和社区组织集体活动也是受访者较为接受的心理服务形式,选择比例均在30%以上。其余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具体情况

通过调查残疾人期望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我们发现25.5%的受访者选择了社区卫生服务站,25.3%的受访者选择了社区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两者人数趋于相同。该结果表明以社区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是残疾人更为偏好的,社区在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域优势,即服务的易获得性。其余具体情况见表3。在问及“希望设置专门的残疾人心理服务机构吗”时,75.1%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希望设置专门的残疾人心理服务机构。由此可见,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易获得性和专业化是残疾人较为关注的两个方面。

表3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选择调查具体情况

(七)残疾人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调查残疾人所属社区或相关机构多长时间开展一次有关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活动时,42.1%的受访者选择了从未有过,仅有14.6%的受访者选择了一个月一次,其余选择三个月一次的受访者占16.3%,选择了半年一次的受访者占12.4%,选择了一年一次的受访者占14.6。在了解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制约因素的调查中,27.9%的受访者认为是资金不足,22.2%的受访者认为是没有专家支持,19.4%的受访者认为是领导重视不够,13.7%的受访者认为是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8.8%受访者认为相关机构没有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服务所需要的房屋和设施。 由此可见,目前针对残疾人心理健康而展开的具体行动的力度并不够。

四、建议与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依然较为严峻。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三成左右的受访者自我评价偏低,对自身心理健康认识程度不够,残疾人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隐患的。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持接纳态度,近六成残疾人都有可能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都表明残疾人的心理服务需求意愿是较高的,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3]早有研究表明,残疾人普遍存在婚姻问题,如结婚年龄晚、再婚率低 、婚龄差较大、子女素质不高等,[14]这一点从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目标和内容方面又得到了证实。本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较为重视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内容是有关于家庭问题的,其中以婚姻问题最为突出。

调查结果还显示残疾人自身应对心理困扰方式较为局限,主要为自我解决和寻求亲戚朋友帮助。而近2/3的受访者无法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心理困扰。根据这一结果,可推断我国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供不应求,许多残疾人只能通过家人、朋友或者到居委会、残联、政府的民政部门寻求帮助,但这并不能很有效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而目前,心理健康服务的可获得性已然成为残疾人寻求心理服务一大难题,表明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不够广泛和深入。

为了更好的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文化程度等的残疾人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程度不同,对服务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所以作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或相关机构,应当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需要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如听力语言残疾可以选择开展网络心理服务,视力残疾就可选择进行心理座谈会之类的。对于青少年,要以新颖的服务方式为主,比如心理热线和网络心理服务(心理热线是最受欢迎的帮助形式,因为它方便快捷,还能避免了残疾人尴尬或产生自卑心理,使残疾人更好的开放自我);对于中老年人则偏好较为传统的心理服务形式,比如社区组织集体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心理黑板报/专栏等。同时也可以将新形式和传统形式相结合起来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比如以网络或者手机为载体开辟新的服务渠道,通过残疾人心理健康专栏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新颖的形式宣传普及残疾人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依托社区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作为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健康的场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但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院服务中心既不能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提供心理咨询等[15]。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建议政府部门以地方残联为中心,向周围社区辐射式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可先培训各区县残疾人心理工作人员,再由各区县残疾人心理工作人员向各居委会、各村社培训和发展残疾人心理工作人员。在培训和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现有的基层资源,在此层面上丰富和发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来更好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第三,克服各项制约因素,积极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增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易获得性和专业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更加重视残疾人心理健康相关的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依托地方残联设立专门的残疾人心理服务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同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能多渠道多方面的进行资金筹措。在实践方面要以科研结果来不断的丰富实践方法,以政策和资金作为社区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保障,更好的满足残疾人的心理服务需求。此外,还应当通过媒体等途径加大宣传残疾人心理健康力度,增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12).

[2] 李祚山,张文默,叶梅.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 杨素华.特教中专残疾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1,(2).

[4] 李强,张然.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5] 冯年琴.聋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0).

[6]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4-5.

[7] 黄希庭,郑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8] 范红霞,张媛.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

[9] 李美英,肖汉仕.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服务期望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9).

[10] 李琼,尹天子.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1] 滕丽新,王国威.重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2).

[12] 张景兰,戴晴晴.作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4).

[13] 潘孝富,朱新田.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分析[J].湘南学院报,2012,(33).

[14] 陈涛.残疾人婚姻家庭研究和发展的现状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8,(4).

[15] 吴俊平,李雁.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2).

[16] 张爱莲,招清,李霞.“聆听伙伴”:一项可资借鉴的社区心理学工作项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5,(6).

[责任编辑:朱丕智]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sabled People’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Needs

Li Zuoshan, Li Xinyi, Wang Jing; Li Nanke, Chen Mingyin, Zhou Shuoshuo

(Key Applied Psychology Lab,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mploys self-prepared questionnaires tested 864 disabled peopl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needs of disabled people,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more than one third of disabled people’s mental self-evaluations is generally low; 68.4% of disabled people believe that mental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90.2%of disabled people believe it is important to accept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ose indicate have a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and need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terms of specific service goals, 24.5% of disabled people expected for the happiness of family life b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 21.2% of disabled people want to get good social adaptation, 19.7% of disabled people hope to achieve interpersonal harmony. In terms of service content, 44.7%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th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of family and marriage problems, 39.7%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to be provided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 39.9%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to ask for help with a part-time or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staff, 28.8%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to seek support from friends or family, and the remaining 31.4%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to do nothing or do it by himself. In terms of specific forms, 41.4%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the psychological hotline for help, 38.2%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spectively 25.5% and 25.3% of disabled people choose community service and community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services. The survey also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people to carry out the strength are weak.

Keywords:disabled people;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service needs;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收稿日期:2015-11-18

作者简介:李祚山(1969—),男,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格与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14BRK011),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14133)。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6)02—0092—06

猜你喜欢

残疾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