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现状及干预

2016-06-09刘敏

当代医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风险意识安全事件

刘敏

中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现状及干预

刘敏

目的 对中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40名中职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统计,其中三甲医院178名,二甲医院62名,对研究对象职业风险意识相关方面进行统计。结果 大部分中职护生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护知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在实习期间还是存在安全事件的情况,其中化学性损伤发生率11.67%,医疗器械损伤发生率78.75%。结论 对于在中职护生实习期间发生的一些不良事件,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保障护生自身以及患者的安全。

中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现状;干预;效果

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行业中具有高风险的职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给患者的安全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1]。统计医院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中职护生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护生年龄尚小、缺乏工作经验,职业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因此,需要针对这个现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护理行为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研究对象抽取240名中职护生,其中三甲医院178名,二甲医院62名;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18.57±0.36)岁;排除男性,以及因为休学、退学等没有顺利完成学校实习计划的学生。

1.2 调查方法 采用本校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问卷的内容主要是护理职业风险相关知识,包括学生的护理风险认知、防护方法掌握情况、对实习期间的职业风险防护的自我评价,以及现有课程设置对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等。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对护生进行职业风险认知干预,对干预后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中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现状 本次发放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40份。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喜欢这门专业57例(23.75%),认为护理职业收入和福利好79例(32.92%),认为护理职业比较稳定93例(38.75%),家长干预11例(4.58%)。对护理职业风险意识的认知:十分了解50例(20.83%),部分了解114例(47.50%),不知如何处理护理违规以及特殊护理操作76例(31.67%)。对护理风险防护行为的认知:大部分了解96例(40.00%),基本了解130例(54.17%),认知较差14例(5.83%)。实习期间发生护理风险情况:化学性损伤发生率11.67%(28/240),医疗器械损伤发生率78.75%(189/240)。希望获得护理风险相关知识的途径:学校应开设职业风险教育课程53例(22.08%),学校应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57例(23.75%),学校应开展实习前上岗培训66例(27.50%),带教老师应加强带教工作64例(26.67%)。

2.2 干预效果 经过干预后,本次调查对象在护理中相关法律知识、风险管理、工作制度、防护知识和风险认知方面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P<0.05)。见表1。干预后,护理行为中出现的安全事件也有所减少(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护生职业风险意识认知情况(x±s,分)

表2 干预前后安全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论

3.1 现状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职护生对于护理职业的喜爱程度并不是很高,多数学生是因为护理职业收入稳定才选择该职业,这种思想对于中职护生以后的工作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职业,很有可能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风险隐患。因此,在对中职护生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调查中表明,中职护生在职业风险意识认知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因此要从职业相关法律知识、风险管理、工作制度、防护知识和风险认知方面加强干预。在职业防护行为认知方面上,大部分护生还是比较了解的,只有一小部分护生认知情况较差。比如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安全的针具和器械、接触患者之前要洗手、操作之后要及时对废弃用物进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和刀片等锐器物要正确地放入锐器盒中等基本的暴露防护措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知晓,但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了解比较少,因此需要在这方面上加强干预。统计在实习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锐器损伤率较高,多发生在急诊室和输液室,主要是因为在这些科室工作比较紧张,护生的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2-3]。通过统计中职护生希望掌握职业风险相关知识的途径,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提高干预的有效性。这有利于了解护生在哪些方面上比较薄弱,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2 职业风险认知干预

3.2.1 让护生了解风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是基础教育,护生将来要服务于病人,病人处于弱势群体,护士作为医疗服务行业中重要的人员,需要对病人负责,因此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除了教授他们常规的护理知识和礼仪外,还需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培养他们救死扶伤的责任心,使其明确职业方向,以为护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4]。加强德育,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2.2 将护理风险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中 在护理课程设置上,开设《职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基础》等课程,提高中职护生的法律意识,让护生树立依法施护的观念。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让护生了解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其加强风险意识,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5]。

3.2.3 增加临床见习课,规范护理技能操作 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多是由于护理技能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不仅给患者和护士带来风险,还会引起护患纠纷。因此在护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的演示,加强对重难点的分析,应放慢速度,将动作分解,重复强化,结合个别指导和分组练习来让护生熟悉地掌握规范动作。在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护理操作中,可通过纠错的方式巩固护生的学习效果。增加临床见习课,因为在学校,护生都是对着“模拟人”进行练习,而真正到了面对真实的患者,则容易出现手足无措,忽略人体的感受[6]。因而要让护生多经过临床实践来加强护理技能。同时,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风险教育,分别对中职学校在校老师和临床护生带教老师进行定期医疗安全教育,让教师重视对护生的职业风险教育,为护生的职业风险预防保驾护航。

3.2.4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护士需要掌握的基本素质,护士在工作中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患者,大多数护患纠纷都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懂得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在对中职护生进行干预过程中,需要在这方面上强化。如果护士态度差,责任心不强,在发生意外伤害后不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就会给医院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要培养护生的服务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主动去关心患者,掌握正确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7-8]。

目前,针对中职护生在实习期间的护理风险现状,经调查研究,主要与学校的教育有关。因此,需要对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加以重视,将其纳入护理教学中,让中职护生在护理行为中树立责任心和自我保护的观念,强化其对风险意识的认知,从而尽最大可能降低护理安全事故。

[1] 杨蕾尼.浅谈在校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15(4):83-84.

[2] 夏莉.加强护生护理风险意识培养的思路和方法[J].医药前沿, 2015(21):379-380.

[3] 史淑芳,王丽燕,宋佳璐.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9):696-698.

[4] 王新宇,史玉华,王正才.高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现状及干预措施[J].科技资讯,2013(10):220-221.

[5] 史玉华,王新宇,王正才.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风险意识能力水平及改善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3):35-37.

[6] 巫喜红.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0):114-115.

[7] 刘晋.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4,23(10):784-786.

[8] 石镁虹,章桦,肖建磊,等.实习前后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4(29):3704-37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112

江西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卫生学校(刘敏)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风险意识安全事件
淮安市加强安全事件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