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2016-06-12梁伟民
梁伟民
摘 要: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便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情感,便于学生开展细节欣赏、语言赏析、技巧分析等学习活动,便于学生形成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统率全文、清晰明确、高效等原则。根据标题设计、根据文眼设计、根据表达设计是行之有效的主问题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文教学;主问题;教学设计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分析课文杂乱无章,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却不知所云,收获甚少。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设计主问题来解决。所谓“主问题”,就是纲举目张的问题,即可以带动全篇课文内容的问题。
一、 设计主问题进行教学的好处
(一)便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情感
细小的问题,往往指向课文的局部内容。从局部内容理解文本,很容易犯管窥蠡测、瞎子摸象的毛病;而从统率全文的问题理解文本,则容易高屋建瓴。
细小的问题,常常很多,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的话,理解文章主旨就需要一节课的时间了。而一个主问题的解决,则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
(二)便于学生开展细节欣赏、语言赏析、技巧分析等学习活动
杂乱无章地进行分析,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主旨,这样后续的分析活动,如细节欣赏、语言赏析、技巧分析等,都不能顺利展开了。采用主问题的方法,只要解决好了主问题,就精准把握了文章主旨,这就为后续的分析活动奠定了扎实基础。细节也好,语言也好,技巧也好,都是为了表达主旨服务的,唯有把握了主旨,细节、语言、技巧的分析才能正确。
(三)便于学生形成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文章主旨是通过文章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所以,理解文章主旨必须根据文章的全部内容。而主问题的设计,就涉及了文章的全部内容。教师经常在教学中用主问题引领学生理解主旨的话,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通过主问题的解决来把握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主问题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统率全文的原则
主问题,要能统率全文内容。只能领起少部分或大部分内容的,都不是主问题。如莫怀戚的《散步》,“散步时遇到了什么分歧”这一问题只指向第1~6自然段,所以是局部的问题;而“散步时遇到什么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这一问题,就指向了全文,就是主问题了。
(二)清晰明确的原则
主问题的表达要清晰,要让学生一听就懂,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有歧义,不能使用艰深难懂的词语。如果非得使用含义丰富的词语,那么就要在提问后对词语的含义加以说明。在一次全省优质课比赛中,有教师在上《云南的歌会》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有意思吗?”其实,汉语中“意思”这个词语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学生怎么知道老师指的是哪个义项?可是在教学中,学生却对答如流。这样的课,一看就知道是弄虚作假的。
(三)高效原则
主问题要指向文章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杨绛《老王》的教学,如果设计“老王和杨绛一家的交往过程如何”这样一个主问题,自然可以带出全篇课文的内容,但是,如果阅读只停留在交往过程上,尚很难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达到这一点还须透过交往过程这一现象去探究,这样教学就需要走两步了。其实,高效的设计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如这样设计主问题:“杨绛为何会对老王愧怍?”这样的问题指向实质,而不是现象,便于学生读懂文章的主旨。
三、设计教学主问题的方法
(一)根据标题设计
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所以可以利用标题来设计主问题。
1.议论文
如果议论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那么可直接将它当作主问题。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搞清了中心论点的来龙去脉、意义以及作者是如何阐述的,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果议论文的标题是论述对象,那么可以围绕对象设计主问题。如培根的《谈读书》,主问题可设计为:“读书的作用和方法是什么?”
2.说明文
说明文的标题如果是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那么就可以围绕说明对象或主要特征设计主问题。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主问题可以设计为:“中国石拱桥的主要优点及成因是什么?”这样的主问题,就包括了文章介绍的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设计科学”“闻名世界”等全部主要内容。
3.叙事写人的文本
叙事写人的文本,如果标题是写作对象(人物或景物),就围绕对象设计主问题。如《我的老师》《荷叶·母亲》《济南的冬天》等,设计主问题时,只要抓住对象,再加上“特点”,如“我的老师有什么思想性格特点”“母亲有什么思想性格特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一般来说就可以统率全文内容了。
叙事写人的文本,如果标题是由人物和中心事件组合而成的,那么就可以将标题改造成主问题。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可以直接把标题作为主问题,扣住主问题深入探究“中举前后范进及其岳父的变化”即可读懂全文。如果标题仅仅是中心事件,那么加上对象就可以改造成为主问题。如《智取生辰纲》,加上对象“晁盖、吴用等人”,即成主问题:“晁盖、吴用等人为何要取生辰纲?又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
(二)根据文眼设计
文眼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思想感情。它是我们解读文章的“纲”,抓住了这“纲”,就能张文章所有的“目”了。
1.评价主要人物或事件的句子,是文眼
如莫怀戚《散步》文末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是我的整个家庭世界,缺一不可,伤一不可。”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主问题:“文中老人、小孩的世界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如何将他们的需求统一起来?”这样的问题,新颖深刻,又比较容易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表达作品主人公思想性格的句子,是文眼
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第1段中母亲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第6段中母亲说“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第7段中作者史铁生说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地活……”。母亲要史铁生“好好地活”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抓住这文眼,可设计出主问题:“母亲如何引导、教导史铁生好好地活?”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把握了全文内容。
3.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文眼
如冰心《荷叶·母亲》文末:“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据此可以这样设计的主问题:“为什么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当然,像这样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容易抓住的,而一些含蓄表达情感的文眼,则需要稍加分析了。如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最不能忘背影,其实最不能忘的是父爱。抓住这句,可以设计主问题:“朱自清为什么最不能忘父亲的背影?”又如郑振铎《猫》的文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永不养猫,其实表达的是对猫的内疚。抓住了这个句子,可以设计主问题:“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
(三)根据表达设计
1.篇首的总领句
置于篇首能总领下文的句子,可以用它设计主问题。如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的首句为:“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这个比喻句的意思是:我虽然微弱,可是要发光,要为大家带来光明和希望;我虽然微弱,但绝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活出自己价值,活得与众不同。抓住这个句子,就可以设计主问题:“丘吉尔是如何克服自身局限闪闪发光的?
2.篇末的总结句
置于篇末总结全文的句子,可以用它设计主问题。如西蒙诺夫《蜡烛》文末:“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烧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一段话,总结了文中所写老妇人的故事的意义:维护国家主权抗击侵略的爱国精神不会熄灭。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老妇人为牺牲战士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不会熄灭?”
3.“自相矛盾”的句子
文中看似自相矛盾的句子,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如鲁迅《孔乙己》文末:“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指死讯不确切,这里的“的确”是指孔乙己确实“人间蒸发”了。这个看似矛盾的句子,写出了人们对孔乙己的漠不关心,极端冷漠。据此,可以设计出主问题:“孔乙己到底死没死?”
4.标题中的总括性词语
标题中若有总括性词语,可以用它设计主问题。如契诃夫的《变色龙》,标题中的“变”,总括了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性格特征。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奥楚蔑洛夫有哪几变?为什么会变?”又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标题中的“再塑”,是总括性词语,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安妮·莎莉文是如何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的?”
5.对比强烈的内容
强烈的对比,是为了鲜明地表达作家的思想观点。抓住了强烈对比,就抓住了文章的纲。如王鼎钧的《那树》,前面写尽树对人类的爱,后面写尽人类对树的虐杀,前后形成了强烈对比。这强烈对比中,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应该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人类为何要虐杀对人类充满爱意的树?”
总之,根据表达设计主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抓住过渡性语言、抓住具有因果关系的语言、抓住有关作者感悟感想的语言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了。
四、设计教学主问题的注意事项
设计教学主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它需要和其他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不是分析、理解文章主旨后,就大功告成了,而是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强化主旨的现实意义,还需要开展其他阅读教学活动,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如果不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其他教学活动,随着时间流逝,学生理解的主旨、形成的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丧失。当然,这两者的详略安排,取决于它们价值的大小,不可一概而论。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