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当代家族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2016-06-12岳涛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治理模式家族企业改革措施

岳涛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家族企业随之产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家族企业现在也面临着经营困难,企业改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给予重视并且加以解决。

关键词:家族企业 问题 发展现状 改革措施 家族企业 治理模式

一、家族企业的含义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通常他们是以家族血缘或朋友同学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企业,而且家族成员控制着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权,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由家族控制,家族成员在公司担任一些重要的职位。

1.中国家族企业的形成。中国的家族企业正式发展于清朝末期,那时民间的一些仁人志士,好多怀着实业救国的观念投身实业,创办了当时许多知名的企业,这些企业也就是中国式的家族企业的前身。迅速发展时期是在民国时期,那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中国,同时当时北洋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致使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家族式企业,典型代表有荣氏家族、刘鸿生刘氏家族。

2.中外家族企业对比。对比下中外家族企业的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他们也有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而且附加值较低。改革开放后,市场复苏,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渐渐得到满足,就业压力也被缓解。这时家族企业才开始从新有了发展的契机,一些企业才迅速崛起。第二,在西方国家,家族企业家族成员的产权往往是清晰的,而我国恰恰相反。这是因为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是家人、朋友或者同学之类的,彼此相互信任,而对于财产产权没有分割清楚,就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二、中国家族企业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纵观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史,家族企业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和问题,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遇到问题决策效率高,员工工作效率高,员工奉献精神强,团队合作精神强。然而家族企业也有着不可否认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家族企业往往采取一言堂,有的领导者有着足够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但个人决策也有失误的时候。总的来说,企业的决策由一个人来决定,往往缺乏科学而有效的决策机制。

2.家族企业文化具有排他性。一切问题的根源往往存在于文化中,家族企业是以家族亲友或者朋友乡党为纽带,结成一个非常狭隘的人际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具有排他性,往往把优秀的人才和资源以及非常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全部拒之门外。对外界的防备心理,最终导致彼此互不信任,以致出现问题。

3.家族成员控制力过强。在中国家族企业对员工控制过强,由于家族成员在企业控制力过强的后,削弱了科学管理和制度的力量,这样会让企业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当中,如果遭遇內部的人事变故或市场的重大打击,企业极可能失控,以至于走向衰亡。

三、具体改革方案与未来道路选择

通过对中外家族企业的比较,针对以上问题我得出以下的改革解决方案:

1.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家族企业需要在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科学的管理创新和实践成果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用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来推动管理创新。家族企业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他们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运行机制,保障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内部强化董事会独立性,外部强化监事会职能。现代化家族企业要建立独立性的董事会,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內容已在全球范围內推广在我国公司法律框架之內,监事会应该更加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功能。如引入债权人代表和中小股东代表,限制公司內部大股东和党组干部比例,以有效地监督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

3.激励约束机制重构。重点针对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激励机制包括:确立以年薪制为主体的激励性薪酬体制,以企业全年经营效益作为经营治理者获取薪酬的依据等。

我国建立现代化家族企业制度的道路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我国现代家族企业制度要保留家族企业的外壳,还要吸收、借鉴儒家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合理內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合理引进职业经理人进行家族企业管理。实现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模式灵活化,从而建立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

猜你喜欢

治理模式家族企业改革措施
德家族企业风光不再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家族企业有什么特点(答读者问)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数据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