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致仕官员住房状况论析

2016-06-13李梅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住房

李梅



北宋致仕官员住房状况论析

李梅

[提 要]北宋致仕官员的住房表现出不同特点,有的人居室豪华,有的人住房简陋。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除与致仕官个人的经济承担能力有关外,也与他们的生活理念相关。从致仕官员对房屋的态度中,可看出宋人的置产观念。

[关键词]致仕官员 住房 置产

从古到今,住房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生活资料之一,是一个家庭得以安居的标志,同时它又兼有各种功能。今人对宋人住房的关注,或从建筑角度探析当时宅第的风貌,或分析帝王对官员的赐宅现象,或从总体上探讨古代官员的住房情况,①对北宋致仕官员的住房问题少有论及。北宋致仕官员这一群体的住房状况怎样?他们对房屋的态度如何?本文以史传、宋人诗文、笔记小说等材料为依据,对此进行考察。

一、致仕官员住房状况比较

北宋官员致仕后的住房状况,因个人的财力或喜好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情形。财力雄厚的官员,注重生活享受,或买别墅居住,或在家自建园林亭榭以供游赏,他们的居所豪华,面积较大;而生活贫困的致仕官员,注重的是房屋的实用功能,其居所较为简陋。以下就当时致仕官员的住房状况列表(见下页)比较之:

从表中可以发现致仕官员的房屋来源各自不同,有经济支付能力的人,自己购买别墅居住,或在家自建园林;得到皇帝信任和优待的人,有皇帝赏赐的府第居住;还有品行高洁的人在他人的赞助下买宅居住;也有自食其力、自己建造简陋居所的人。从住房的外在表象来看,所居别墅、园林亭榭类居所可视为“豪宅”,所居简陋仅蔽风雨类房屋可称为“民居”。同为朝廷致仕官,其宅第却呈现出明显的贫富分化倾向。从建房时间来说,有些人在致仕前就提早准备,建好房屋,如蒋堂在杭州做官时,就已经治第吴中,为归休做好打算;范镇在京城为官时,就有私第东园在汴京城内;有些人则是致仕后扩建或择地另建或者买房居住,如刁约致仕回京口后,在老家建藏春坞;杜衍致仕后无屋居住,寓居于睢阳驿舍,后来才修建居所。致仕官房屋的豪奢与简陋的差别,置宅时间的迟与早的不同,一方面与其自身的经济状况即财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人的生活理念相关。而致仕官对住房的态度,实际上也反映了宋人的置产观念。

住房类型 致仕官员、官阶 住房状况 材料来源别墅李昉(以司空致仕) 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李昉传》张齐贤(以司空致仕)致仕归洛后,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胜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张齐贤传》裴晋公绿野庄,今为文定张公别墅 《邵氏闻见录》卷十任布(以太子少保致仕) 白乐天白莲庄,今为少师任公别墅 《邵氏闻见录》卷十致仕后归洛中,作五知堂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任布传》孙可久(内臣) 都下有居第,堂北有小园,城南有别墅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十王晏(以太子太师致仕) 归洛阳别墅 《宋史》卷二百五十二《王晏传》园林台榭朱昂(以工部侍郎致仕) 致仕后于所居为二亭,曰“知止”、“休栖” 《隆平集校证》卷十三张士逊(以太傅致仕)赐张士逊以宣化门安重诲旧园,上尝御书飞白千岁字赐士逊,士逊因第中建千岁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七城南赐园,殊为名胜 《文恭集》卷四十《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郭延泽(授虞部员外郎致仕) 居濠州城南,有小园以自娱 《宋史》卷二百七十一《郭廷谓传附传》蒋堂(以朝散大夫致仕)所居曰“灵芝坊”,作园曰“隐圃”。圃之内,如岩扃、水月庵、烟萝亭、风篁亭、香岩峰,皆极登临之胜《中吴纪闻》卷一公在杭日,业已治第吴下 《文恭集》卷三十九《蒋公神道碑》俞康直(致仕官职不详) 即所居东西为退圃、逸堂、遯轩、远栖 《京口耆旧传》卷二《俞康直传》诸葛赓(以太子中舍致仕)辟其居之侧为圃,开竹之蒙密为洞,洞之外为亭,亭之外为池,环卉之总,名之曰归休《京口耆旧传》卷三《诸葛赓传》石洵直(以秘书省校书郎致仕) 即城南旧圃为亭沼,植名花异卉 《净德集》卷二十二《中大夫致仕石公墓志铭》龚宗元(以都官员外郎致仕) 中隐堂 《中吴纪闻》卷二《中隐堂三老》薛周(致仕官职不详) 佚老亭《公是集》卷六《同客饮涪州薛使君佚老亭》,苏轼诗《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程濬(以太常少卿致仕) 即其所居为林下轩 《净德集》卷二十一《太中大夫武昌程公墓志铭》陈知和(以朝请大夫致仕) 作燕誉堂于第之西北隅 《鸡肋集》卷六十四《朝请大夫致仕陈君墓志铭》钱羔羊(以太子洗马致仕) 升卿家西湖上,有园林亭榭 《云巢编》卷十《朝奉郎守国子博士致仕钱君墓铭》李中祐(以太子太傅致仕) 洛阳李氏园池 《苏辙集·栾城集》卷二十四《洛阳李氏园池记》崔立(以工部侍郎致仕) 治家圃,罗植种松,中起小亭曰葆光 《安阳集编年笺注》卷五十《故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公行状》

园林台榭刁约(人称“刁学士”,致仕官职不详) 藏春坞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有诗作记之张去华(以工部侍郎致仕) 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 《宋史》卷三百六《张去华传》张师锡(以光禄少卿致仕) 静居院 欧阳修、梅尧臣、韩琦、王安石有诗寄赠范镇(以户部侍郎致仕)有园第在京师 司马光《范蜀公镇传》蜀公居许下,于所居造大堂,以长啸名之《曲洧旧闻》卷三,司马光诗《和景仁卜居许下》《闻景仁迁居许昌为诗寄之》詹抃(以奉议郎致仕) 稍葺故居,开轩名曰“友陶” 《毗陵集》卷十二《詹抃墓志铭》曹修睦(以尚书员外郎致仕) 第舍园池,疏列泉石 《蔡襄集》卷三十四《尚书司封员外郎曹公墓志铭》赵抃(以太子少保致仕) 高斋(致仕前所建),有水云阁、竹轩、柳轩、归欤亭、濯缨亭等《清献集》卷五《高斋十咏》,第822页普通住房杜衍(以太子少师致仕)至其归老,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驿舍者久之《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第823页栋宇仅足容妻孥 《安阳集编年笺注》卷二《谢宫师杜公寄惠草书》第室卑陋 《宋史》卷三百一十《杜衍传》士建中(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所居蔽风雨而已《公是集》卷四《过士建中屯田居,此君年六十请致仕,所居蔽风雨而已》葛闳(以光禄卿致仕) 所居惟故屋十数间 《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七《光禄卿葛公墓志铭》孙抃(以太子少傅致仕) 京城无善邸第 《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三《朝请大夫太子少师致仕赠太子太保孙公行状》王慎言(司农少卿致仕) 居处俭陋 《范忠宣公文集》卷十四《中散大夫王公墓志》张沔(以刑部郎中致仕) 所居才蔽风雨《公是集》卷五十三《故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陈执中(以司徒致仕) 门不容回车,仅蔽风雨 《张方平集》卷三十七《颍川陈公神道碑铭》苏颂(以太子少师致仕) 筑第京口,仅蔽风雨 《曲阜集》卷三《赠司空苏公墓志铭》施大任(以朝议大夫致仕) 还里中,即市宅,弊小仅足庇风雨寒暑《丹阳集》卷十二《朝议大夫施公墓志铭》

二、致仕官员住房不同的原因

从上表比较可以发现,致仕官的住房状况各有区别,与其致仕时官阶的高低有一定关系,如李昉、张齐贤等人曾任宰执,致仕后也位列正一品官,所享俸禄优厚,故他们有购买别墅的能力,所以住房条件相比他人会更好。但以此来判断致仕官住房的层次,又有失公允。例如杜衍和苏颂也曾任宰相,致仕后享有东宫二品官待遇,从常理上讲他们的住房应该会好些,而实际上却是简陋之至;而以太子中舍(从七品)致仕的诸葛赓、以虞部员外郎(正七品)致仕的郭延泽等人家有园林,这些人的官品较低,致仕俸禄也不高,住房层次却不低。从上述几人事例来看,致仕官住房状况又似乎与其官品的关联不大。从总体上说,致仕官住房有差别的原因,主要与致仕官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理念相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些致仕官员自身经济状况较好,财力丰厚,所以他们有足够的钱财来买别墅或扩建自家房屋。前举张齐贤、任布等人在洛阳有别墅居住,这些人在任时官职较高,致仕后品级亦高,所享俸禄丰厚,经济条件允许,故而有能力购买豪华居所。王默致仕后,“归而治大宅,开花圃,筑台榭,与父老歌舞之”,②王默以七品官阶朝奉郎致仕,俸禄收入不多,他对自己屋宅的修建,以及开辟花园,修筑亭台楼阁,支出较多,其费用应是来源于家中其他收入或祖辈所留资产。太康人沈超回,因宦途不遂而倦于从吏,慨然曰:“大丈夫生世不得行意于官,则当肆志于家,安能郁郁久事若而人哉?”③故四十二岁就致仕回家:“即归,尽发其故赀益大其所居第,使之壮丽高明,称其意气。凿池筑台,育龟鱼,殖名花,嘉木修竹以侈游观。曰:‘吾宁乐此以终身’。”④沈超回致仕后扩大其居宅面积,修建水池台阁,养鱼种花,其支出来源于他以前积攒的财产。可见,个人经济状况的不同,所住房屋即有豪华与否的区分。

与之相对的,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贫穷而无屋可居,或借住他地,或依靠他人接济买屋居住。如杜衍,“清介不置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⑤刘涣致仕后也没有房子居住,曾巩云:“刘凝之仕既龃龉,退处庐山之阳。初无一亩之宅、一廛之田,而凝之嚣嚣然乐若有余者。”⑥杜衍和刘涣都是因生活贫困,致仕初期没有房屋居住,后来才修建居所。蒲城人许渤致仕后,“今仆射富公亦遗钱十万,遂买山居于箕、颍之间。”⑦许渤家庭贫困,以秘书丞致仕,为从七品官,致仕俸禄较少,因有富弼的赞助,才得以买地筑室。再如赵幹,以驾部员外郎致仕,“行过山阳郡,举子王生鬷见公于传舍,高公清节,为买宅一区,田一廛,遂留寓于山阳。”⑧王鬷因慕赵幹为人,即为其买宅第和田产,于是赵幹未回老家南阳,居住于山阳以终老。

致仕官生活理念不同,导致他们对房屋的要求各异。注重生活享受的,重视居所的环境建设,在家中修建别墅或园林亭沼,既可赏玩,又兼休养。苏辙谈及李中祐致仕后的生活曰:“既得谢,居洛阳,引水植竹,求山谷之乐,士大夫在洛阳者,皆喜从之游。”⑨此类人追求的是一种雅致、闲适的生活,在他们的视野中,房屋兼有审美功能和文化意蕴两重含义,从他们对园林的布局和居于其中的活动就可看出这一点。今人在谈到园林的功用时说:“这种园林使士大夫不离都市或住地而得享自然之美,体现了出世与入世、富贵与山林之乐以及畅情与比德的结合。”⑩在都市中,有一个清静的处所可以观赏自然之美,可以享受山林之乐,在他们的心中,园林作为居所的功能淡化,其审美功能较为清晰。故时人言:“挂冠归后爱林泉,择地为亭欲看山”,⑪此语正是致仕官员园林生活的写照。

从文化意蕴来说,致仕官对自己所建园林的命名可以看出主人的意趣所在。例如朱昂的“知止”、“休栖”二亭,寓含知止足而退休,以亭为休憩栖息之地。蒋堂的“隐圃”、俞康直的“退圃”、诸葛赓的“归休亭”等,无一不表现出主人退隐于林下的生活旨趣。同时他们的园林等又为时人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成为文人诗歌中赋咏的对象。如张师锡以光禄少卿致仕后,在所居地洛阳建有“静居院”,欧阳修、梅尧臣、韩琦、王安石就写诗歌赠之。四人诗分别从不同角度,或描述静居院四堂不同的命名及寓意,或颂扬主人的家世和家风以及处世之道,对居室主人逍遥自在的生活乐趣表达歆羡之意。刁约致仕后在京口建有“藏春坞”,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也分别写诗歌咏之,表达对刁约致仕后悠闲生活的称赏。上文所举《洛阳李氏园池诗记》言“公卿皆因其园而赠之以诗凡若干篇”,即是表明当时公卿士大夫以李中祐的园亭为题的诗作很多。此类诗歌通过对致仕官员居处的描述,亦可见北宋官员致仕后的生活状态。

不大重视物质享受的人,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更注重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房屋作为身外之物,并不为他们特别关心和关注。对这些人而言,注重的是房屋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至于其外在的装饰及面积的大小,并不为他们所重视。杜衍退休之初借居于南京驿舍中,后来虽然修建了自己的房屋,也是狭小简陋之极,其诗言:“外以避风雨,内以安妻儿。”⑫从诗中内容可知他对住房没有过高的要求,认为只要能遮蔽风雨、安顿妻儿的居住就行,可见他并不看重物质生活,不重视外在的享受,对他来说,豪华的装饰及广阔的面积只是浪费,俭约为他的生活态度:“何尝广居室,俭为后人师。”⑬与之相似的,还有陈执中、张沔等人。

三、住房所反映的置产观念

古人的置产,即购置田宅并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家产的一部分。田地和房屋作为不动产,古人对其看法各不相同。北宋致仕官员的置产观念,表现出相对的两种态度,一是置产,二是不置产。前者如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在退休前就提早置产;后者如杜衍、葛闳、孙抃等人,无论在任还是退休后,都不愿置产。致仕官的置产与否,也可看出他们的人生态度。

官员置产行为,首先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关。宋太祖建国之初,就鼓励大臣们多置田宅,享受人生:“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⑭上层的倡导,下必效之行之,故而置买田宅是当时社会风尚所趋。其次,宋廷对官员多有优待,丰厚的俸禄,为官员置产提供了可能,使他们有经济承担能力去购置田宅。最后,官员的置产行为也是传统观念使之然。古人出仕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改变现状,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置买田宅等不动产可使自身甚至是子孙后代数世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益处可谓多矣,何乐而不为?许多人在作品中就明确表明自己对田宅的渴望与需求。欧阳修谈及自己的处境时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因为在京城没有自己的屋舍而租房居住,条件简陋,故而有置田的想法。早在皇祐二年,欧阳修在应天府任上,就已经与梅尧称相约在颍州买田。也在写给梅氏的诗中说:“行当买田清颍上,与子相伴把犁锄。”⑮后来他卜居颍州并修建房屋为归休做打算,在给友人的信中也多次谈及居所的状况:“弊庐地势喧静得中,仍不至狭隘,但易故而新,稍増扩之,可以自足矣。”⑯四十四岁时就已经考虑置业为自己致仕做准备,可见他对田宅的重视。苏辙一生。历尽官场沉浮,晚年方在颍昌建房居住:“家本眉山,贫不能归,遂筑室于许。”⑰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家中人口众多,为了让全家老少有躲避风雨的地方,他才修建住处:“宅舍元仍毕竟空,兴惯住草庵中。一生滞念余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三间道院吾真足,余问儿曹莫问翁。”⑱可见,大多数人置买田宅,是为了追求生活的安定,或者说,为了追求更好更稳定的生活,以免去流离奔波之苦。

只要在个人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官员的置产行为,一般来说是合法的。当然,也有因置产而犯罪的致仕官员,如苗振。据《临汉隐居诗话》记载云:“苗振,熙宁初知明州,致仕归郓,自明州造一堂,极华壮,载以归。或言:‘郓州置田亦多机数而得’。是时,王逵亦居郓,作诗嘲之曰:‘伯起雄豪世莫偕,官高禄重富于财。田从汶上天生出,堂自明州地架来。十支画船风破浪,两行红粉夜传杯。自怜憔悴东邻叟,草舍茅檐真可咍’。伯起,振字。东邻,逵自谓。是时,王荆公秉政,闻此诗,遽遣王子韶为浙路察访,于明州廉得其实,遂起大狱。振竟至削夺。”⑲苗振因置宅太过豪奢被人讥讽,致仕后亦被削夺官爵,这在致仕官员中是少有之事。以此来看,置产还须有度,如果过度经营,有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结果。

不置私产的人,如杜衍,“清介不置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⑳杜衍致仕后不为营生奔忙,只靠俸禄生活,“杜祁公不营生事,止食其俸而已。然闾里吉凶庆吊与亲识之道南京者,相与燕劳,问遗之礼,未尝废。”㉑与乡邻及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往来等礼节,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同时他又乐善好施,即便有致仕俸禄,自己生活节俭,还是家无余财。又如葛闳,致仕归家后不营产业,居处简陋,“生事素薄,或劝其营产旁郡,可图丰厚者,曰:‘丘墓在此,将安之乎?’所居惟故屋十数间。”㉒居于故屋却处之坦然,可见其人之胸襟。再如孙抃,“素不善治生产,在贵近日久,所得俸赐甚厚,随入随费,婚姻丧祭外,则以均赡宗旧。故家无余资,室无玩好,京城无善邸第,后房无姬媵。其所以奉养之具,宛若寒素。”㉓张沔亦是不置财产,“不治家人活业,仰俸禄以生,而厚于宗族乡党宾客。所资养周给,称其意厚薄,初不计有无。及其归,家居也,囊箧无余赀,所居才蔽风雨。”㉔

官员为什么不置产?宋人各有说法。《宋史·刘福传》中云:“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卒不许。”㉕刘福认为儿子们没有功劳于朝廷却想要住大房子,是为他们自己的安逸生活做准备,所以他不愿置买房屋,只是租房居住。王旦则认为子孙应该自立而不是依靠祖辈的财产生活,所以他也不置田宅:“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㉖毕从古谈及他不为子孙置买田宅的原因曰:“使吾子孙贤,虽无田宅,未闻有饥死之贤士也。如不贤而厚遗以田宅,只速其败尔。何益?”㉗他认为子孙自身贤能自然不会受饥寒之苦,如果为不肖之徒,即使有田宅,只会加速衰败而无益于其生活。孙抃致仕后,曾有人劝勉他当为子孙后辈做打算,实际上是劝他为后代置买田宅以积累财富。孙抃如是说:“吾为子孙计岂不足耶?幼而教之诗书,长而任以爵禄,若而曹但能忠于君,孝于亲,义于宗族,廉于公家,不为奸欺敛险之行,守此足以保数世安佚矣。”㉘孙抃认为,教子孙诗书,使之懂礼仪,能自食其力,不做违法之事,自可保证后代数世安佚。皇甫鑑的看法亦与之相同,他也不为子孙多营业,曰:“不如教使治心田也。”㉙这些人考虑问题较为长远,不为眼前利益而斤斤计较,显示了对人生的通达态度。

致仕官置产与否,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态度。置产对致仕官个人来说,田宅作为永业产,为自身和家人的安定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后辈如果经营这些田产,所得收入可使后代衣食无忧,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观念。但如果子孙不善经营或行为不端,这些田宅有可能会落入他人之手,其生活亦有可能陷入困境。如王彦超致仕后,“宣化门内有大第,园林甚盛,不十余年,其家已鬻之矣。”㉚尽管王彦超致仕后留给子孙有大宅第,而且自己生活俭约,但后人不善经营,最终还是将房子出售于他人。从这一事例看,置宅也不能完全保证后人的生活无虞。不置产业的人,并不是说他们不为子孙后世计,只是他们观念更为通达,为后代考虑的更为长远,在他们的观念中,田宅或可解决子孙一时的衣食无忧,但不可能使数世无忧,如果教给他们诗书礼仪等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有安身立命之本,自有立足之地,这才是留给子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北宋致仕官员对置产的不同态度,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①参见王颂:《浅议北宋宅第建设》,太原:《山西建筑》,2007年第7期;王艳:《宋代赐第问题研究》,银川:《西夏研究》,2014年第4期;完颜绍元:《中国古代官员的住房》,北京:《国土资源》,2008年第6期。

②黄庭坚著,郑永晓整理:《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84页。

③④许翰:《襄陵集》卷十一,《给事郎守殿中丞致仕沈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曾巩著,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卷四十五,《寿安县君钱氏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07页。

⑦范纯仁:《范忠宣公文集》卷十二,《秘书丞许君墓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张方平撰,郑涵点校:《张方平集》卷三十七,《朝政大夫赠礼部尚书天水赵公神道碑铭》,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38页。

⑨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校点:《苏辙集·栾城集》卷二十四,《洛阳李氏园池诗记》,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12页。

⑩于民:《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29页。

[责任编辑 李振武]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14X(2016)03 -0117 -07

作者简介:李 梅,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闽南师范大学教师。南京 210023

猜你喜欢

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明年年底前居民换购住房可享个税退税优惠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农村住房安全 决胜脱贫攻坚战
●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或者年度中间换租造成中间有重叠租赁月份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谁占有优质住房?——单位与住房分配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