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与融合:电影《大地》的跨文化改编

2016-06-08董永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大地渗透

董永义

摘 要:作为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小说《大地》从多角度,全方位再现了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农民,其改编电影《大地》也成为了中美两国人民了解各自历史文化的重要影片。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大地》入手,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民的境况,塑造了正面的中国形象,电影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浪漫的打造,使得影片带上了一定的西方色彩,这样的渗透和融合实现了电影《大地》成功的跨文化改编。

关键词:《大地》 中国农民 中国形象 渗透 融合

一、引言

1937年,由被誉为好莱坞“七大金刚公司”之一的米高梅公司成功拍摄的电影《大地》获得了奥斯卡奖,该影片也因此成为好莱坞电影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典范,成为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开篇之片。电影《大地》改编自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的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是好莱坞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注意东方题材的代表性作品。

影片描写了中国皖北农村夫妇王龙和阿兰勤俭持家,靠地吃地,一辈子守候土地的家族故事,但影片由美国著名导演西德尼·弗兰克林执导,男女主角分别由美国人保罗?茂尼和路易丝·莱娜扮演。米高梅公司为该部影片的拍摄和制作投资近三百万美元,在当时经济大萧条时期可谓巨额投资,拍摄组还不远万里派人从美国来到中国了解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并购买影片所需的大量中国道具,为了使得影片更加贴近小说文本,尽管这样,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小说文本和电影在很多方面有些差异。

二、写照现实的中国农民

作为生活在中国近40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真实再现了中国农民勤恳劳动,发家致富的史诗般的场面,其作品中无不彰显着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考虑到作品《大地》在美国出版后引起了全美民众的极高关注,成为当年的畅销书,米高梅公司则不惜一切代价与中国政府签订拍摄协议,旨在打造一部“贴近中国文化的好莱坞电影”。

伴随着中国民歌《茉莉花》美妙的音乐,根据我国音乐理论家钱仁康先生考证,《茉莉花》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①。电影《大地》正式拉开了序曲,揭开了一幕中国皖北农村的真实画面,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庄稼地里收获的景象,公鸡打鸣的声音构成了一副和谐的画卷,主人公王龙躺在床上,内心无比的欣喜,因为她要有属于自己的女人了,因为听到父亲的咳嗽声,便赶紧下床挑担水回来,担水时遇到了灌溉农田的老乡,他们给王龙送上了祝福,因为他即将要去迎娶新娘了,王龙回到家便烧水给父亲喝,因为喝了水多少可以减轻一下父亲的咳嗽,在和父亲的谈话中得知王龙的母亲早先去世,这个家庭需要一位女人,在当时的社会虽然女性地位较低,但是还是深深地感受到女人在家族中的重要性,电影后面的情节中就可以看出,女人可以帮助王氏家族繁衍后代,这也许是王父的唯一心愿吧,这种愿望在王父身上并不像小说中那样表现得那么强烈。米高梅公司将这样的场景表现得非常自然,没有一点修饰的成分,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中国农民的内心世界。

电影《大地》中对于主人公王龙的结发妻子阿兰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米高梅公司采用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向美国人展现了中国女性以及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观念,电影直接源于小说文本现实,没有做任何的修饰,极大了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也让美国人对当时的中国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中国女性也给予了同情和怜悯。阿兰,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从小由于家庭贫穷,被父母卖到了“大宅院”当女佣,经人介绍嫁给了王龙,从此命运由此转变。阿兰是土地的化身,一到王家便开始干活,每天家里,田里劳作,是位寡言的女性,顺应了中国文化女性的“三从四德”。

当时中国电影业权威杂志《电声》上曾这样评价王龙和阿兰这两位主人公“就片上男主角之表情言之,常常表示忠厚,朴实,愚笨,却有理想与自尊之精神,女主角一见几疑其为华妇。三从四德,实事求是,诚一乡村旧时女子”。②影片对细节的描写和刻画可谓用心良苦,再一次以写实的方式再现了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从“大宅院”出来回到王家的途中,王龙吃剩的桃核,阿兰发现后细心地将桃核保存好并将它种在了泥土中。农民将土地视为命根子,这一点米高梅公司在拍摄时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所以影片的情节安排如何真实再现中国农民,让银幕前面的观众感同身受,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部好莱坞巨片取源于东方题材,经过多次来华的考察并在上海取景拍摄,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的把握可谓是非常准确,作为美国演员,主人公跨越国界,跨越身份,跨越宗教信仰来接受中国文化,真乃罕见。整个影片中有两次提到了土地神,王龙和阿兰,以及村民们跑到土地庙前祈求神灵保佑庄稼大丰收,在他们眼中他们将土地神视为上帝,祈福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

当饥荒来临时,当时的美国也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观众看后会感同身受,所以这样场景的刻画加深了美国人对中国以及中国农民的印象。王龙和阿兰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宰杀自家耕田的牛,也没有变卖土地,取而代之的是烤土充饥,他们对土地的情结感染了很多的美国民众,更加奠定了《大地》这部影片在好莱坞的坚实地位。作为家庭唯一的当家女人,是阿兰坚持自己的想法保护了土地,全家选择到南方度日,在一次哄抢中,阿兰偶得珠宝,王龙一家因此发了财回到老家继续买地种地,随着家庭境况的不断好转,王龙家境变得殷实起来,攒了钱,迷上了看戏,过上了奢靡的生活,因此也有了姨太太,但这一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阿兰只能被迫接受,但阿兰还是希望王龙能够悔过自新,从新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做真正的农民。影片结尾,阿兰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的土地,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和谐。

三、塑造正面的中国形象

米高梅公司极力再现真实的中国形象,并且向美国观众拍摄了正面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末时期,虽然在有些影片以及有些文学作品中过分丑化中国形象,如中国人“总是拖发辫(不用说女的是缠小脚),挂鼻涕,佝偻其形,卑污其貌,所做之事,总离不了窃盗、强奸、暗杀、毒谋等等看了让人毛骨悚然的举动”。而在影片《大地》中,并没有那么过分的描写,使得美国观众重塑对中国形象的认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的言行举止是文明的,王龙一家因饥荒流亡南方后,并没有靠乞讨,而是想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发家致富,重建家园。影片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有人怂恿王龙的儿子去沿街乞讨,可是被王龙夫妇阻拦下来,他们认为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计,这样他们认为体面。又如,在南方的一次暴乱中,阿兰在混乱中被人群挤到在地,当她醒来时,发现身旁多了一袋珠宝,阿兰的珠宝并非抢来或投来,而是捡来,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影片反映了阿兰淳朴的农民本质,将正面的中国形象展现在了美国观众面前,影片对处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农民给予了同情和怜悯,阿兰得到珠宝后并没有将其挥霍,而是选择回到老家,重新买入土地,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这无不向美国观众昭示着一种中国精神和力量,是坚不可摧的。

电影在刻画王龙所在的皖北农民遇到饥荒时,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村民围着王龙要求王龙给他们粮食和绸缎,手段卑劣,电影中的确出现了这样一幕,几位同村村民聚集在王龙家门口向王龙索要土地和粮食,没有不择手段,电影安排了这样一个细节,就是王龙一家老小围着灶台,锅里煮着的是泥土,他们二话没说就离开了,虽然看来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冲突,通过导演的精心安排变成了安静的对话,没有打斗和争执,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平静。这样的情节无不向美国观众展示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电影没有像小说文本那样把王龙刻画得那样具有大男子主义,反之是一个温文尔雅,很有绅士风度。无论在和阿兰结婚,还是后来纳妾荷花,王龙表现更多的是面对妻子阿兰时的胆怯和不自信,在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阿兰对丈夫的宽容之心,取而代之暴力当头,王龙和阿兰的婚姻关系向美国人展示了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再如,影片中颇具中国特色的名歌《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展现了小说故事的发生地是在中国,音乐欢快的节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和谐美满的婚姻生活。音乐《凤阳花鼓戏》的演奏明确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安徽省,颇具民间特色,节奏欢快,也传递了中国农民积极投身农耕,欢快的场面。电影导演从中国立场出发,将很多积极向上的中国元素融入影片中,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鼓舞处于经济大萧条的美国人民,唤醒他们的希望,就像影片中朴实的中国人民一样,振奋精神,重建家园,影片积极的一面通过音乐的效果加以了升华。

四、蕴含朦胧的西方色彩

虽然在当时的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但在王龙和阿兰的婚姻当中存在着几丝依稀朦胧的西方色彩,西方人的浪漫在这对朴实的农民身上有了萌芽。阿兰并不完全是婚姻和爱情的被动接受者,她渴望爱情和婚姻的自由,电影《大地》给美国观众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夫妻关系。

在王龙迎娶阿兰时,在他们走出“大宅院”门口时,阿兰的大箱行李刚开始是阿兰背的,但是王龙看阿兰背起来比较吃力,主动替阿兰背起了那个大箱子,显得是多么的绅士,他们就这样走出了“大宅院”,预示着他们自由美好的婚姻生活即将到来,他俩之间虽然没有语言的沟通,但是彼此互分桃的情节让观众感受到了这对男女间的平等,自由和浪漫的爱情,这和小说《大地》的情节安排有所不同,让观众看到了旧中国的男女婚姻还有如此浪漫的地方。

影片《大地》中拍摄了王龙和阿兰新婚夜前的情感交流,外面下起了小雨烘托了一种浪漫的气氛,王龙弯腰和阿兰有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王龙问阿兰“你害怕我吗?在“大宅院”受到不好的对待吗?”,并且对阿兰说,“从此以后,在王家你再也不会受到不公的待遇”说完,拉着阿兰的手,这番举动表明阿兰在王龙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只要王龙在,她就不会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他们彼此借助烛光,对视许久,王龙摸着阿兰的下颚,浪漫之意可见。

小说《大地》中写道,王龙自发了横财后,成了一方地主,自己的土地资源不断积累,成为闻名一方的地主老爷,从普通的农民锐变到地主老财,同样是靠土地,王龙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此王龙的生活变得不再拘泥于种地,劳作和靠地吃地的生活,他开始游走在娱乐场所,迷上了歌女,并纳荷花为小妾。小说中荷花在王家的地位显赫,明显优越于阿兰的地位,阿兰还是一味地劳作为这个家庭操劳,没有太多的怨言,相比阿兰,荷花作为姨太太,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王龙发家后,自己的生活就开始淫乱,荷花满足了他对于性的需求,阿兰在王龙眼中早已是“黄脸婆”。而影片《大地》中,对于荷花没有给予足够的描写,只是一个看来多余的人,因为在美国人的眼中,荷花的存在对于王氏家族是颗“定时炸弹”,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她不应该存在于王家,王龙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也许就是中美两国文化在这一点上的差异。电影对此情节的删改,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爱情和婚姻一定的尊严,进一步体现了西方社会婚姻的平等地位。

五 、结语

《大地》这部电影在今天最大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唤醒甚至恢复中国人对大地的情感。它拍出了真实的中国农民,塑造了真实的中国形象,并对小说文本进行了本土化浪漫的打造,将普通中国农民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实且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为中美跨文化交流的典范,电影《大地》必将成为传承两种文化的使者,更好地渗透和融合这两种文化,进一步推进中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注释

① 钱亦平,编.钱仁康音乐文选(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② “杜定修对于大地影片意见书,所提多为技术方面问题”[J].电声,1937(6):560.

参考文献

[1] Buck, Pearl S. China As I See It [M].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1970.

[2] 宋静,钟再强.向西方阐释中国——析电影《大地》所塑造的中国人形象[J].电影文学,2009(16).

[3] 朱骅.美国东方主义的“中国话语”——赛珍珠中美跨国书写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 朱磊.赛珍珠及其作品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5] 姚斌.电影《大地》与“中国形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大地渗透
大地之歌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裂开的大地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