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6-08许其兵
许其兵
摘 要: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开始,也是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使学生清楚、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才能学好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化学计算等有关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
一、利用认知规律,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感性到理性,从无知到已知的思维活动。感性认识是人认识事物的第一阶段,紧紧地抓住这一规律,利用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具、各种直观材料、图像的观看和学生已有的实践知识,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物质变化的教学中的应用。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分别做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页的四组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每种物质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过程,此时学生把注意力容易只集中在实验的现象上,而忽略物质变化前后有什么异同,这时自己采用启发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己辨析的时间,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描述蜡烛燃烧的全过程,为通过应用比较方法总结得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作好铺垫,能使学生较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二、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三、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四、巧用课堂竞赛模式开展基本概念教学
课堂竞赛模式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主题和核心,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竞赛小组,使其根据教师设计的竞赛内容进行抢答等比赛活动,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提高其对知识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开启竞赛模式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要求较高,若掌控不当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等后果,从而直接对教学成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竞赛模式时,教师应首先考虑教学内容的楚当性,只有合理的竞赛内容与主题才能真正实现竞赛的教学目的;其次,教师在竞赛小组分组阶段应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风格为依据,尽可能保证组内差异最大化以及组间差异最小化,以实现课堂竞赛的公平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周期表”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课堂竞赛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元素周期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其排列与构成具有严谨的规律与科学性,方便使用者识记与应用;但在基础稍微薄弱或组织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学生在进行周期表的记忆方面容易产生困难。对此,教师可在谏堂上设计“元素周期表”填写比赛;先将学生有目的地分成若干竞赛小组,使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进行元素周期表默写比赛;每组的每个学生可识记一部分周期表内容,并同小组的其余学生依次到黑板默写;默写速度最快且准确率高的小组为胜.通过竞赛可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从而达到基本概念教学目的。
五、加强概念间的关联,从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是容易混淆的。为了让学生对概念有较深的理解,要加强概念间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原子量和原子质量这两概念要联系在一起学;有的要从正反两面来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如“中和反应”的概念,从正面来讲: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那么从反面来讲: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启发学生从正反两面积极思维,反复推敲,有利于突出概念关键点,提高概念学习效果。
六、重视练习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1.为了实现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必须重视练习的作用,同时认识知识的本质
有时候虽然对概念达到了基本的理解,但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此时就需要增加练习的强度,此外,还有重视经典事例的讲解,运用到实验中,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具体的练习中,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引子,发挥引导作用,实现由直观感觉到化学思维的转变.例如,进行糖水实验,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引导,得出相应的方程式,佐证概念。
2.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练习的设计
对于概念的理解,主要的形式是练习题.因此,教师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要进行精选,由简单到复杂.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反面和侧面的分析,可以采用反例.例如,为了引出氧化物的概念,可以问学生KMnO4是否为氧化物的一种.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物质,实现对概念的记忆,如,单质的代表为H2,O2,而氧化物的代表为CO2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整合,举一反三。
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化学学习中,增强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断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