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及应对策略

2016-06-12新,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科书小学语文

李 新,马 靖

(1.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9;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试析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及应对策略

李新1,2,马靖2

(1.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100089;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

摘要:通过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发现教科书中存在一定的性别偏见,这种性别偏见一方面表现在两性形象在课文和插图中出现的数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课文和插图赋予两性形象的内涵上。为了消除这种性别偏见,需要编者增强性别意识、审查者加大对性别偏见的审查以及使用者的性别自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偏见

所谓性别偏见“指以性别为基础的偏见,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1],性别偏见最主要的表现是男尊女卑的观念,认为女性从生理和能力上天生不如男性,应该作为男性的附庸,处于从属地位。本文主要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1~6年级课本(以下简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性别偏见问题,正视这种偏见并努力纠偏,是本文的目的。

一、两性形象出现的数量差异体现教科书的性别偏见

1.两性各自在课文中出现的数量差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1~6年级共12册,共计445篇课文,其中包括262篇重点课文,91篇略读课文以及92篇选读课文。一年级共59篇课文,无略读课文,5篇选读课文;二年级共78篇课文,无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三年级共80篇课文,包括8篇略读课文,16篇选读课文;四年级共80篇课文,包括30篇略读课文,16篇选读课文;五年级共73篇课文,包括28篇略读课文,17篇选读课文;六年级共75篇课文,包括25篇略读课文,18篇选读课文。本文选取课文中出现如“爸爸、爷爷”、“他”、“总理”或是“陶行知”等等带有性别指示的名词作为“男性”计入统计。而将“妈妈”、“奶奶”、“她”或是“宋庆龄”等等带有性别指示的名词作为“女性”计入统计,情况如下:

表1 课文中两性出现的频率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一年级上册女性出现在课文中的频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册教科书男性出现在课文中的比例均高于女性,二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下册男性的出现频率高达100%,其他各册男性出现的频率也基本维持在60%~100%之间,相比之下,女性的出镜率就低得多,基本在30%~60%之间。

2.两性各自在插图中出现的数量差异。在统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时,本文选取了只出现一位或多位男性、或只出现一位或多位女性的插图,以及在一幅插图中既出现男性,也出现了女性的插图作为统计数据。古诗和神话故事的插图计入统计,人文景观插图不计入统计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出现人物的插图共有965幅,其中,一年级共171幅插图;二年级共194幅插图;三年级共190幅插图;四年级共126幅插图;五年级共216幅插图;六年级共68幅插图。在统计时,除如人数多,难以辨认而没有统计之外,其余均进行统计,插图出现的频率统计如下:

表2 插图中两性出现的频率统计

通过两性在插图中出现的频率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二年级男女两性出现在插图中的频率基本持平,男性略高,但是从三年级开始,男性出现的频率就开始急速上升,基本是女性在插图中出现的三倍之多,维持在70%~80%。并且部分女性形象是应故事情节需要而被加到插图中,她们在插图中的作用仅仅是男性的陪衬。

二、两性各自形象赋予的不同内涵体现教科书的性别偏见

1.两性各自在课文中出现的形象大不相同。总体上看,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男性被塑造成智慧超群、正义凛然、身怀绝技的形象,而女性则是男性的衬托,她们被描绘成了懵懂平庸、贤良淑德、默默无闻的形象。

(1)男性充满智慧,女性懵懂平庸。教科书中的男性充满智慧,而女性却是懵懂平庸;男性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工作中的主力军,女性则是扮演需要被保护、甚至是值得人们同情的残疾者。如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中,幼年的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看星星,奶奶慈爱地看着孙子,但爷爷却是为张衡讲解了北斗七星,对张衡刻苦研究天文,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有着重大影响和启迪。显而易见,年幼的孩子们学过这篇课文后,一方面建立起对张衡作为著名天文学家的认同,另一方面潜移默化的会将“爷爷”和“奶奶”的角色定位固化,即“爷爷”是智慧的、奶奶是“慈祥”的。这种思维定式的形成就是性别偏见的开始。又如,在三年级上册《掌声》一文中的英子是一个残疾儿童,原本内向自卑的她在大家的鼓励下才有勇气登台演讲;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里的盲童安静是一个懵懂天真的女孩子……,同时,女性在男性的光环下略显平庸;如在《落花生》一课中,爸爸为“我们”讲述做人的道理,而妈妈则作为旁观者只是在一旁微笑,并未发表意见;《看月食》一课中,爸爸为“我”讲出现月食的科学的道理,而作为女性的代表的奶奶却认为月食是“天狗吃月亮”,以奶奶的平庸衬托爸爸的英明。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这些作为普通人的智慧男性和平庸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男性正义凛然,女性贤良淑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塑造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正直善良、充满爱国情操,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正面人物,他们正义勇敢、不怕牺牲,敢于舍己为人。如《她是我朋友》课文中为了救朋友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少年阮恒;《小英雄雨来》中爱国情深、勇敢牺牲自我的小雨来;《狼牙山五壮士》中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五位壮士;《穷人》一文中家境贫寒却毅然收留死去邻居遗子的丈夫等等。而女性经常以贤良淑德的形象示人,她们善良且富有爱心。如《燕子专列》中冒着严寒救助燕子的善良小姑娘贝蒂;《七颗钻石》一文中用珍贵无比的水救助素不相识路人和小动物的女孩;《给予树》中用自己零用钱给救援中心孩子买圣诞礼物的金吉娅等。但教科书中也塑造了一些反面的女性形象,如五年级下册阅读材料中的《烽火戏诸侯》中的视国事为儿戏的褒姒;《三打白骨精》中的被孙悟空数次识破的可恶妖精,以及在课文《西门豹》中被正直机智的西门豹惩治的可憎邪恶的巫婆。总体上看,男性形象更加伟岸高大、正义刚正,女性的正面形象就是贤惠、善良。

(3)男性身怀绝技,女性默默无闻。男性多带有智慧的光环,身怀绝技的也大多是男性。他们或是拥有超高的技艺,或是在他所工作的领域数一数二。他们极具智慧,善于思考,具有雄心壮志,且对人类和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形象,他们是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发明家和诗人,他们是书写历史篇章的主人,是引领时代的先驱者。比如《惊弓之鸟》中的更羸,就是一位射箭能手;《万年牢》一文中的父亲做冰糖葫芦的手艺无人能敌;《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的少年就是一位善于木雕手艺的人;《刷子李》塑造的主人公在刷漆的时候从来不会在衣服上留白粉;《顶碗少年》中的少年是一位杂技演员,拥有高超的杂技表演技术。《詹天佑》中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晏子使楚》中能言善辩,能在别人的侮辱之下保持尊严的、不惧怕君王的晏子;《将相和》一文中的外交能手,心胸宽广且以国家大事为重的蔺相如,以及《景阳冈》中骁勇无畏、空手擒虎的武松等等。而具有精湛技艺的女性则少之又少,她们大多平凡无奇,默默无闻,她们没有过多的文化,她们仅仅是丈夫的附属品或衬托,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护士,是教师……,女性只需在家庭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服从丈夫的指挥便足够了。而女性则站在男性光环的阴影下,显得平淡无奇。

诚然,不管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国家的教科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这种出“男主外,女主内”的特点,因为性别不平等是每个国家的教科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2]。但值得一提的是,教科书中女性角色也并非都是消极避世的,如三年级上册课文《我不能失信》就赞扬了幼年的宋庆龄守信的品质。四年级下册课文《文成公主进藏》一文赞颂了为了西藏与内地和谐交往而远走他乡的文成公主,以及六年级下册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了科学而献身,顽强刚毅的居里夫人,这些都是鲜活的女性榜样,只是除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我不能失信》和《文成公主进藏》都是略读课文,是教学过程中的非重点。由此看出,编者对女性榜样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2.两性各自在课文插图中展现的形象反差巨大

(1)男性形象高大健美,女性形象孱弱多病。插图中的男性普遍具有形象高大、身材健美的特征。如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中健壮英勇的更羸与魏王。《夸父追日》中的巨人夸父带有男性特有的阳刚之美;四年级下册课文《普罗米修斯》中为拯救人类,主持正义的天神形象;《难忘的泼水节》中身着民族服饰的周总理;《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插图中英勇就义的五位壮士;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中与战士一同推碾子的毛主席;五年级下册《桥》中的老汉和他的儿子;《将相和》中的廉颇和蔺相如;《景阳冈》中空手擒虎的武松;《少年闰土》中身材结实的闰土;《梅花魂》中身材挺拔,善于书画的外祖父;六年级下册的《灯光》中的革命英雄郝副营长以及《为人民服务》中的八路军等等。而与男性高大健康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在插图中则呈现出娇弱柔弱、孱弱多病的形象。如《月亮的心愿》中因病而卧床不起的母亲;《爱迪生救妈妈》中同样卧病在床的母亲;《掌声》中因双腿残疾而自卑内向的英子;《触摸春天》中双眼失明的女童安静;以及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插图中受苦受冻的无助女孩等等。

(2)男性榜样刻画栩栩如生,女性榜样寥寥无几。插图中出现了许多男性榜样的形象,尤其是一些男性伟人的形象。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中敬爱的邓爷爷;《司马光》中机智救人的少年;《难忘的泼水节》《一夜的工作》中平易近人、辛勤工作的周总理;《开国大典》出现的如毛泽东、周恩来等等一系列国家领导人物;《邮票齿孔的故事》中的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画家和牧童》中虚心和蔼的著名画家戴嵩和聪明机智的小牧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令人敬仰的鲁迅;《蜜蜂引路》《灰雀》中善于观察生活的列宁;《小摄影师》中的高尔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伽利略、《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的李四光,以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关心儿童学习叶圣陶以及少年时期的作家肖复兴《伯牙绝弦》中的伯牙和钟子期;《月光曲》中的贝多芬等等。而插图中出现了女性伟人形象的课文仅有《我不能失信》,《文成公主进藏》以及《跨越百年的美丽》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分别赞颂了诚实守信的少女宋庆龄,为祖国和平奉献自我的文成公主和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居里夫人。与插图中出现男性伟人的频率和数量相比可谓少之又少,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让孩子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男性天生优于女性,男性榜样的力量更强大。

(3)男性职业形象丰富多彩,女性职业图景固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中,男性的工作范围几乎延伸到所有的职业领域,并且男性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们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他们可以是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发明家、军事家、音乐家、画家,他们可以是工程师、建筑师,他们在室外保护家园,研究大自然的奥秘,他们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风骚。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女性在插图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基本被定位于“母亲”、“家庭主妇”、“教师”或者是“护士”等几个层面上,出现的频率也远远小于男性。如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插图以及《妈妈的账单》中的妈妈;《卡罗纳》中的女教师;《自选商场》中手持购物袋,生活围绕家庭的母亲;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插图中,母亲身上系着围裙,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丈夫的贤妻,孩子的好母亲的形象,而母亲旁边站着身着风衣,旁边放着公文包的丈夫,与正在家操持家务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职业角色的固化是男女性别偏见重要体现,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们就因为性别的原因,开始逐步固化他们的职业选择,久而久之,儿童则会在这种文化倾向下被影响,从而或加深或调整对自己性别的认识[3]。

三、改进建议

1.编写者需增强性别意识。教科书中性别偏见的消除,首先责任在于教科书的编撰者。需要编撰者增强性别意识,将性别平等的观念融入到教科书的编写,编写者需要正视这样一点,即“在理想的教材中,传统所认同的女性形象只是作为多种选择当中的一种,而不再是评价女性价值的标准”[4],因此需要多摘选、编写有具有时代感的女性名人、伟人的文章,丰富、鲜活女性形象,丰富女性职业,使女性形象多样化。其实如男性一样杰出的可供选编的女性榜样并不少见,只要编者能够深入地挖掘,选取适当的题材编入教材,相信教科书中存在的刻板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偏见的现象终究能够消失。其实,在教材编写之初,编写者就应正视自己可能出现的性别偏见意识,切实防止教科书编写者对性别偏见集体无意识的出现。此外,在增添女性文章的同时,在插图上也必须有所改善。注意不要将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来呈现,也不要将女性完全局限在家庭场景之中,在插图上同样应使女性摆脱娇弱无能的形象,编者们需从选材、配图等多方面进行谨慎筛选和斟酌,树立新时期女性融入社会,顶天立地,独立自强的形象。

2.审查者加大性别偏见的审查。受我国传统“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观念影响,编者们可能带有潜在的有色眼镜,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编写具有性别倾向的文章,这就需要相关的教材审查部门严格把关审查。当前,我国主要的教材审查部门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因此,我们可以在教材审定委员会广泛吸纳各界女性代表,参与帮助审查教材的编写是否公平合理。我们当前教科书内容的选编,过多的考虑政治因素,教科书的审查者尤其如此,他们并未正视和着手解决深层的性别偏见问题。相比之下,台湾在课程改革之初就视两性平等为重要议题,有意将两性平等的观念深入教科书中,还成立了“两性平等委员会”,我们可以借鉴台湾以及国外的经验,在日后的课程改革中逐渐渗透性别平等的理念,加强教科书评价改革,正式将“性别平等”纳入评审指标,使之成为有理有据、有迹可循的标准。

3.使用者的性别自觉。“课程是社会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教与学的基本依据”[5]。教科书是课程的直接载体,教科书的使用者,尤其是教师,更应具有性别的自觉意识。在明知教科书存在弱化女性,过度重视男性话语的情况下,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纠偏。教师应摒弃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偏心,不放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向学生传递两性平等的意识,鼓励发掘适合女生学习、活动的项目,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阅读相关的女性榜样课外读物,在教学时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鼓励男女学生和谐相处,帮助学生共同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健康的性别观念。与此同时学生自我性别意识的树立和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也应受到重视,学生自我的性别自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屏蔽教科书性别偏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凤覃.大学生性别偏见内隐与外显双系统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8.

[2]张彬.试析教材教法中的性别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98(3).

[3]史静寰.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6.

[4]杨豪杰.教材中的性别问题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5]吴康宁.课程社会学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55.

An Analysis of Gender Prejudice and Countermeasure Strategy in Textbooks

LI Xin,MA Jing

(1.School of Education,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2.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205,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in primary school,some gender prejudices are found.On the one hand,this gender prejudice showed in the gender images in the text and quantities in the illustrations.On the other hand,it showed i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sexes images in the texts and illustrations.In order to eliminate such gender prejudice,the editors need to increase gender awareness and the reviewers need to increase the gender prejudice reviews and the user's gender consciousness.

Key words: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in primary school;gender prejudice

收稿日期:2016-01-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固守与融合: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研究”(14YJC880029)。

作者简介:李新(1984—),男,湖南汉寿人,博士后,副教授,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13(2016)02-0139-04

猜你喜欢

教科书小学语文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