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地理研究:源流、现状与前景
2016-06-09王新利
王新利
【摘要】书法文化地理学是历史人文地理学领域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的萌芽较早,但其得到较大的发展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应看到,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属极其薄弱的学术领域。书法文化地理学研究学科体系尚不成熟,且队伍薄弱,这些是书法文化地理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的未来发展可从书法史学的学科建设、书法史研究视野的拓宽与领域的开拓、书法史的整体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等三个方面寻求突破。本文对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源流、现状进行了回顾与阐述,并对未来美好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书法文化地理 书法史学 学科建设
无论是从书学专刊有关书法史文章的刊发、书法研究专著的出版,还是美术史学的专门研究,乃至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等,都呈现出中国书法文化地理研究正走向良好的发展态势。这里,僅对中国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学术源流与发展现状加以梳理总结,并就中国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未来前景做出展望,以期对中国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学术发展有所裨益,并以此求教于方家。
一、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源流
透视和梳理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过程与脉络,可以看出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主要受到了三大学术源流的影响。
一是正史、方志和大型类书中有关书法的记载。几乎每个封建统治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状况都在正史艺文志中有详尽的记载。如《汉书》之《艺文志》,新、旧《唐书》《明史》中的艺文部分均保存有大量书法的文献资料。在一些国家编纂的大型类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书法史资料,如《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谱录类以及史部金石类等都有关于书法方面的内容。古代方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包括全国一统志及地方志,这些文献同样具有众多的有关书法的信息,它们既是古代书法史记载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又是今天研究古代书法史的重要文献。
二是关于书法的私人著述和研究。在中国古典书学文献中,私人著述占有不少份量。中国书法理论方面的研究始于东汉,至今已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以东汉崔瑗《草书势》和蔡邕《篆势》《九势》等文章的撰述为其滥觞,此后研究者层出不穷。从东汉至明清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人进行书法理论方面的探讨,这些著述和成果成为今人研究书法史的宝贵资源。
三是关于书法与地理方面的专门研究。关于书法和地理环境之关系的论述见诸中国各朝代古典书学文献中,但这些记载较为零散,尚不成系统。如秦代的李斯,曹魏时的钟繇,唐代的陆羽与韩愈等对书法与自然景象之关系的论述和正史《新唐书》之艺文传部分和宋代的黄庭坚等对书法与人文景象之关系的研究等。但有关地理环境对书法风格影响的专门著述肇始于赵宋时代,如欧阳修《集古录》、赵孟坚《论书法》等。明朝董其昌继之,直至清代阮元,以及近代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有著述论及。欧阳修《集古录》中说:南朝诸帝和士人笔法『眇然都不复有豪气』『气尚卑弱,字工书者率以纤劲清媚者为佳。』南宋书画家赵孟坚认为书法有南北之分。在其著作《论书法》中云:『晋、宋之下,分而南北……』『北方多朴,有隶体,无晋逸雅,谓之「毡裘气」。』可见,地理环境对南北书法风格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南北书风之别阐述得最为具体详实的要数明清学者了。明代董其昌曾提出『画有南北宗』之说,清人冯班继在《钝吟书要》中在董其昌观点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阐发,他认为『画有南北,书亦有南北』。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书学》中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说:『画家有南北宗,人尽知之;书家亦有南北宗,人不知也。』他们均已感觉到了地理环境对于书法风格差别的影响,提出了书法有南北之分的论断。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日:『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他对南北书风的特点作了精妙的概括,颇有见地。特别是清代大学者阮元在其著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中论述了魏晋南北朝书法的两大派系(南派和北派),他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盛。』其可贵之处在于,他对南北书法景观的差异而导致书法风格差异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阮元为探索书法演变的源流而提出的『南北书派』以及『北碑南帖』说虽然不是自觉地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书法文化景观的差异,但他无疑开创了系统地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书法文化景观的先河。其后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又进一步论述,对于表彰北碑尤为用功。真正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书法文化景观的学者要数近代的梁启超,他认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是我国书法南北之别的根源,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而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他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指出『书派之分,南北尤显,北以碑著,南以帖名……大而经济、心性、伦理之精,小而金石、刻画、游戏之本,几无一不与地理有密切关系。』这可算是从文化地理角度审视书法艺术之嚆矢。接着,王国维、康有为等人也开始了此方面的研究,并各自有精辟的论述。
二、现代学科发展中的书法文化地理研究
随着文化地理学在我国的引入,不少学者对书法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有了较多的关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单鹏飞等人就地理环境对于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就各地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进行了探讨。霍诗雅、肖玲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艺术地理的相关研究,分别对文学地理、戏曲地理、音乐地理、美术地理以及书法文化地理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吴慧平的《略论地理环境与中国书法》认为,书法风格的形成不仅有个人努力等主观因素的作用,客观因素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如地域因素的催化作用等;一个地域书法风格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曹诗图对书法艺术『北雄南秀』的地域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作了阐发,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成的生态环境和隐含的地理事象和奥秘-冯健等人则对世界书法文化区的划分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理论展开了实证分析,为开展系统的书法文化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张捷认为书法文化地理研究除了书法现象的地域分异外,还应该包括书法作为具有区域分异特征的人文景观元素的研究、书法作为人地关系中景观组成元素的研究以及书法审美作为人地关系的影响物的研究,并进行了详细阐述。吴慧平认为书法地域空间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书法地域差异性的研究、书法地域比较性研究、书法地域空间扩散研究、书法地域空间变异研究,对书法文化地理的研究则更深入了一步随后在其硕士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的地域空间研究》又做了进一步研究。他的专著《书法文化地理研究》对书法文化地理的理论建构和研究实践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典范,向人们展示了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美好前景,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马钦忠先生的《书法与文化形态》从文化系统、社会功能性以及书法艺术的空间性、时间性、音乐性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性质,视角独特,思辨性强。陈振濂先生曾对中国陕西、北京等十一个区域集群的书法风格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对于书法文化的区域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法文化地理学属于书法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边缘交叉学科。其形成与发展无不与历史地理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主要研究作为文化景观和人地关系产物的书法现象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书法对人类空间感知及行为的影响。它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书法的组成、风格和特色,探讨不同地域书法表现出的地域特征和差异以及书法作品在地理环境变迁和地理景观变化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由于书法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格的时空限制性和规定性,从而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空间特性,并成为书法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书法文化地理既是一个地理艺术概念和美学理念,同时又属于一个文化时空范畴和精神文化地理研究的层面。文化地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无疑对书法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现代书法文化地理学科建设
书法文化地理屬于历史文化地理和书法史的共同研究领域。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丰硕成果,不仅丰富了书法史的内涵,同时也构成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推进和不断走向深入,以文化地理角度从事书法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不言而喻,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推进不仅对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历史地理学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为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新的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强化:
1 加强书法文化地理学科的理论探讨
书法文化地理学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缺乏独立的学科意识和理论建设,支撑其学科发展的理论探讨还很不够。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引,书法文化地理学科发展有可能迷失方向,进而失去学科特色。因此开展书法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显得非常必要。目前,从学科构成来看,书法文化地理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尚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研究中涉及到的专门领域还十分有限,专题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时间范围上多以近现代为主而古代涉及偏少,离该领域研究真正全面系统的开展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已涉及到书法文化地理学的基本内容、研究范围、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关于书法文化地理学的发展道路,无疑应立足历史发展的实践和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主动借鉴国外的先进学科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构建书法文化地理学理论体系,同时还要根据其学科性质,挖掘自身的理论方法及其特色,将中外学科理论方法加以整合融通,进而推进书法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和深化。
2 打造多学科背景交叉的书法文化地理研究团队
应该看到,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文化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算多,尚缺乏一套系统、成熟的学科研究目标、理论和方法,总体而言,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领域。再则,书法文化地理学科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历史地理学、生态学、书法史学等学科,因此仅靠史学背景的部分学者潜心钻研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亟待加强和扩充研究队伍,打造具有多科学背景的研究团队。研究队伍首先要有一定的书法背景知识,且应偏重于历史地理学。
3 书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书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是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学科基础,也是书法文化地理研究进入更高阶段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体现。如何从学科建设的高度系统开展书法文化地理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来说,书法文化地理学科的建设至少包含七个方面:
其一是书法文化地理学理论方法的构建,主要包括学科性质、内容范围及学科构成等学科理论问题的讨论,也包括研究方法的确立。此外,在探讨书法文化地理发展的特性和规律问题时,应特别注意中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对书法发展的历史作用影响,这些必须立足于中国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书法文化地理的实际,重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重要。
其二是书法文化地理史料学的创建。随着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逐渐升温,书法文化地理史料学的建设已是势在必行。我国的书法发展史源远流长,书法史史料极其丰富,对这些史料进行发掘、整理和分析,创建书法文化地理史料学,从而为书法文化地理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其三编制书法文化地理研究论著目录。研究论著目录的编制是书法文化地理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工作的开展可为掌握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学术史和学术进展,从而为书法文化地理研究前沿课题的确立提供重要的可资参考的工具书籍,该书的编制完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四是书法文化地理专业的增设。专业设置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培养本专业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从目前研究生招生历史学专门史下设的研究方向来看,书法文化地理方向的设立尚属空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国历史地理领域现有研究人员多为从事除书法以外的其它领域的研究。书法文化地理专业方向的增设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书法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与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不断深化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五是书法文化地理研究学会的组建。目前,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分布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学科领域,随着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之间迫切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我国至今尚未建有专业的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学术团体。对此,笔者倡议在时机成熟时组建书法文化地理学会,以作为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专业群众团体,加强专业学术交流,整合协调研究力量,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的合作和跨学科研究。书法文化地理学会的创立,必将对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六是书法文化地理研究视野的拓宽与领域的开拓。书法文化地理研究属于多种学科参与的学术领域,该学科专题研究的深化需要不断拓宽学术研究的认识视野。在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中还应不断开拓出新的专题书法史研究领域,如书法生态环境史的研究等,在多种学科边缘和交叉领域拓展出的新的学术生长点,为书法史学的发展繁荣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其七是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的整体研究与跨学科研究。书法发展的历史既有微观和侧面,也有整体和宏观。从现状来看,对于书法某一方面的研究以及某一区域和某一时段的书法史的研究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综合性的系统的整体宏观研究相对较弱。书法文化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对其进行单体的、局部的、微观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更要对其进行宏观、综合与整体的系统性研究。要将书法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置于整个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分析考察,这样才能将书法文化地理研究引向纵深。『把历史课题(哪怕属纯粹一国范围内的课题一放在全球背景下来观察,这可以使研究具有新的深度和广度。比如我们研究中国史,如果能把一个题目与当时世界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一定可以发掘出新的意境。』把书法文化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研究,同样可以『发掘出新的意境』,随着近些年书法的日趋国际化,书法的交流跨越国界已成为共识,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另外,书法文化地理的综合性特性,决定了在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中需要多种学科的广泛参与,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目前对书法文化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十分有限,尚属于单独研究阶段。为此,强调和倡导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中的跨学科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