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
2016-06-08张秋萍
张秋萍
摘 要:探究学习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在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情景对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11-02
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也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探究欲望。问题的质量决定探究性学习的质量。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谈谈问题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技巧。
一、构建适于初中数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策略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发展。我历经二十余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如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策略基本模块结构:
1、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环节:预习交流(问题化)——释疑导讲(探究化)——尝试训练(应用化)——梳理小结(整合化)——达标检测(高效化)——变式拓展(动态化)
2、教师引导的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材料和方向)——指导探索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或方法来激发创新思维给思考时间)——组织交流讨论(集思广益给任务给机会)——提供变式应用(给原则给途径)——参与反思总结提练(借鉴策略、措施)
3、学生的学习环节:进入问题情境(激起探究动机)——自主探究研究(猜想、验证、证明)——提练交流发表(归纳、总结、提练)——变式应用巩固(发散收敛活用)——反思总结提高(监测、回顾、引伸)
二、启发发现式探究
这种探究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一定数据的积累,从特例归纳出普遍结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再将归纳出的结论进行理论说明。
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如用常规的教材处理法进行教学:先计算103×102=(10×10×10)×(10×10)=105,然后给出字母底数a3·a2=(a·a·a)(a·a)=a5,最后得出结论am·an=am+n 这样归纳的实质就是就法则论法则,缺乏启发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法则背后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往往会感到意犹未。如果把问题作为出发点,可以重组教材先提出探究的问题。如:让学生计算2x3·3x2=?学生会有两种结果:“6x5或6x6 谁是谁非?”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纷纷计算、猜测、实验、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变为探究的阵地。既明确了探究方向,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并且又能与以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构成整个内容的探究脉络。
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可以使形成了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三、自主尝试式探究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尝试练习,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数学知识纳入到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讲二次三项式:x2+px+q的因式分解时,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先讲解例1:x2-2x-3的分解;之后讲例2:x2y2-2xy-3的分解和例3:(x+y)2-2(x+y)-3的分解。这时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会想到分解因子的二次项、一次项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并学会了把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来处理问题。借此机会提出例4:(x2+x-4)(x2+x+2)+5的分解,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特点,学生通过通过上面几个例子会发现有一个整体x2+x 或 x2+x-4,进而将其整理成例3的形式,然后看成x2+px+q再分解。这时大部分学生通过变形得到:[(x2+x)-4][(x2+x)+2 ]+5=(x2+x)2-2(x2+x)-3 从而划归为例1。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式子:(x+1)(x+2)(x+3)(x+4)-8 ,启发学生观察式子的特点,尽管这个式子不再是二次三项式,提示学生能否创造出一个类似例4的式子而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经学生自主探究会想到变形出式子x2+5x 或x2+5x+4,最后将其最终归为例1。
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学习,尝试学习的方向有了,不是无目的的乱自学,这样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一步步的尝试发现,使思维得到了深化,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四、类比延伸式探究
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利用数学知识的外扩性,类比学习新扩知识,从已知猜测未知,从旧问题引出新问题,在不断探索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及内在规律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教学 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然后问,“如果我们将概念中的‘等式换成‘不等式会得到什么样的概念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如:复数的四则运算加减法一节中,可这样设问,“类比以前学过的合并同类项,你认为两个复数a+bi与c+di的和或差应该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得出复数的加减法法则:“两个复数相加(减),把实部和虚部分别相加(减),虚部保留虚数单位即可。”复数乘法也可和整式乘法类比进行类似处理。通过类比延伸,以旧引新,学生把复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以前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分母有理化等知识对照起来,记忆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深刻,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新概念的建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两个类比对象各方面的比较,学生对新知识很容易接受,真正是温故知新,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五、自主实践式探究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考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
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的为1800的定理时,让学生用纸板剪好一个三角形。把∠A、∠B剪下来与∠C拼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内角和为1800。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尝试自己发现定理和探索证明定理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无比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探究性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