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名师课堂反思农村语文课

2016-06-12陈开锋

教师·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于永正翠鸟公开课

陈开锋

近段时间,在笔者所属的工作室中,成员们在网络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主要探讨了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等名师的课堂特色,如名师的导入语、结束语,以及答后评等。通过观看名师们的课堂视频,探讨他们的教学实录,笔者感触颇深,作为一线的老师,当今农村的语文课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的地方。

反思一: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的课也同样出彩。在如今的课改中,特别是上评优课、公开课时都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凡上课必须要有课件,好像课件就是当今课堂的唯一标签,离了课件、离了多媒体就没法上课。以前,我也总感觉有课件的课比没课件的课要生动精彩。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观看了于永正老师上的《秋天的怀念》《翠鸟》等几节视频课后,感觉最强烈。那几节课,于老师上课时就拿着一支粉笔,没用课件,随着讲课的节奏,随时板书。在他的指引下,大部分学生各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朗读能力的提高更是显著,有些学生当堂就会背诵某些精彩的片段。

纵观当今的公开课被赋予太多额外的价值,“高利害”的公开课扭曲了老师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和态度,从而使公开课“变味”了,并丧失了公开课自身原本的价值。于老师上的公开课就是一种常态课。他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他是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他的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了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学、可用,以体现他公开课的教学价值。我们每天上的都是常态课。常态课要求我们把课上得扎实、真实、朴实就可以了。至于课件是否使用要根据课的需要而定,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反思二:语文课上教师要有语言意识。曾经听了《爬天都峰》《长城》《桂林山水》等游记类的几节课。一上课,教师都是问道:“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学生们的一双双小手举得很高很高,教师一个一个指名回答。“我去过北京”“我去过华山”“我去过西湖”……学生们很踊跃地回答。可答案都是如出一辙,都是去过哪些地方。老师们接着话锋一转,“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请齐读课题。”学生便读起了课题。这样的导入新课,教师丝毫没有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如果教师改为这样提问:“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山美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你一定到过一些名山大川,见过一些名胜古迹,那么你打算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你去过的地方呢?”这样一问,教师则是在引导学生从感性的游览变成理性的形容。上课的语言意识就强了。再如于永正老师在教《翠鸟》一课,在导入新课时,他关于“翠”字的教学就非常有语言意识。老师说:“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学生就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接着于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小结说:“这个翠字不仅表示绿色,颜色亮一点,而且还表示很可爱,好听。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它不光表明一种意思,也是一种心情的表达。”

看来教师只有找到进入文本语言的“切入口”,学生语言的“触须”才能跟着摆动起来。

反思三:语文课上的朗读真的要读好。《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很多教师在听完公开课后,都有一种共同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中对读的指导欠功夫,大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读,一种象征性的读罢了。而名师在阅读课堂中对朗读的指导是十分到位的。于永正老师在上《翠鸟》第一课时时,单是关于学生朗读的指导多达二十多次。如在课堂中一女生在读第二自然段第二句时,学生读得不是很好。于老师说:“我觉得你把这个‘翠鸟读得太重了,能不能再轻一点?来!大家都来试一试。”学生各自读,读了一会儿,于老师又指着刚才那个女生让她再来读一读。又如一学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一句时,一个学生对文中的“轻轻地”一词读得很轻,于老师就顺藤摸瓜地问该生,为什么要把这个词读得轻呢?该生说:“如果重重地读,翠鸟就是重重地停在苇秆上,那小鱼儿就敢来了。”对于一个词的朗读是要重点还是轻点,于老师都放在了心上,这样的朗读指导真是做到了有的放矢、入木三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常常想课文的很多内容是要靠学生自己读懂的,而不是单单靠教师教懂的。教师在上阅读课时的朗读指导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文本内容,这才是语文课的首要任务。

名师的课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他们的课都很朴实,不做表面文章,不追求热闹的场面,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而是以“让学生学会作为唯一目标”,把功夫用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的机会、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思维的活性、心灵的活性、言语创造的活性得到培植,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在课堂上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溪南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于永正翠鸟公开课
翠鸟
于永正从教年记
不忘传承 砥砺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掠影
于永正纪念专刊
翠鸟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家长切莫学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