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研究

2016-06-13陈迪徐李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移动教学大学英语模式

陈迪,徐李洁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研究

陈迪,徐李洁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依据,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现状,构建了一个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旨在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形式,有效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移动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

自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均不断尝试与世界接轨,对高等人才的需要逐渐扩大,对人们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高校均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教学课堂仍处于“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单向传输状态,不能同时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摆脱了英语传统教学中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让英语学习更加个性化和自主化。近些年来,我国的学者们也对移动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相对其进行各种立项研究。

总体说来,我国对移动学习的前期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移动学习理论的探索;二是基于移动技术本身所展开的研究;三是基于教学法和课程方面的研究,如对学习现状、教育实践、学习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较晚。比较突出的研究有叶成林与徐福荫教授(2004)的《移动学习研究综述》[1], 该文主要对移动学习的内涵、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以及所涉及的重要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专著《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中[2],黄荣怀(2008年)总结出了四类移动学习的相关定义。杨婷婷(2013)[3]提出了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六条原则。卢江(2014)[4]以山西省部分高校为例,从移动学习使用工具、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学习者移动学习行为和移动学习的态度四个方面对当前该地区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移动学习可以被加以利用为一种教学新模式,因而本文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基础,根据湖南科技大学的英语移动学习现状创建一个英语移动教学模型,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视角的扩展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1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仅分布在个体内,还分布在媒介、环境、社会和文化中[5]。它强调认知功能的系统性,这与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系统论原理相一致。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整体功能 E整并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部,而是等于□部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产生的协调功能□联的代数和,即E整=□部+□联[6]。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这种系统性为当今大学英语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学生、学习设备、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各个子系统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个人的自主性在整个系统中占主体地位。作为英语移动学习的主体,大学生对移动学习这种新方式的认识和态度是英语教学老师首先应该注意与引导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自己会在课后进行英语学习,为其移动学习形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和可能性。大学英语移动学习也逐渐成为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其次,分布式认知媒介是参与认知活动的。那么英语移动学习设备则是帮助大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认知工具。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与“微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IPAD等各种学习设备已经成为师生、生生之间课后交流的桥梁,QQ、微信、微博及各种英语学习软件都可能是师生间、学生群体间互动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学生可应用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进行自主性学习。分布式认知非常注重社会环境与文化意识带来的差异性。在该理论中,学习环境的状况好坏会影响学习者使用认知工具与学习资源来获取知识的效果。面对错综复杂的英语学习资源,英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过滤,以确保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中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英语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友谊比赛,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学习环境。

总之,分布式认知理论结合移动学习的特征,能够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改革方向。在它的指导下,英语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各项资源以达到预期的英语学习效果。分布式认知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

图1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型概要

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教师与学生是该移动学习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两个角色。与之区别的是,学生是这个模式中的主体,他们自由自主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英语学习资源,或者相互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则负责教学任务的发布与管理,或者辅助监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该教学模式的整体规划图如图1所示。

2.1教学互动模块

分布式认知理论将学习者视为学习这项认知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识和态度至关重要。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600名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发现46%的学生认为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5%的学生认为其是未来英语学习的一种趋势,23.67%的学生将其看做是传统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这说明英语移动教学形式还是受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因而在高校开展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是可行的。

图2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交际模块图

老师与学生是教学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元素,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而,在设计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模块。如图2所示,与传统英语课堂学习模式不同,在英语移动教学模块中,师生可随时随地交流与反馈,生生之间也可随时交流。老师可在该系统中随时发布英语学习资源、布置一些近期的英语学习任务、进行在线辅导答疑与测评。学生则可针对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学习各种英语学习资源,也可在线和学习伙伴创建并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在该模式论坛中提出学习疑问或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可完成在线测试题目进行自我测评。

2.2学习媒介模块

图3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设备模块图

学习媒介是指联系知识传播者与接受者两者间的用于负载、传递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分布式认知理论没有忽视媒介在认知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媒介是连接个体大脑与外界环境的有机中介。在英语移动学习模式中,其指的是学习设备。作为学习资源的载体,移动设备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开展中也至关重要。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无线移动设备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600名调查者中,99%的学生拥有手机、62%表示自己有笔记本电脑、15%会使用电子词典帮助自己学习英语,14.33%的学生甚至拥有iPad等平板电脑作为学习或娱乐工具,12.33%表示会经常使用Mp3/Mp4/Mp5。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各无线移动设备的使用群体,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开展也具备了该有的硬件基础。在此次调查中,70.5%的学生反映他们每月使用移动设备耗费的流量是200M以上。月流量在100M~200M之间的学生比例是14%。相应地,调查者们大多反映移动设备每月耗费流量所产生的费用也较高,他们希望降低英语移动学习的成本,50%的学生甚至期待不花钱就能进行免费的英语移动学习。因而在这一模块中,移动设备需处于一个大而快捷的无线网络中,学习者再通过设备上的英语移动学习服务器进行知识的传输。图3能很好地展示该模块的概要。

2.3学习资源模块

图4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模块图

学习资源模块是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系统中的主体模块,主要为学生随时随地提供各种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资源。在此次调查中,44.33%的学生表示目前移动设备中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能较好地满足英语学习需求。英语学习资源的设置包括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学习内容的设计。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广受学生喜爱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形式依次是视频、音频、图片、文本、动画和游戏等。这说明,随着多媒体教学形式的普及化,学生已越来越倾向于各媒体的组合形式,期待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收获知识。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各式各样,大多数学生表明自己目前最需要的英语学习资源内容是单词记忆、听力练习与口语练习及四六级英语题型专项训练等。单词与词汇的记忆向来是令广大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他们取得较好英语学习效果的拦路虎,因而若能在移动设备上让学生不拘于时间地点进行单词记忆与复习,将难以掌握的词汇放入在线词汇本,并结合试题与情境进行记忆,相信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不再感到枯燥。每日英语听力、VOA、BBC、名人演讲、电影字幕、英语趣配音都是良好的英语听力与口语移动学习素材,若大学生们能抓紧零碎的时间每天坚持听说,不断锻炼自己的听力与口语,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每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经历的一项学习任务,英语移动学习资源里若加入相关的考试素材与历届考试真题供大家参考,并支持在线测评与讲解,这是广大大学生所期待的。所以如何更好地开发出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软件设计者们应该思索的问题。该模块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2.4学习环境模块

图5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环境模块图

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社会与文化环境对个人认知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构建良好学习效果的保障。66%的学生在调查中表明周围同学进行英语移动学习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也对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开展大有裨益。在该模块(如图5所示)中,学习环境包括两方面:自然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好的自然物理环境是指学生在较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学习,尽量免受周围嘈杂声音的影响,同时由于移动学习的特殊性,还需要具备较好的无线网络环境。大学生个体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自然环境,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以抗周围的干扰。学校方面则应该加强网络信号建设,创造一个较好的全WIFI覆盖校园。至于好的人文环境的建设则需要英语老师的指导与鼓励,加强与大学生的课后交流与反馈,可在学习模式系统中采取小组合作、个人表演等形式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英语移动学习。学生自己之间也可自发产生一个良好的英语移动学习氛围,例如班干部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在英语移动学习论坛中用英文进行交流,或者开展班级小组竞赛;同寝室的同学也可互相监督,在完成移动设备上的单词记忆后互相检查或比较各室友的英语配音并给出中肯的建议等。

3结语

大学生们对英语移动学习的需求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而日益增加。通过调查可发现在高校开展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是可行的,而且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导手段,其将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然趋势。分布式认知理论从学习者、学习设备、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为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该理论出发,在对湖南科技大学6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开展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模式,希望对大学英语教学形式的改革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扩大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影响力,有效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发教育研究,2004(3):23-26.

[2] 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婷婷.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 卢江.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调查研究——以山西省部分高校为例[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5] 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心理科学发展,2002(4):43-45.

[6] 周友士.分布式认知与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04(4):299-301.

(责任校对龙四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47

收稿日期:20151119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CX2015B457)

作者简介:陈迪(1989-),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148-04

猜你喜欢

移动教学大学英语模式
摄像录播移动车研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移动教学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永续债券探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