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预防控制措施

2016-06-09唐竹英

当代医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疮面感染率耐药性

唐竹英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预防控制措施

唐竹英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情况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对ICU病房送检标本中收集的67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感染分布和相应预防措施进行研究。结果 在67株鲍氏不动杆菌中,主要来源在于呼吸道标本和疮面分泌物,其感染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和疮面,且其感染率和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详细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情况,有助于实现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鲍氏不动杆菌;ICU病房;感染;预防

鲍氏不动杆菌在外部环境中广泛存在,喜潮湿环境生存,经常黏附于各类医用材料上,并难以清除[1]。鲍氏不动杆菌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及疮面感染,严重时还会引发败血症,是一种条件致病菌[2]。本研究对ICU病房中曾收集的67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对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ICU病房送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中67株鲍氏不动杆菌。其中,痰液标本59株,疮面分泌物6株,血液1株,尿液1株。采用常规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确保菌株资料不重复。

1.2 药敏试验及病原菌鉴定 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仪器说明书具体步骤进行操作。病原菌培养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参考[3]。

1.3 观察标准 依据《抗感染药学》要求对菌株进行研究分析[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确保录入过程真实客观,以95%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7株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情况比较 鲍氏不动杆菌在ICU送检标本中,痰液标本中共有59株。见表1。

表1 67株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情况比较[n(%)]

2.2 6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于15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鲍氏不动杆菌对于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见表2。

表2 6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于15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n(%)]

2.3 各年度泛耐药不动杆菌检出率比较 泛耐药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加(P<0.05)。见表3。

表3 各年度泛耐药不动杆菌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ICU住院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需要采取侵入行检查治疗,容易受到细菌感染[5]。近年来,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上升,广泛存在于ICU病房中,在呼吸道系统比较常见,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详细了解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情况,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重要前提。

本次研究中,ICU标本检出数由2012年度9株,到2013年度增长为18株,再到2014年度增长为40株,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上升。据相关调查显示,ICU患者中有80%以上需要使用呼吸机,呼吸机作为ICU常用医疗设备,并适合鲍氏不动杆菌生存,容易造成使用患者感染[6]。

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对于15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中,在2012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中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50%;2013年除妥布霉素和头孢曲松外,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70%;到了2014年,除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意外,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90%以上。且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P<0.05)。随着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逐渐增强,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ICU病房鲍氏不动杆菌主要预防控制措施包括:(1)查清感染源,对已发生感染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鉴定,根据所得结果采用相应的抗菌药物;(2)实行感染隔离制度;(3)做好包括呼吸机、体温表、听诊器等ICU病房常用的医疗设备清洁、消毒工作;(4)加强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勤洗手,有助于减少病菌感染[7];(5)减少ICU病房人流量,减少家属探视情况;(6)认真处理医疗废弃物,可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进行封口,标识清楚后送至医疗废弃物存放点,事后统一处理[8];(7)加强医护人员预防及控制感染意识,规范相关医疗操作,定期组织预防感染培训。

综上所述,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和疮面,且其感染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详细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情况,有助于实现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1] 董海新,胡小行.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60-1162.

[2] 马爱英,胡庆河.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70-2471,2486.

[3] 王健,王红琴,郑文华,等.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471-1472.

[4] 谢少清,左改珍,马筱玲,等.ICU鲍氏不动杆菌传播途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076-5077,5081.

[5] 张明,童静,郭献阳,等.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932-1933,1971.

[6] 章白苓,桂炳东,胡龙华,等.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934-1935,1938.

[7] 李东风.浅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1833-1834.

[8] 袁咏梅,许波银,姜燕南,等.ICU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249-32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106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唐竹英)

猜你喜欢

疮面感染率耐药性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偎脓长肉理论指导下药疮交互作用机制探讨*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