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6-06-12涛,高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困难家庭

刘 涛,高 健

(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刘 涛,高 健

(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在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学历、专业以及个人能力均显著影响大学生能否就业,经济困难对于大学生就业与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除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

就业情况;调查研究;LOGIT模型;对策建议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几乎每年都会出台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特别是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为10%-15%左右,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相比于普通学生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较少等原因导致其在就业方面面临更多的问题与障碍。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有限,大学期间家庭为其承担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其承载了更多的希望与期盼,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或帮助家庭脱贫。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工作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山东省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重点讨论了家庭经济困难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后,从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帮扶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学校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主观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认知缺失或存在偏差,缺少兴趣特长,加之一定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在大学期间要么仅仅关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么四处兼职打工赚取劳动报酬,忽略了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和社会交往,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以及实践创新等能力较差,而这些能力往往是企业在招聘时比较看重的。在择业观念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急于改变自身的现实状况,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不管工作如何以及适不适合自己先找一个再说;另一种是将就业意向仅仅定位于大城市、大企业和大机关的福利待遇高的岗位。前者造成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频繁转换工作,就业不稳定,后者则造成他们很难找到工作。

(二)客观方面。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供需矛盾的结果。供给方面,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数量逐年递增,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56万人,比2015年的149万人又增加了7万人,高校毕业生的逐年递增造成就业市场上供给过剩;需求方面,受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的影响,外贸和制造业等行业增长乏力,个别产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就业机会增加有限,加之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导致对于经济社会资源缺乏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需求愈发有限。与此同时,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成本上升等问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

三、调查与数据

为了弄清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重点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5份,其中有效问卷298份,有效问卷率为85.14%。调查问卷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专业类别、个人能力以及就业状况等方面的问题,覆盖较为全面,能够比较综合反映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

表1 问卷调查基本问题的统计结果

如表1所示,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较为均等,在统计分析时,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性别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被调查者中有18%的同学家庭经济贫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属于较富裕和一般情况的占74%,仅有8%的被调查者其家庭富裕或富裕并有一定社会地位,这说明在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合适的职位,依靠家庭的社会关系寻找工作的同学仅占少数。简单起见,分析时我们将被调查者家庭情况分成两类,即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专业分布方面,由于该校是政法财经类院校,因此,法律专业的被调查者占到调查总数的41%,经济类专业的被调查者占到了40%,其他专业的被调查者总和仅仅占19%。简单起见,分析时我们将被调查者专业情况分成两类,即法学类专业和非法学类专业。

关于被调查者的个人能力,我们统计了他们入学时的高考成绩和职业能力。其中,高考成绩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高考阶段,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高考成绩基本上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被调查者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利用该校针对毕业生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表进行调查并进行计算,计算得出被调查者的职业能力平均得分为75.6(满分100分)。职业能力得分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该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尚不健全,实践实训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该校为本科院校,学生更关心考研、考公务员和出国留学等事情,对于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就业状况,被调查者中就业(包括直接就业、升学和出国)的人数为195人,占65%,未就业的人数为103,占35%。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统计性描述

被解释变量我们选择就业与否,解释变量为被调查者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困难赋值为1,不困难赋值为0,控制变量我们分别选择性别、学历、专业类别、高考成绩和职业能力五个变量。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二)模型选择与实证结果

因变量为就业和未就业,是典型的二值选择变量,因此比较适合使用二值选择模型。典型的二值选择模型有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由于逻辑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有解析表达式而标准正态分布没有,故计算Logit模型通常比Probit模型更为方便,因此选择Logit模型,同时列出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作为对比。

那么,在二元Logit模型中,第i个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概率可表示为:

其中,yi=0,1表示就业与否,0代表未就业,1代表就业。 xi包括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利用计量分析软件STATA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二元选择模型回归结果

第一,性别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性别对于就业与否的影响程度较大,其系数为1.576,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这说明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女大学生就业踏入职场后,在平稳一段时间后,婚嫁是正常现象,由此而产生的婚假、产假等各种假期以及各种补贴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不仅如此,绝大多数男性比女性的抗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要强。

第二,学历及专业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学历对于就业的影响较明显,其系数为-0.835,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0%的检验,这说明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要比本科生差。这是因为学历是关于学生素质比较好的一个反映,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岗位要求的设定大多限于本科。专业类别的系数为-0.732,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说明专业对于就业与否的影响非常显著,法学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差于非法学类专业。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学专业就业面相对来说较窄,实践和职业资格的要求较高,就业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于经济类等人才的需要较多,就业相对较为容易。

第三,个人能力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高考成绩的系数为0.351,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究其原因,高考成绩越优秀的学生,一般资质越好,其潜在的学习能力也越强,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历练,各种能力提升会更加明显。职业能力的系数为0.651,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职业能力对就业有显著的影响,主要原因是职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胜任各项工作的基础,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均十分看重。

第四,家庭经济贫困对于大学生就业与否并没有太大影响。家庭情况的系数为-0.719,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对于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并不明显。结合表2的数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均值为0.730,大于不困难学生的0.637,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反而好于非贫困学生。究其原因应该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家庭状况不允许他们继续学习或毕业后慢慢寻找工作。对调查问卷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层次相对较低:被调查者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54人,就业的有40人,占到总人数的74%,其中,有33人进入中小型民营企业,占82.5%,有2人进入国有企业或银行,有2人考上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有2人考上研究生,分别各占5%,有1人进入外资企业,占2.5%,出国留学的人数为0。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入中小型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学生的70.9%,而其他就业方向的比例均远低于非贫困学生。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包括活动经费不足、社会资源缺乏、家庭负担较重等,加上普遍存在的心理自卑问题,使得他们在寻找和选择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出国留学均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就业选择。

五、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涉及到学生、学校和国家三个层面。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解除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完善教学体系,提升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立身之本,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未来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除了安排各种专业和实践课程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打造“课、证、赛、岗”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校在考证、参赛以及实习环节应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帮扶,切实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有针对性的帮扶,解除后顾之忧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校除了在学习期间通过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杂费以及奖学金等方式进行常规性帮扶外,还要在毕业期间建立有针对性的帮扶机制。一是要成立就业心理辅导中心,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消极情绪,给予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疏导,使他们能信心满满地参与到就业竞争中去;二是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专项援助基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路费和住宿费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各种就业机会;三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计划。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考研辅导、事业单位公务员笔面试培训以及出国留学辅导课程的学费减免和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输在就业道路的“起跑线”上。

(三)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展就业渠道

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获取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包括建立就业信息网站搜集并及时发布各种就业政策和信息,积极组织企业宣讲会和招聘会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校应优先推荐其中的优秀学生到相关企业任职,同时重点宣传 “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1]邹小荣、郭新力.大学生就业难的理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2]李晓伟,花昭红,鞠红梅,牟宏玮.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研与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3]黄建美,蒋林.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王海波.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援助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3.

[5]陶俊清.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性缺失及其发展支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6]王海波.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援助对策——以广西高校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

[7]张锡钦.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5.

编辑:崔月华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problem research

LIU Tao,GAO Jian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school,Jinan Shandong 250014)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on job-hunting difficulties for th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by binary LOGIT model using the data abou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an university in Shandong.The results show that gender,educational background,majors and personal skill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economic difficulties plays no significant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However, economic difficulties affect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Schools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remove worries about money of th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quality.

Employment Status;Survey Research;LOGIT Model;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C913

:A

:2095-7327(2016)-09-0078-04

刘涛(1980-),男,山东曲阜人,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高健(1982-),男,山东新泰人,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

山东政法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科研项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困难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